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視閾下大學生責任擔當培育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1-31 14:27
在新媒體時代里,通過各種媒介,信息快速的傳播著,其中良莠不齊的傳播內容對人們的價值觀念有著很大的沖擊作用。大學生是使用新媒體的主要群體之一,使用新媒體時會受其傳播內容的影響,在大學階段大學生由于身心發(fā)展還不全面,容易受不良思想的侵蝕,加之部分大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弱化,責任擔當的行動力缺乏。因此,探究新媒體視閾下大學生責任擔當培育對于加強大學生責任擔當的情感和意志、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的研究首先對新媒體、責任擔當等相關概念做出闡述,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結合倫理學、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在對資料的掌握和分析基礎之上對大學生責任擔當的相關情況進行問卷調查和分析,以及對大學生責任擔當的不良表現及對其成因進行分析和研究,進而提出對大學生責任擔當培育的路徑選擇。本文共有五部分內容。第一部分為緒論。第二部分對新媒體的內涵與特征、責任擔當的相關內涵進行界定與闡述,論述了本文的相關理論基礎。第三部是分在對大學生責任擔當的內容進行梳理與分析的基礎之上,從加強對大學生責任擔當培育有利于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利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利于社會和諧三個方面論述了新媒體視閾下大學生責任擔...
【文章來源】:寧夏大學寧夏回族自治區(qū)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4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3.?2大學生對自己未來規(guī)劃的情況??綜上可以看出當前大學生對自我貴任擔當的意識和能力是較高的,能珍惜和尊重自己的生??
寧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第四章新媒體視閾下對大學生責任擔當的調査分析??的人數為87人,占17.?06%。在回答“您的父母會不會經常承諾您一些事但是卻很少能做到”??這一問題時,35.?88%的人認為自己的父母會及時實現自己的承諾,沒有出現答應好的事情卻沒??有做到的情況;56.?67%的人偶爾會碰到這種情況,但是對于沒有實現的承諾父母是會做出解釋??并道歉的;還有7.?45%的人認為自己經常碰到這種情況,父母承諾自己的事經常做不到,并且??對自己產生了不良影響。對于“父母的教育對您責任擔當的提高有影響嗎”選擇情況如下:認??為父母的家庭教育對自己責任擔當的提高有很大的影響,這一部分人數占總人數的比重為??39.8%;認為父母的家庭教育讓自己對責任擔當的認識提高有一些影響的占35.1%;認為父母的??家庭教育對自己責任擔當的提高沒有明顯影響以及認為父母對自己沒有這方面教育的分別占??12.?75%和?12.?35%。??
?S有明SS;響?沒有這方面的教頁??圖3.?3父母的教育對大學生責任擔當提高的影響??通過以上幾項調查,可以分析出大學生對家庭方面責任擔當的認識和理解是比較好的,父??母也為大學生樹立了較好的榜樣。大學生基本上都具有關心、孝敬父母的責任擔當意識,在校??期間能經常聯系父母并交流心事能使父母在精神上得到滿足,假期大部分人能主動幫助父母做??家務,在實際行動上也體現了作為家庭一份子該有的責任。但是也有部分大學生比較自我,對??于父母的關心不夠到位,假期在家比較懶散,只愿意受父母的疼愛與照顧,并不怎么考慮父母??辛勤的付出。如圖3.?4所展示的大學生的實際行動與所知所學應具有的行為是有差距的。??從來不會級家務:17.06%??I:.??邏_?_。??#??!*:?29.8%??圖3.?4大學生做家務的情況??(三)大學生對社會與國家責任擔當的情況分析??對社會和國家的責任擔當主要調查大學生在愛護公共設施方面、關愛弱勢群體方面、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方面、關心國家時政方面的的態(tài)度和表現。??在問到“當您看到學校的電燈、水龍頭等沒關時,您會自覺地關上嗎”,選擇“會關掉”的??占88.?04%,選擇“不會去關”的占3.?73%,看心情和當沒看見的分別占7.?84%和0.?39%。對于“您??-20-??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關于整體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輔導員隊伍發(fā)展的思考[J]. 佘雙好.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17(23)
[2]走向整全的人:個體成長與教育的內在秩序[J]. 劉鐵芳. 教育研究. 2017(05)
[3]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困境及對策[J]. 周艷玲. 學理論. 2017(01)
[4]論責任、道德責任與政府道德責任[J]. 彭定光.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6(06)
[5]培育人性之善[J]. 劉鐵芳. 教育科學研究. 2016(10)
[6]責任擔當中的倫理困境及超越——以經典案例為中心的考察[J]. 王寧寧. 中州學刊. 2015(04)
[7]中國夢與當代大學生的責任擔當[J]. 熊志強. 思想教育研究. 2015(03)
[8]擔當實現“中國夢”重任的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困境與對策研究[J]. 鐘蘋,李祖超. 理論月刊. 2015(03)
[9]道德承續(xù)初探[J]. 李建華,馮丕紅. 道德與文明. 2014(05)
[10]“新享樂主義”評析[J]. 程立濤. 理論導刊. 2014(01)
博士論文
[1]當代大學生生命價值教育研究[D]. 蔣少容.上海大學 2017
[2]當代大學生中華民族精神培育研究[D]. 滕慧君.大連海事大學 2017
[3]青年責任教育研究[D]. 張新橋.清華大學 2016
[4]思想政治教育協同創(chuàng)新研究[D]. 李曉莉.蘭州大學 2016
[5]當代中國青年社會責任感及其培養(yǎng)研究[D]. 鄭士鵬.北京交通大學 2014
碩士論文
[1]中國傳統擔當精神在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研究[D]. 李君利.安徽工程大學 2017
[2]信息時代大學生價值取向研究[D]. 張慧峰.遼寧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011049
【文章來源】:寧夏大學寧夏回族自治區(qū)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4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3.?2大學生對自己未來規(guī)劃的情況??綜上可以看出當前大學生對自我貴任擔當的意識和能力是較高的,能珍惜和尊重自己的生??
寧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第四章新媒體視閾下對大學生責任擔當的調査分析??的人數為87人,占17.?06%。在回答“您的父母會不會經常承諾您一些事但是卻很少能做到”??這一問題時,35.?88%的人認為自己的父母會及時實現自己的承諾,沒有出現答應好的事情卻沒??有做到的情況;56.?67%的人偶爾會碰到這種情況,但是對于沒有實現的承諾父母是會做出解釋??并道歉的;還有7.?45%的人認為自己經常碰到這種情況,父母承諾自己的事經常做不到,并且??對自己產生了不良影響。對于“父母的教育對您責任擔當的提高有影響嗎”選擇情況如下:認??為父母的家庭教育對自己責任擔當的提高有很大的影響,這一部分人數占總人數的比重為??39.8%;認為父母的家庭教育讓自己對責任擔當的認識提高有一些影響的占35.1%;認為父母的??家庭教育對自己責任擔當的提高沒有明顯影響以及認為父母對自己沒有這方面教育的分別占??12.?75%和?12.?35%。??
?S有明SS;響?沒有這方面的教頁??圖3.?3父母的教育對大學生責任擔當提高的影響??通過以上幾項調查,可以分析出大學生對家庭方面責任擔當的認識和理解是比較好的,父??母也為大學生樹立了較好的榜樣。大學生基本上都具有關心、孝敬父母的責任擔當意識,在校??期間能經常聯系父母并交流心事能使父母在精神上得到滿足,假期大部分人能主動幫助父母做??家務,在實際行動上也體現了作為家庭一份子該有的責任。但是也有部分大學生比較自我,對??于父母的關心不夠到位,假期在家比較懶散,只愿意受父母的疼愛與照顧,并不怎么考慮父母??辛勤的付出。如圖3.?4所展示的大學生的實際行動與所知所學應具有的行為是有差距的。??從來不會級家務:17.06%??I:.??邏_?_。??#??!*:?29.8%??圖3.?4大學生做家務的情況??(三)大學生對社會與國家責任擔當的情況分析??對社會和國家的責任擔當主要調查大學生在愛護公共設施方面、關愛弱勢群體方面、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方面、關心國家時政方面的的態(tài)度和表現。??在問到“當您看到學校的電燈、水龍頭等沒關時,您會自覺地關上嗎”,選擇“會關掉”的??占88.?04%,選擇“不會去關”的占3.?73%,看心情和當沒看見的分別占7.?84%和0.?39%。對于“您??-20-??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關于整體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輔導員隊伍發(fā)展的思考[J]. 佘雙好.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17(23)
[2]走向整全的人:個體成長與教育的內在秩序[J]. 劉鐵芳. 教育研究. 2017(05)
[3]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困境及對策[J]. 周艷玲. 學理論. 2017(01)
[4]論責任、道德責任與政府道德責任[J]. 彭定光.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6(06)
[5]培育人性之善[J]. 劉鐵芳. 教育科學研究. 2016(10)
[6]責任擔當中的倫理困境及超越——以經典案例為中心的考察[J]. 王寧寧. 中州學刊. 2015(04)
[7]中國夢與當代大學生的責任擔當[J]. 熊志強. 思想教育研究. 2015(03)
[8]擔當實現“中國夢”重任的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困境與對策研究[J]. 鐘蘋,李祖超. 理論月刊. 2015(03)
[9]道德承續(xù)初探[J]. 李建華,馮丕紅. 道德與文明. 2014(05)
[10]“新享樂主義”評析[J]. 程立濤. 理論導刊. 2014(01)
博士論文
[1]當代大學生生命價值教育研究[D]. 蔣少容.上海大學 2017
[2]當代大學生中華民族精神培育研究[D]. 滕慧君.大連海事大學 2017
[3]青年責任教育研究[D]. 張新橋.清華大學 2016
[4]思想政治教育協同創(chuàng)新研究[D]. 李曉莉.蘭州大學 2016
[5]當代中國青年社會責任感及其培養(yǎng)研究[D]. 鄭士鵬.北京交通大學 2014
碩士論文
[1]中國傳統擔當精神在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研究[D]. 李君利.安徽工程大學 2017
[2]信息時代大學生價值取向研究[D]. 張慧峰.遼寧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0110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011049.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