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高等教育論文 >

中國臺灣地區(qū)高校通識教育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6-20 19:25
  通識教育就其內(nèi)涵而言,具有整合知識的特質(zhì),本質(zhì)上是一種整合各種社會學習資源的教育,也應被期待為一種可引導學生接觸各種知識、與社會脈絡相結合,從而有助于學生獲得智慧的教育。臺灣的大學教育有一個非常顯著的傳統(tǒng)特色,即在教育主管部門智慧與管理下運作的。從學校組織機構到課程類型結構甚至內(nèi)容,乃至教師薪資與學生學費,皆受教育主管部門的限制。同時,臺灣的大學校訓或辦學宗旨,能在其實際的教育活動規(guī)劃與課程設計中有顯著體現(xiàn)的少之又少。透過前人的研究,以及對臺灣一些大學的考察,筆者發(fā)現(xiàn)通識教育在推動上的根本困難,其實是和各大學的課程即普遍可見的零碎化的學分結構有著密切的關系。臺灣高校通識教育面臨的另一個結構的限制是大學生一入學就分屬于某特定系與班這樣的制度。本文針對臺灣各大學在通識教育實施上常見的一些問題及其根本限制與超越這些限制的可能的方向進行探討,發(fā)現(xiàn)臺灣高校通識教育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四點:高校通識教育發(fā)展模式受到當?shù)亟逃鞴懿块T的限制;高校通識教育的目標偏好于崇高理想和完美人格的培養(yǎng);高校通識教育偏重于專業(yè)知識與技能的培養(yǎng);以及高校通識教育的“零碎化”和邊緣化。針對這些問題,筆者也進行了探討與摸索... 

【文章來源】:華北電力大學(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4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選題背景及其意義
        1.1.1 選題背景
        1.1.2 選題意義
    1.2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動態(tài)分析
        1.2.1 通識教育概念綜述
        1.2.2 關于臺灣高校通識教育發(fā)展的研究
        1.2.3 關于臺灣高校通識教育的實踐研究
        1.2.4 臺灣高校通識教育所取得的成就與面臨的問題
        1.2.5 臺灣高校通識教育與大陸高校文化素質(zhì)教育的比較
第2章 臺灣通識教育的發(fā)展脈絡
    2.1 起源階段(1950-1984)
        2.1.1 “各大學共同必修科目”的轉(zhuǎn)型
        2.1.2 “通才教育”的延伸
    2.2 初始階段(1984--1994)
    2.3 發(fā)展階段(1994至今)
第3章 臺灣高校通識教育的實踐模式
    3.1 臺灣大學
    3.2 臺灣“清華大學”
    3.3 臺灣高校通識教育的特色評析
        3.3.1 重視對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
        3.3.2 規(guī)范、科學、系統(tǒng)地管理通識教育
        3.3.3 吸收外國先進授課制度的長處
        3.3.4 完善的通識教育評鑒制度
        3.3.5 注重學校和學生的主體性
第4章 臺灣高校通識教育的問題及成因
    4.1 通識教育發(fā)展模式受當?shù)亟逃鞴懿块T的限制
    4.2 高校通識教育的目標偏好于難以實現(xiàn)的完美人格
    4.3 高校通識教育偏重于專業(yè)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
    4.4 高校通識教育的“零碎化”與邊緣化
第5章 高校通識教育發(fā)展可能性之探討
    5.1 高校通識教育發(fā)展的前景
        5.1.1 無學系邊界的層級課程結構的建構
        5.1.2 發(fā)揮通識教育對社會脈絡整合的功能
        5.1.3 發(fā)揮通識教育對社會資源整合的功能
        5.1.4 發(fā)揮通識教育的知識觸媒和智慧培育功能
    5.2 面向未來的、世界的通識教育
        5.2.1 增加高階通識課程,提高國際化程度
        5.2.2 全球化通識教育應培養(yǎng)新技能
第6章 小結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及其它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臺灣通識教育及啟示——基于對臺灣東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實踐的調(diào)研[J]. 神紅玉,宋錦剛.  價值工程. 2016(36)
[2]深化通識教育,回歸人之本身——論通識教育對設計學學科本科教育的重要作用[J]. 侯立平.  創(chuàng)意與設計. 2016(03)
[3]臺灣地區(qū)高校通識教育理念與模式[J]. 董宇艷,陳楊,榮文婷.  高校教育管理. 2012(05)
[4]臺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發(fā)展及其啟示[J]. 張嶸.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12(01)
[5]臺灣高校通識教育的發(fā)展與啟示[J]. 賓靜.  廣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06)
[6]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yǎng)實施通識教育的思考[J]. 陳萍,柴鴻斌,穆婕.  現(xiàn)代教育管理. 2009(12)
[7]臺灣高校通識教育課程發(fā)展及其特色[J]. 張德啟.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09(09)
[8]臺灣通識教育及其對大陸的啟示[J]. 唐娥,傅根生.  南通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09(03)
[9]全球化時代大學人文教育的新方向[J]. 黃俊杰.  教書育人. 2009(21)
[10]臺灣“通識教育"與大陸高校德育之互鑒——以對傳統(tǒng)道德文化資源的認知、定位、開掘為視角[J]. 陳思敏.  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 2008(04)



本文編號:323978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23978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c31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