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國學論文 >

對“法學中國化”的理解

發(fā)布時間:2018-05-24 23:26

  本文選題:中國化 + 法學家 ; 參考:《山東社會科學》2006年04期


【摘要】:在給2005級山東大學法理學博士生授課時,我們討論了一個命題:如何認識“中國法學”?有沒有中國法學?如果說有中國法學的話,它指的是什么意義上的中國法學?如果堅持屬地主義,中國大地上確實存在著產量豐富的法學作品。我們的各種法學雜志、綜合性雜志上發(fā)表了可能是世界上數量最多的被冠以法學招牌的文章,盡管這里面充滿了重復的內容。各種出版社近20年來也出版了大量的法學著作與教材,可以說中國的法學出現了繁榮的局面,法學成了人文社會科學中的“顯學”。如果我們認真研讀這些法學文章與著作,我們會發(fā)現,這些被視為中國法學的“產品”使用的多是源自西方的法學術語,敘述的是西方的法學故事,講解的是西方的法學原理和精神。這無疑使中國境內的法學內容更加豐富。但我們也發(fā)現,西方傳來的法學被當成了中國法學的主流,而傳統(tǒng)中國文化與當代法學之間的裂痕越來越明顯,起碼從形式上看,出現了與傳統(tǒng)中國文化的斷裂現象。一百多年前,中國人確定了向西方學習的信念,所以全方位引進學習西方法學似乎不會產生太多的立論方面的困惑。但如今,有的西方學人也看到了所謂西方的沒落,因而出現了各種批判與反思的理論,這使得我們感到茫然,再加上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的沖撞,使得我們的思想呈顯更多的矛盾。于是,處于成長與發(fā)展階段的各個學科(包括法學在內)似乎都存在“向何處去”的問題。帶著對法學將走向何方這一問題的思索,我們與《山東社會科學》雜志社共同組織了“法學的中國化”問題筆談,以期呼應“中國的法學向何處去”以及目前興起的國學熱潮,歡迎各位學人參與討論。
[Abstract]: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the Ph. D. in jurisprudence of Shandong University in 2005, we discuss a proposition: how to understand "Chinese Law"? Is there any Chinese law? If there is Chinese jurisprudence, what is it referring to? If we insist on territorialism, there are abundant legal works in China. Our various law journals, comprehensive journals, are probably the world's largest number of articles labeled law, though they are full of duplicates. Various publishing houses have also published a large number of legal works and textbooks in the past 20 years.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law of China has a prosperous situation, and law has become a "prominent study" in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f we study these legal articles and works carefully, we will find that most of the "products" that are regarded as "products" of Chinese jurisprudence are legal terms derived from the West, and tell stories of western jurisprudence. What explained is the western legal principle and the spirit. This undoubtedly makes the content of law more abundant in China. But we also find that the western jurisprudence is regarded as the mainstream of Chinese law, and the rift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contemporary law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at least in form, there is a phenomenon of breaking with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 ago, the Chinese people established their faith in learning from the West, so it seems that the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jurisprudence does not lead to much confusion in argument. But now, some Western scholars have also seen the decline of the so-called West, and as a result, there have been various theories of criticism and reflection. This makes us feel at a loss, coupled with the collision between Western culture and Chinese culture. It makes our thoughts more contradictory. As a result, there seems to be a question of where to go in all disciplines (including law) at the stage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With thinking about where the law will go, we and the Journal of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have jointly organized a written discussion on the issue of "the Sinicization of Law", in order to echo "where the Law of China goes" and the upsurge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culture at present. You are welcome to participate in the discussion.
【作者單位】: 山東大學
【分類號】:D9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震;;法學的中國化與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J];山東社會科學;2006年04期

2 王新生;;從主體性到主體間性——關于西方法學中國化的思考[J];山東社會科學;2006年04期

3 李秀群;;法學的品格與法學中國化[J];山東社會科學;2006年10期

4 劉爽;中國法學家的精彩亮相[J];法律與生活;2004年21期

5 陳金釗;;對“法學中國化”的理解[J];山東社會科學;2006年04期

6 蔡樞衡;;中國法學及法學教育(節(jié)選)[J];研究生法學;2009年04期

7 趙陽;;肖永平:耕耘在國際私法中國化[J];法制資訊;2011年01期

8 ;“雙百”活動舉行大連專場報告會[J];遼寧法治研究;2007年03期

9 范春瑩;;法律方法與法學中國化[J];山東社會科學;2007年04期

10 李芳;;價值絕對性與法學中國化[J];山東社會科學;2007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先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必然性[A];上海社會科學院第三屆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06年

2 李佑新;;現代性問題背景下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趨勢[A];毛澤東研究總第2輯2007年第1輯[C];2007年

3 譚培文;;馬克思主義人學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一個重大課題[A];人學論叢:第九屆全國人學研討會論文集(2007)[C];2007年

4 邵軍;;“以人為本”是馬克思主義價值訴求的中國化表現形態(tài)[A];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問題研究——重慶市研究生馬克思主義論壇論文集[C];2010年

5 滄南;韓瑩瑩;;論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趨勢[A];毛澤東研究總第2輯2007年第1輯[C];2007年

6 郭紅;;沈百英與設計教學法中國化的探索[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7 黃紫紅;;群賢匯聚 共襄盛舉——中國法學會商法學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研討會隆重舉行[A];中國商法年刊創(chuàng)刊號(2001)[C];2001年

8 孔金平;;行政學中國化的技術路線[A];“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論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王曉剛;;孤獨研究的中國化[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劉芳;劉鳴;;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中國化的歷史經驗及其啟示[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唐曉勇;本報獲得“最佳報道獎”[N];人民公安報;2008年

2 何勤華 華東政法大學校長、教授;法學家與新中國法學的進步[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3 記者 楊靜;全國“百名法學家百場報告會”內蒙古地區(qū)首場報告會在我市舉行[N];赤峰日報;2006年

4 宋偉;“百名法學家百場報告會”河南開講[N];人民日報;2007年

5 黃少鶴;百名法學家百場報告會入閩[N];福建日報;2008年

6 周志鴻;市領導會見“雙百”活動報告團成員[N];三明日報;2008年

7 吳翠云 本報記者 李春玲;責任和使命高于一切[N];中華新聞報;2006年

8 鄧新建邋通訊員 滕勇;廣東開講“百名法學家百場報告會”[N];法制日報;2008年

9 記者 肖意邋通訊員 蘇怡杰;法學家來深作精彩法制教育報告[N];深圳特區(qū)報;2008年

10 喬新生;中國法學的根在哪里[N];中華讀書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呂煒;風險投資的經濟學考察——制度、原理及中國化應用的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1年

2 繆柏平;艾思奇哲學道路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3 徐曙海;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的中國形態(tài)[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4 宇恒偉;唐宋時期印度佛教的中國民間化研究[D];西北大學;2009年

5 劉亞明;中國漢傳佛教懺悔思想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6 王玉平;二十世紀上半葉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之檢視[D];南開大學;2005年

7 徐華春;中國人抑郁易感人格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8 周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D];復旦大學;2005年

9 劉欣;論中國現代改譯劇[D];上海戲劇學院;2009年

10 侯建明;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俊峰;毛澤東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D];山西大學;2003年

2 馮世勛;論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D];西華大學;2010年

3 費利平;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4 王瑞;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就業(yè)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5 楊晶;崛起的第三方—中國非政府組織發(fā)展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6 徐鳳萍;體育舞蹈音樂“中國化”的思考[D];武漢體育學院;2009年

7 潘福金;中國共產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發(fā)展與啟示[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8 劉沁瀟;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提出的條件與基礎[D];蘭州大學;2011年

9 張著清;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回顧和展望[D];貴州師范大學;2001年

10 丁杰科;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的中國化發(fā)展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

本文編號:193105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93105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b24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