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晚清的“新學”與“舊學”
本文選題:晚清 + 新學 ; 參考:《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摘要】:新學與舊學的交相興替 ,代表了晚清時期文化演變的基本走向。隨著新學知識體系的形成和體制的建立 ,傳統(tǒng)中學在基本內(nèi)容和框架上完成了由舊學向新學的歷史更替。 2 0世紀初年國學思潮的興起表現(xiàn)出學術文化的歷史性轉(zhuǎn)向 ,由以學習西方為主旨轉(zhuǎn)向了以提倡國學為主要目標。這種學術文化潮流的變向 ,與新學發(fā)展的偏向不無關系。
[Abstract]:With the formation of the new knowledge system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ystem , the traditional middle school has completed the historical change from the old school to the new school .
【作者單位】: 南開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
【分類號】:K25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旦;五四前后新聞思想的再認識[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2 汪林茂;辛亥革命:政治秩序和權威的重建[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3 董天策;新聞定義的語義學探討[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9期
4 王保國;;地理環(huán)境、農(nóng)耕文明與中原文化的基本趨向[J];殷都學刊;2006年01期
5 鄭定,楊昂;還原沈家本:略論沈家本與晚清司法場域之變遷(1901-1911年)[J];政法論壇;2004年01期
6 田東奎;;清末立憲中的滿族因素[J];政法論壇;2006年05期
7 顧瑩惠;論20世紀初的中國國民外交[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2年04期
8 李秀清;“梁啟超憲草”與民國初期憲政模式的選擇[J];現(xiàn)代法學;2001年06期
9 張從容;清末部院之爭初探[J];現(xiàn)代法學;2001年06期
10 韓小林;辛亥革命時期的社會改造與轉(zhuǎn)型[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耿云志;;關于近代思想史的幾個問題[A];思想家與近代中國思想——第一屆中國近代思想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黃克武;;魂歸何處?——梁啟超與儒教中國及其現(xiàn)代命運的再思考[A];思想家與近代中國思想——第一屆中國近代思想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左玉河;;中國舊學納入近代新知識體系之嘗試[A];思想家與近代中國思想——第一屆中國近代思想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鄭大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對戰(zhàn)后(1918~1927)中國思想文化的影響[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國[C];2005年
5 鄭匡民;;明治時期日本在中國經(jīng)營的中文報刊[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國[C];2005年
6 耿云志;;孫中山民族主義思想的歷史演變[A];中國近代史上的民族主義——第二屆中國近代思想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鄭師渠;;梁啟超的中華民族精神論[A];中國近代史上的民族主義——第二屆中國近代思想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張昭軍;;新思潮沖擊下的晚清程朱理學[A];傳統(tǒng)思想的近代轉(zhuǎn)換[C];2007年
9 楊琥;;戊戌時期章太炎尊荀思想及其中西學術淵源[A];傳統(tǒng)思想的近代轉(zhuǎn)換[C];2007年
10 黎志剛;;辛亥革命前后的辮發(fā)風潮[A];近代中國社會與民間文化——首屆中國近代社會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馮靜;中間團體在現(xiàn)代國家形成中的政治功能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2 欒慧;中國現(xiàn)代新詩接受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3 唐英;消費時代電視廣告審美特性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4 郭艷波;清末東北新政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5 楊站軍;游移在激進與保守之間[D];上海大學;2007年
6 別琳;保守政黨與民初政制:進步黨的政治參與及其與國民黨的互動[D];四川大學;2006年
7 楊琴;新聞敘事與文化記憶[D];四川大學;2007年
8 汪英;上海廣播與社會生活互動機制研究(1927—1937)[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瞿駿;辛亥革命與城市公共空間[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陸勇;傳統(tǒng)民族觀念與清政府[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發(fā)良;梁啟超法治思想研究[D];湘潭大學;2007年
2 吳慶濤;梁啟超對近代中國憲政思想傳播的貢獻[D];山東大學;2007年
3 彭建河;梁啟超《新民說》倫理思想研究[D];南昌大學;2007年
4 李春波;梁啟超政治哲學思想探究[D];南昌大學;2007年
5 王華;黃遵憲外交思想研究[D];湘潭大學;2007年
6 白杰飛;清末我國新聞立法研究[D];山西大學;2007年
7 曹雙麗;清末資政院的民選議員[D];湘潭大學;2007年
8 徐國磊;1934年南京國民政府紀念孔子誕辰活動的歷史考察[D];四川大學;2007年
9 喬利民;論域外憲政文化對袁世凱政府立憲的影響[D];湘潭大學;2007年
10 祁世遠;晚清中國的政治盛典[D];湘潭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武云;嚴復晚期舊學觀探析[J];東岳論叢;2001年02期
2 王先明;關于近代中國“新學”的民族定位[J];河北學刊;2001年03期
3 王先明;關于晚清的“新學”與“舊學”[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4 程潮;;試析“新學”的近代意蘊[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俄羅斯的新軍事戰(zhàn)略[N];安徽經(jīng)濟報;2000年
2 通訊員 董冰;清華大力推進學生社區(qū)建設[N];光明日報;2000年
3 劉偉忠;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說服力[N];人民日報;2000年
4 ;既保守又浪漫的吳宓[N];中華讀書報;2000年
5 葉之青;創(chuàng)造性:閱讀教學的“終極關懷”[N];中國教育報;2001年
6 李世琦;中國現(xiàn)代學術的一座豐碑[N];中國文化報;2001年
7 葛兆光;重讀潘光旦先生[N];光明日報;2001年
8 景戎華;挑戰(zhàn)主流經(jīng)濟學[N];經(jīng)濟日報;2001年
9 記者 王曉軍;創(chuàng)新后勤管理模式和機制[N];重慶日報;2002年
10 韓小蕙;讀小說家散文[N];光明日報;2002年
,本文編號:18801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880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