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高等教育論文 >

《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碩士論文

發(fā)布時間:2016-12-31 16:06

  本文關(guān)鍵詞:中國近現(xiàn)代高等教育價值取向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武漢理工大學》 2007年

先秦儒家的教育哲學思想

王瑜文  

【摘要】: 教育哲學是一門新興的、邊緣性學科,既是屬于教育科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學科,又是教育科學中一門具有方法論性質(zhì)的學科。教育與哲學的關(guān)系十分密切,在教育實踐、教育改革和教育活動等方面需要以哲學思想作為指導;而哲學思想往往也通過教育來實踐或?qū)嶒。教育的精華就是教育哲學。教育哲學作為實踐哲學之一,能夠為教育實踐確立目標、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理論思維水平、對教育的發(fā)展作出合理的預測。所以,研究教育哲學對于指導實際的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教育哲學的這種特征,在先秦時期的哲學家、教育家孔子以及其他儒家代表人物的著作中被詳盡闡述,《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荀子》等論著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哲學思想,要構(gòu)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哲學體系,不僅要吸取西方現(xiàn)代教育哲學中有價值的思想,,更要重視發(fā)掘、整理和詮釋中國古代、近代的教育哲學思想。 先秦儒家學派的教育哲學思想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人格的塑造、品德的培養(yǎng)、毅力的錘煉以及情操的追求等道德教育方面開中華之先河,而對教育目標、教育內(nèi)容、教育作用、教育原則及方法的論述更是其精華所在,是中國教育史上不可多得的寶貴遺產(chǎn)。儒家學派,尤其是先秦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和荀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哲學家,他們在改革教育的實踐活動中,遇到了許多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并對這些問題作了深刻的反思,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并且構(gòu)建了一整套系統(tǒng)的理論。他們的教育哲學思想成為中國古代教育哲學思想的主流,直接或間接的促成一體多元的中華民族文化及中國人性格的形成。 研究先秦儒家的教育哲學思想,不僅是撰寫中國教育哲學思想史的首要課題,而且也具有現(xiàn)實意義。中國教育哲學的重建,有賴于對歷代教育哲學思想的嚴肅批判,在東、西方文化接觸、沖突、互融的時代,先秦儒家的教育哲學思想以它深刻厚博的理論基礎(chǔ)和豐富具體的實踐經(jīng)驗,必將給人們以新的啟示,開拓新的視野。 本文共六章,分別闡述了:先秦時期的社會文化背景,即主要介紹了夏、商、西周的社會文化背景以及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的情況;先秦儒家關(guān)于人性論的不同主張;先秦儒家的教育目的論;先秦儒家的道德教育論及美育思想觀;先秦儒家的師道觀以及先秦儒家教育哲學思想的現(xiàn)代意義。

【關(guān)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武漢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G40-02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前言9-11
  • 第一章 先秦時期的社會文化背景11-16
  • 一. 夏. 商. 西周的社會文化背景11-14
  • 1. 夏代的社會文化與教育11-12
  • 2. 商代的社會文化與教育12-13
  • 3. 西周的社會文化與教育13-14
  • 二.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14-16
  • 第二章 先秦儒家關(guān)于人性論的不同主張16-22
  • 一. 性善論:孟子的道德先驗論16-17
  • 二. 性惡論:荀子的道德的后天習得性17-19
  • 三. 性無善無惡論:性自然論19-22
  • 第三章 先秦儒家的教育目的論22-28
  • 一. 內(nèi)圣外王的教育理想22-23
  • 二. 人文教育與個性人格的和諧發(fā)展23-25
  • 三. 孟. 荀的教育目的論25-28
  • 第四章 先秦儒家的道德教育論及美育思想觀28-36
  • 一. 道德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和基本要求28-30
  • 二. 道德教育的原則與方法30-31
  • 三. 先秦儒家道德教育的現(xiàn)代意義31-32
  • 四. 孔. 孟. 荀的美育思想觀32-36
  • 第五章 先秦儒家的師道觀36-41
  • 一. 關(guān)于教師的地位和作用36-37
  • 二. 關(guān)于教師的修養(yǎng)與條件37-41
  • 1.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37-38
  • 2. 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38
  • 3. 以身作則,言傳身教38-39
  • 4. 熱愛學生,忠于職守39
  • 5. 具備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39-41
  • 第六章 先秦儒家教育哲學思想的現(xiàn)代意義41-47
  • 一. “教學為先”的借鑒性41-42
  • 二. “道德教育”的重要性42-43
  • 三. “經(jīng)世致用”的現(xiàn)實性43-44
  • 四. 對先秦儒家教育哲學思想的批判繼承44-47
  • 參考文獻47-49
  • 致謝49
  •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楊璐;;中國古代教育思想特色及時代價值[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2年01期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石中英;20世紀美國教育哲學的發(fā)展[J];比較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2 邵鶴亭;先秦儒家論學習方法[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1963年02期

    3 王朝暉;李自平;;從《論語》看孔子的教育哲學[J];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02期

    4 王磊;教育哲學[J];中國電大教育;1991年12期

    5 徐葉子;;何以恢復教育哲學作為智慧之學[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7年03期

    6 李霞;荀子教育思想及其現(xiàn)實意義新探[J];管子學刊;2004年04期

    7 張靜互;儒家禮教論——論"仁"、"人性"、"文"和"禮"的關(guān)系[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8 黃釗;孟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學說探析[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9 周光迅;;高等教育哲學的邏輯起點[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10 尹長云;論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J];湖南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朱永坤;中國近現(xiàn)代高等教育價值取向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2 汪夢林;孔子與蘇格拉底師道觀比較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05年

    3 李奕;荀子教育思想與“完全人”培養(yǎng)[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4 王磊;教育哲學在當代中國的發(fā)展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6年

    5 高媛;傳統(tǒng)儒家教育觀的方法論基礎(chǔ)及其現(xiàn)代價值[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6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許小東;論對青少年的生命教育[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2 吳正茂;趙永偉;;法律儒家化新論[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3 談儒強;;教化之基 養(yǎng)正之所 賢才之藪——以清末以降合肥地區(qū)私塾教育為例[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4 張之方;;儒家德育思想對我國學校德育工作的啟示[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5 張成;;晉宋至盛唐山水田園詩的思想和諧美[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6 彭倩;;悲耶? 壯耶?——從杜甫與吳雯的昭君詩看兩人歷史觀的差異[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5期

    7 徐長春;;淺析《論語》中君子之“道”與“人格美”的體用關(guān)系[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1期

    8 張夢;;儒家、墨家、基督教“愛”之道德價值——讀《中國哲學簡史》[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6期

    9 陳雪艷;;“有我之境”與李白筆下的僧人與佛寺描寫[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0期

    10 宋婷;;淺析高職教育教學方法[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解明;;淺談有時代特色道德教育模式的構(gòu)建[A];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馬賽;;后期墨家名實觀初探[A];“回顧與前瞻:中國邏輯史研究30年”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王帥;;比較新羅與日本的遣唐留學生教育活動[A];2009年首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shù)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鄭金洲;;教育起源研究十七年[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5 杜成憲;;對“中國教育史”的幾層涵義及其相互關(guān)系的辨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6 杜成憲;;新文化運動與現(xiàn)代中國教育觀念的變革[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7 黃英;吳洪成;;論近代史上的教育先驅(qū)容閎[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8 張洪高;;仁愛:傳統(tǒng)道德教育的核心價值[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9 姚少懷;;我國學校校長的歷史演變[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王憲平;;晚清“中體西用”教育方針之探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建華;論朱熹教育思想體系的生成與建構(gòu)[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金世余;我國中小學音樂校本課程開發(fā)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吉林;權(quán)力博弈下高等教育評估合法性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張志剛;語文教育文化傳播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樊亞嶠;儒家課程思想的后現(xiàn)代轉(zhuǎn)向[D];西南大學;2011年

    6 趙瑞華;媒介文化與休閑異化[D];暨南大學;2011年

    7 高文君;中學數(shù)學課堂探究水平的構(gòu)建與實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董吉賀;論“負面”教育的意義[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李福春;美國教育學演進史(1832-1957)[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王晴;從“教化”到“培育”[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天問;當代工筆花鳥畫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曹藝;論漢字體設(shè)計中的“形”與“態(tài)”之美[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3 范斯義;創(chuàng)新型學校內(nèi)涵式發(fā)展四維模式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丹丹;《季庚子問於孔子》集釋及相關(guān)問題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張睿婷;荀子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6 梁遠剛;高中語文詩歌審美教學的問題與構(gòu)想[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杜娟;論公務員的自我實現(xiàn)[D];湘潭大學;2010年

    8 周鐵剛;科學發(fā)展觀指導下實現(xiàn)農(nóng)村教育公平對策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9 蔣連香;關(guān)于教育懲戒的現(xiàn)狀、問題與對策[D];蘇州大學;2010年

    10 尹浩;黃炎培教育思想引領(lǐng)職業(yè)學校發(fā)展的實踐探索[D];蘇州大學;2010年

    【同被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蔡勇強;;中西古代教育內(nèi)容比較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2 陳利民;論中國古代儒家道德教育思想的現(xiàn)代價值[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3 姜國鈞,杜成憲;試論中國古代教育發(fā)展周期[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年01期

    4 丁全忠,谷小龍,鄔淑紅;古代教育思想對現(xiàn)代教育實踐的啟示[J];金融教學與研究;2002年02期

    5 門里牟;;中國古代道德教育思想的精髓[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年03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巫春英;我國“因材施教”教育思想價值取向演變評析[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唐潔,胡亞天;荀子學習理論述評[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2 石中英;20世紀英國教育哲學的回顧與前瞻[J];比較教育研究;2001年11期

    3 石中英;20世紀美國教育哲學的發(fā)展[J];比較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4 陳建華;西方中小學校本發(fā)展規(guī)劃研究及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5 王衛(wèi)東;教育價值概念的歷史考察與理論分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2期

    6 黃濟;對教育本質(zhì)問題的再認識[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3期

    7 陳曉斌;孔子教育方法的借鑒作用[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10期

    8 胡理毅;荀子在名辯思潮中對邏輯認識論的貢獻[J];船山學刊;2003年01期

    9 邱曄;新課程標準下中學語文教學的困惑與思考[J];常州師范?茖W校學報;2003年04期

    10 楊蕾;;和諧社會的價值之維——人的幸福和全面發(fā)展[J];大連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孔祥田;論古希臘哲學方法論與中世紀阿拉伯理性主義哲學方法論的關(guān)系[D];寧夏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世勇;;新中國教育哲學學科體系的史與思[J];成功(教育);2008年04期

    2 朱永齡;;孔子教育哲學思想三題[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1990年Z1期

    3 李學農(nóng);進步主義教育哲學思想與世紀之交的教育[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4期

    4 劉茜;馮文全;王春娟;;淺析杜威的教育哲學思想[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5 李紅梅;;再論《論語》中的教育哲學思想[J];語文學刊;2009年24期

    6 梁沖珍;;進步主義與要素主義教育哲學之比較[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1997年01期

    7 朱曉宏;;論哲學之思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J];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8 蒙小英;;呂祖謙教育哲學思想管窺[J];科技信息;2009年03期

    9 尹鴻濤;孫傳遠;;杜威教育哲學思想新探[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10 樊華強;;《中庸》教育哲學思想探微[J];哲學研究;2007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李海云;;楊賢江教育哲學思想淺談[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2 王蕓;;“墨經(jīng)”教育哲學思想初探[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3 應建慶;葉曉璐;;批判意識與解放教育學——從弗萊雷“意識化”概念看提問式教育的革命力量[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8)[C];2010年

    4 方偉;;迎接校園文化建設(shè)的研究生時代[A];“面向新世紀的青年與青年工作”征文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管建華;[N];音樂周報;2001年

    2 張健;[N];光明日報;2001年

    3 同濟大學 涂怡超;[N];中國教育報;2001年

    4 馮巍;[N];中國國門時報;2004年

    5 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qū)文教局教研室 何燦華;[N];中國教育報;2005年

    6 閻鳳橋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徐冰鷗;阿普爾批判教育哲學思想研究[D];山西大學;2013年

    2 應建慶;教育中的知識合法性[D];復旦大學;2011年

    3 張闖;馬克思的教育哲學思想及其當代意義[D];武漢大學;2011年

    4 李戰(zhàn)勝;赫爾曼·基澤克政治教育思想研究(1960-2000)[D];中國地質(zhì)大學;2012年

    5 林建華;論朱熹教育思想體系的生成與建構(gòu)[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韓百龍;《中庸》的教育哲學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志剛;孔子教育哲學思想及其當代價值[D];新疆大學;2011年

    3 李斌;嚴復教育哲學思想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4 歐陽欣欣;李石岑的教育哲學思想解讀[D];湘潭大學;2013年

    5 李立柱;吳俊升教育哲學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吳柳燁;懷特海教育哲學思想初探[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7 楊光;《教育世界》對西方教育哲學思想的導入[D];遼寧師范大學;2013年

    8 周雪惠;論生涯教育思想與我國高校生涯教育建設(shè)[D];四川師范大學;2005年

    9 黃英;洛克教育哲學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10 夏益春;走向個體啟蒙:王國維教育哲學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關(guān)鍵詞:中國近現(xiàn)代高等教育價值取向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2967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2967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7ae3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