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等教育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的分析比較
本文關鍵詞:中國高等教育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的分析比較,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高校教育管理》 2014年03期
投稿
中國高等教育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的分析比較
【摘要】: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構建模型,結合教育綜合指數法,對中國高等教育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進行測算,2001—2011年間,高等教育貢獻率為3.62%,僅相當于世界主要發(fā)達國家20世紀70年代水平。進一步的比較分析表明,中國在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人均受高等教育年限、生均高等教育支出、高等教育的研發(fā)隊伍與科技產出等方面,與一些發(fā)達國家還存在較大差距,且各省域高等教育也呈現出發(fā)展不均衡現象。因此,要提高高等教育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就必須繼續(xù)提升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強化在職人員的崗位培訓和專業(yè)教育,增加人均受高等教育年限,逐步加大高等教育投入,提升高等教育的研發(fā)水平,促進高等教育科技成果的轉化,保障高等教育均衡發(fā)展。
【作者單位】:
浙江師范大學發(fā)展規(guī)劃處;
【關鍵詞】:
【基金】:
【分類號】:G649.2
【正文快照】:
知識經濟時代,高等教育已然成為科技進步的主要推動力和人力資本投資的主要方式,在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教育的科學技術成果可以轉化為促進經濟發(fā)展的生產力要素,高等教育培養(yǎng)的專業(yè)人才又是社會生產的中堅力量,無疑,研究高等教育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PDF全文下載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僅支持PDF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馬丁·特羅,濮嵐瀾;[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年04期
2 馬驍,徐浪;[J];經濟學家;2001年02期
3 崔玉平;[J];教育與經濟;2001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顏道勝;[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2 鮑威;;[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0年01期
3 劉宇;;[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4 鄧偉平;溫濤;;[J];財經科學;2008年07期
5 陳曉謙;;[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6 熊惠平;[J];重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7 于一可;;[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茖W校學報;2012年03期
8 劉華;姜為;;[J];中國遠程教育;2007年04期
9 韋柳婭;賀祖斌;;[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2010年09期
10 游銳;;[J];學術評論;2012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寧本濤;李雪峰;;[A];2008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2 阮藝華;;[A];2009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A];21世紀數量經濟學(第2卷)[C];2001年
4 顏敏;王維國;;[A];21世紀數量經濟學(第10卷)[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宇輝;[D];西北大學;2010年
2 雷家彬;[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3 楊斌;[D];西南大學;2011年
4 陳霞;[D];新疆大學;2011年
5 薛嘉春;[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王鳳羽;[D];沈陽農業(yè)大學;2011年
7 李洪天;[D];河海大學;2001年
8 郎益夫;[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2年
9 白菊紅;[D];浙江大學;2002年
10 張衛(wèi)良;[D];中南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曲萬波;[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戴小玉;[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3 許鞍銘;[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4 郭陽;[D];蘭州大學;2011年
5 王凱兵;[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6 徐勇;[D];江西農業(yè)大學;2011年
7 韓曉琴;[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11年
8 楊琪;[D];山東大學;2011年
9 王靜;[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10 賴揚華;[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崔玉平;[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2 何光瑤;洪熒;;[J];統(tǒng)計研究;1996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曉紅;;[J];商場現代化;2009年31期
2 劉赟;徐麗娜;;[J];統(tǒng)計教育;2010年01期
3 劉迪;;[J];遼寧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4 高明華;蔡衛(wèi)星;;[J];湖南社會科學;2009年01期
5 顏敏;王維國;;[J];統(tǒng)計與信息論壇;2009年07期
6 楊盛菁;;[J];甘肅科技;2009年20期
7 張薦華;薛勇軍;;[J];思想戰(zhàn)線;2009年06期
8 張根文;黃志斌;;[J];華東經濟管理;2010年01期
9 劉赟;徐麗娜;;[J];統(tǒng)計教育;2010年03期
10 祁曉;姜穎;;[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白敏植;王志勇;;[A];中國現場統(tǒng)計研究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9年
2 張紅鳳;郭慶;劉蓬基;楊慧;周峰;李金鳳;周燕冬;陳淑霞;崔元鵬;;[A];決策與管理研究(2007-2008)——山東省軟科學計劃優(yōu)秀成果匯編(第七冊·上)[C];2009年
3 崔薦;孔祥良;;[A];京津走廊經濟崛起與工業(yè)園區(qū)產業(yè)集群研究——紀念廊坊開發(fā)區(qū)建立十五周年暨工業(yè)園區(qū)產業(yè)集群專題征文研討活動論文集[C];2007年
4 郭慶;;[A];建設經濟文化強。禾魬(zhàn)·機遇·對策——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9年學術年會文集(2)[C];2009年
5 周宗安;陳錫貴;;[A];建設經濟文化強省:挑戰(zhàn)·機遇·對策——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9年學術年會文集(1)[C];2009年
6 濮洪九;;[A];第五屆全國煤炭工業(yè)生產一線青年技術創(chuàng)新文集[C];2010年
7 陳麗華;;[A];第八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記者 趙達;[N];光明日報;2008年
2 記者 崔呂萍;[N];北京商報;2009年
3 記者 趙宇清 見習記者 車輪;[N];黑龍江日報;2010年
4 記者 蘇莉 通訊員 曾韌;[N];湖南日報;2010年
5 中新;[N];上海金融報;2011年
6 記者 張德智 見習記者張玉香;[N];華興時報;2011年
7 王博;[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2011年
8 本報見習記者 許凱;[N];濟南日報;2011年
9 記者 喬地;[N];科技日報;2011年
10 記者 唐愛平;[N];湖南日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王海寧;[D];南開大學;2012年
2 陽立高;[D];湖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國敬;[D];蘭州大學;2013年
2 趙淳;[D];南京財經大學;2011年
3 徐勇;[D];江西農業(yè)大學;2011年
4 桑小峰;[D];南京財經大學;2010年
5 饒偉;[D];南京財經大學;2012年
6 劉曉霞;[D];南京財經大學;2011年
7 閆文濤;[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8 黃妙奕;[D];華東政法大學;2012年
9 宋杰;[D];天津大學;2012年
10 張振華;[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中國高等教育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的分析比較,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82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48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