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華留學生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認同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16 10:21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位于國際視野,探索人類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上,面對經(jīng)濟全球化、文明多樣化以及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基礎上,提出的開創(chuàng)性理念。該理念不僅為突破“文明沖突”論、“歷史終結”論、“國強必霸”“修斯底德陷阱”等觀點提供了理論支撐,而且滿足了人們對追求和平與發(fā)展的現(xiàn)實需求。再科學的理念都是要回歸到現(xiàn)實以解決現(xiàn)實問題為前提,探索“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被群眾掌握的程度,就是探索“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被認可程度。以來華留學生為調研對象,采用實證調研法,力圖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理念的國際認同探索路徑。首先,厘清來華留學生對“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的認同所涉及的相關概念和基礎理論,進而探索出其認同的生成機理,提出來華留學生對“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的認同過程是通過內化機理和外化機理來推進實現(xiàn)的過程。其次,以調查問卷的形式,研究了來華留學生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的認知和認同現(xiàn)狀。調查問卷以來華留學生在性別、國別(洲際)、分布在中國的不同區(qū)域以及來華時間為變量研究來華留學生對“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的認同影響。再...
【文章來源】: 黃敏娟 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
【文章頁數(shù)】:8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價值認同的生成機理示意圖
是否了解“一帶一路”倡議2
34圖2是否了解“一帶一路”倡議2.“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了解情況通過問卷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來華留學生在回答“是否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問題時,有165名(61.8%)來華留學生表示了解或比較了解;有102名(38.2%)來華留學生表示不清楚或不太了解,見圖3所示?梢娫趤砣A留學生這一群體中,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認識不清晰、不明確的大有人在。因此,這一群體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認知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圖3是否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人類命運共同體建構的價值邏輯及價值位階問題研究[J]. 邵發(fā)軍. 理論月刊. 2020(01)
[2]論價值認同的生成機制與教育理路[J]. 孟茹玉. 思想理論教育. 2019(05)
[3]“一帶一路”:新型全球化實踐[J]. 趙白鴿. 全球化. 2019(03)
[4]美國民眾對人類命運共同體認知態(tài)度研究[J]. 關世杰. 國際傳播. 2019(02)
[5]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整體性構建研究[J]. 龐睿,彭北. 洛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8(09)
[6]草原文化的價值理念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J]. 王其格,黃金. 實踐(思想理論版). 2018(09)
[7]“‘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人類共同價值’”學術研討會綜述[J]. 李文君,潘于旭. 哲學動態(tài). 2018(04)
[8]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教育[J]. 馮建軍. 高等教育研究. 2018(01)
[9]“一帶一路”開創(chuàng)新型全球化[J]. 王義桅. 視界觀. 2017(01)
[10]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日常生活維度[J]. 任志鋒. 教學與研究. 2016(12)
博士論文
[1]習近平新時代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實踐價值研究[D]. 陳旭.吉林大學 2019
[2]高校來華留學生管理問題研究[D]. 張琳琳.東北師范大學 2018
[3]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的歷史性生成研究[D]. 張華波.電子科技大學 2018
[4]中華民族共同體認同建設研究[D]. 孫凱民.內蒙古大學 2017
[5]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認同機理研究[D]. 易剛.西南交通大學 2017
[6]走向“真正的共同體”—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研究[D]. 胡寅寅.黑龍江大學 2014
[7]我國民主行政的社會建構研究[D]. 公維友.山東大學 2014
[8]當代中國公共產(chǎn)品供需選擇制度研究[D]. 劉衛(wèi)東.吉林大學 2013
[9]馬克思發(fā)展共同體思想研究[D]. 王萍霞.蘇州大學 2013
[10]共同體思想視域下的中國現(xiàn)代政治價值選擇[D]. 臧豪杰.中共中央黨校 2012
碩士論文
[1]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倫理內涵和倫理價值研究[D]. 郭雅婷.湖南師范大學 2019
[2]世界歷史視野下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生成邏輯及構建研究[D]. 郭云澤.山東大學 2019
[3]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戰(zhàn)略思想研究[D]. 李玲婉.河北經(jīng)貿(mào)大學 2018
[4]“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與時代價值研究[D]. 孫廷.西南政法大學 2018
[5]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及存在問題研究[D]. 劉嘉琳.延邊大學 2016
本文編號:2919996
【文章來源】: 黃敏娟 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
【文章頁數(shù)】:8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價值認同的生成機理示意圖
是否了解“一帶一路”倡議2
34圖2是否了解“一帶一路”倡議2.“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了解情況通過問卷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來華留學生在回答“是否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問題時,有165名(61.8%)來華留學生表示了解或比較了解;有102名(38.2%)來華留學生表示不清楚或不太了解,見圖3所示?梢娫趤砣A留學生這一群體中,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認識不清晰、不明確的大有人在。因此,這一群體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認知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圖3是否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人類命運共同體建構的價值邏輯及價值位階問題研究[J]. 邵發(fā)軍. 理論月刊. 2020(01)
[2]論價值認同的生成機制與教育理路[J]. 孟茹玉. 思想理論教育. 2019(05)
[3]“一帶一路”:新型全球化實踐[J]. 趙白鴿. 全球化. 2019(03)
[4]美國民眾對人類命運共同體認知態(tài)度研究[J]. 關世杰. 國際傳播. 2019(02)
[5]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整體性構建研究[J]. 龐睿,彭北. 洛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8(09)
[6]草原文化的價值理念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J]. 王其格,黃金. 實踐(思想理論版). 2018(09)
[7]“‘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人類共同價值’”學術研討會綜述[J]. 李文君,潘于旭. 哲學動態(tài). 2018(04)
[8]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教育[J]. 馮建軍. 高等教育研究. 2018(01)
[9]“一帶一路”開創(chuàng)新型全球化[J]. 王義桅. 視界觀. 2017(01)
[10]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日常生活維度[J]. 任志鋒. 教學與研究. 2016(12)
博士論文
[1]習近平新時代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實踐價值研究[D]. 陳旭.吉林大學 2019
[2]高校來華留學生管理問題研究[D]. 張琳琳.東北師范大學 2018
[3]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的歷史性生成研究[D]. 張華波.電子科技大學 2018
[4]中華民族共同體認同建設研究[D]. 孫凱民.內蒙古大學 2017
[5]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認同機理研究[D]. 易剛.西南交通大學 2017
[6]走向“真正的共同體”—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研究[D]. 胡寅寅.黑龍江大學 2014
[7]我國民主行政的社會建構研究[D]. 公維友.山東大學 2014
[8]當代中國公共產(chǎn)品供需選擇制度研究[D]. 劉衛(wèi)東.吉林大學 2013
[9]馬克思發(fā)展共同體思想研究[D]. 王萍霞.蘇州大學 2013
[10]共同體思想視域下的中國現(xiàn)代政治價值選擇[D]. 臧豪杰.中共中央黨校 2012
碩士論文
[1]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倫理內涵和倫理價值研究[D]. 郭雅婷.湖南師范大學 2019
[2]世界歷史視野下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生成邏輯及構建研究[D]. 郭云澤.山東大學 2019
[3]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戰(zhàn)略思想研究[D]. 李玲婉.河北經(jīng)貿(mào)大學 2018
[4]“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與時代價值研究[D]. 孫廷.西南政法大學 2018
[5]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及存在問題研究[D]. 劉嘉琳.延邊大學 2016
本文編號:29199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91999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