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國學論文 >

請用“仁學”代替“儒學”——給儒學朋友的一封信

發(fā)布時間:2018-01-20 10:07

  本文關(guān)鍵詞: 仁學 儒學 倫理學 實踐 出處:《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仁學指涉著:先秦倫理學思想;儒學指涉著:秦后出現(xiàn)的綜合制度性現(xiàn)象和封建政治意識形態(tài)。前者是個人性思想,后者是集體性制度。儒學已隨封建時代歷史的結(jié)束而永遠逝去,仁學則因針對人性心理特質(zhì)而可普世長存。當前國學之戰(zhàn)略性發(fā)展的一個根本的時代課題,是把“仁學”作為一個學科名目建立起來,用以取代極為含混的“儒學”名目。
[Abstract]:Benevolence refers to the pre-Qin ethics; Confucianism refers to the comprehensive institutional phenomenon after Qin Dynasty and feudal political ideology. The former is a personal thought and the latter is a collective system. Confucianism has died forever with the end of feudal history. Benevolence is a fundamental subject of the strategic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e, which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benevolence" as a subject. Used to replace the highly ambiguous term "Confucianism".
【分類號】:B222
【正文快照】: 自從2006年10月中旬返國參加學術(shù)活動以來,我產(chǎn)生了與新時期人文學者深入交流的強烈興趣。而由于工作繁忙,一時難以如愿。四川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儒學網(wǎng)》主編黃玉順先生不久前寄來了他的文集①,黃先生的文集、來信和兩三年來與他網(wǎng)上交流的經(jīng)驗,使我決定趁年節(jié)之際借題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云山;;論譚嗣同的《仁學》[J];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年02期

2 申正;譚嗣同仁學評議[J];哲學研究;1986年02期

3 葛荃;;先秦儒家“仁”學的實質(zhì)及其理論特點[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87年03期

4 羅世烈;仁學是人際關(guān)系學[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年03期

5 張越;;記《輔仁學志》[J];史學史研究;1992年03期

6 徐柏青;論孔子的仁[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01期

7 林偉健;復禮之心,博愛之舉——評孔子的仁學[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3年02期

8 牟鐘鑒;儒家仁學的演變與重建[J];道德與文明;1994年03期

9 于首奎;董仲舒的“仁學”芻議[J];齊魯學刊;1994年01期

10 梁銀林;從《論語》看仁學[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9條

1 ;經(jīng)審查在年會上發(fā)言的論文[A];1999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年刊——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五屆年會論文集[C];1999年

2 祝瑞開;;程、朱的“新仁學”[A];朱子學與21世紀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3 李發(fā)耀;;貞豐仁學會與貴州辛亥革命[A];辛亥革命與貴州社會變遷——貴州省紀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學術(shù)研討會文集[C];2001年

4 諸長福;;深切懷念王仁學長[A];仁厚篤實的一生——王仁先生紀念文集[C];2002年

5 ;蘭溪市聚仁學校[A];金華市科普示范學校經(jīng)驗匯編[C];2004年

6 ;抓好科技教育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A];金華市科普示范學校經(jīng)驗匯編[C];2004年

7 韋玖靈;;試論儒學對清代壯族文人思想的影響[A];紀念孔子誕生2555周年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卷三)[C];2004年

8 劉寧;;韓愈“博愛之謂仁”說發(fā)微——兼論韓愈儒學思想的一些特點[A];唐代文學研究(第十一輯)——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第十二屆年會暨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鄭維銘;;論孔子的“仁學”與“人學”及對現(xiàn)代和諧社會的啟示[A];傳統(tǒng)倫理與現(xiàn)代社會——第15次中韓倫理學國際討論會論文匯編(二)[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全國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 馮之浚;西部開發(fā) 以人為本[N];光明日報;2002年

2 新華社記者 羅政;“‘法輪功’邪教在香港沒有市場”[N];人民日報;2002年

3 沈解中;儒學與馬克思主義[N];社會科學報;2002年

4 滿興遠;直面當下人生,,走向?qū)嵺`詩學[N];文藝報;2002年

5 劉固盛;黃宗羲的學術(shù)史觀[N];光明日報;2003年

6 記者胡博理;本科三批A錄取結(jié)束[N];河北日報;2003年

7 書評人 張繼海;大器晚成的歷史學家[N];新京報;2004年

8 鄭家裕、周華;秭歸借人才發(fā)展綠色產(chǎn)業(yè)[N];湖北日報;2004年

9 武旺國 本報記者 謝洪發(fā);莘莘學子愿 濃濃孤兒情[N];吉林日報;2004年

10 李漢秋;構(gòu)建現(xiàn)代人文精神[N];人民日報;200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錕;孔子與20世紀三大社會思潮[D];西北大學;200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羅美云;試論《仁學》的啟蒙精神[D];河北大學;2000年

2 高會霞;朱熹仁學思想研究[D];河南大學;2003年

3 謝桂娟;李退溪對孟子仁政說的繼承與發(fā)展[D];延邊大學;2003年

4 沈睿;伏爾泰的宗教思想及其與孔子學說的關(guān)系[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5 左蕾;孔子美育思想的現(xiàn)代闡釋[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李健勝;子思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7 郭強;孔子仁學及子張對仁學的發(fā)展[D];山西大學;2005年

8 劉維蘭;試論譚嗣同哲學思想的特征[D];云南師范大學;2006年

9 李策;孔子仁學思想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10 魏新文;孔子“仁學”審美意識的再現(xiàn)[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44779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44779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0be9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