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大學生國家認同現(xiàn)狀調查與教育對策
[Abstract]:The national identity of Tibetan college students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 of Tibetan economy and society, but also to the security of Tibetan socialist regime. A total of 912 Tibetan college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in six aspects: collective self-esteem, emotional attachment and behavioral tendenc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level of national identity of Tibetan college students was high, there were cognitive contradictions on the issue of national identity, the internal evaluation of the state was inconsistent with the external evaluation, and they were willing to practice national identity with different genders and nationalities. The recognition level of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grades, family locations, Putonghua and standardized Chinese characters is not the same. Releva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y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of pluralistic integr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cultivating students'self-confidence in the Chinese nation, popularizing general courses of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maintaining network security, and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trengthen the 6 aspects of national common language learning to enhance the national identity of Tibet college students.
【作者單位】: 西藏民族大學教育學院;
【基金】:西藏自治區(qū)高校人文社科項目“新媒體新技術對西藏大學生國家認同的影響研究”(編號:sk2015-47) 全國學校共青團研究課題“加強西藏大學生思想引領的藝術教育載體研究”(編號:2015LX332)的部分研究成果
【分類號】:G64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秀紅;張斌;;試論少數民族的國家認同對邊疆穩(wěn)定的意義——以新疆為例[J];民族論壇;2011年22期
2 寇新華;王帆;帕爾哈提;;提升新疆各民族國家認同的思考[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3年01期
3 張建軍;李樂;;論國家認同與愛國主義[J];前沿;2013年07期
4 劉潔;;民族意識與國家認同——讀《族群、民族與國家構建》[J];中國投資;2013年06期
5 門洪華;;兩個大局視角下的中國國家認同變遷(1982—2012)[J];中國社會科學;2013年09期
6 陳峗;;天下觀視野中的民族-國家認同[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5年06期
7 石維有;;華裔國家認同與泰國1932年立憲革命[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8 杭聰;;國家認同、國家制度建設和國民經濟福利——兼與陳曉律教授商榷[J];探索與爭鳴;2010年04期
9 王海峰;;塑造國家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戰(zhàn)略使命[J];求索;2010年08期
10 吳欽敏;;少數民族的公民意識與國家認同[J];貴州民族研究;201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踐;;宗教的類型對民族國家認同的影響[A];當代中國民族宗教問題研究(第8集)[C];2014年
2 饒印莎;;大學生國家認同對其與奧運卷入的影響研究[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8年全國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3 應小萍;陳午晴;王兵;王俊秀;楊宜音;;國家認同和體育觀念關系初探[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8年全國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4 雷琳;;公民意識與國家認同:西北邊疆執(zhí)政安全理念構設[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學術研討會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5 南長森;;西北少數民族新聞傳播市場化運作與國家認同研究[A];第四屆中國少數民族地區(qū)信息傳播與社會發(fā)展論叢[C];2012年
6 劉新利;;試論電視與少數民族國家認同的建構[A];第四屆中國少數民族地區(qū)信息傳播與社會發(fā)展論叢[C];2012年
7 李宜強;;對區(qū)域一體化文化認同的研究:以法國與歐盟為例[A];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第19次年會暨外國經濟學說與國內外經濟發(fā)展新格局(會議文集)[C];2011年
8 韋磐石;趙燕;張翔;;苗族、布依族青少年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及其影響因素[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9 劉永松;Michael H.S.Lam;Beeto W.C.Leung;;國家認同與北京奧運會:大陸,臺灣和香港三地學生的回應(英文)[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奧運精神與世界和諧”奧林匹克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8年
10 張東寧;;國際視角下的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與中國社會發(fā)展[A];第九屆中國世界民族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左高山 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國家認同的基礎[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劉力達;法國:國家認同大討論解決了什么問題[N];中國民族報;2010年
3 馮紹雷 華東師范大學國際關系與地區(qū)發(fā)展研究院院長 俄羅斯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難以抉擇:多重因素影響下的俄羅斯國家認同[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4 重慶師范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 李禹階 向中銀;孫中山民族主義思想中的國家認同觀念[N];光明日報;2011年
5 劉力達;法國移民與國家認同部“立與廢”的糾結[N];中國民族報;2011年
6 韓震 北京師范大學;全球化時代的國家認同[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7 王立新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美國的國家認同及面臨的挑戰(zhàn)[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8 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 中國文化走出去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主任 韓震;中國夢的國家認同與文化認同[N];北京日報;2013年
9 云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執(zhí)筆 王超品 楊榮華;中國夢與國家認同、文化認同、價值觀認同[N];云南日報;2014年
10 于福堅;一杯雞尾酒:美國民族與國家認同的構建[N];中國民族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趙穎;文化公民身份與國家認同研究[D];東南大學;2015年
2 劉向東;文化多元語境下的國家認同建構[D];吉林大學;2015年
3 郭艷;全球化語境下的國家認同[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耿寧飛;民國時期河北回民的國家認同研究[D];河北大學;2015年
2 梅永杰;公民身份視角下的中國國家認同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5年
3 關曉瓊;國家認同視域下邊境教育安全現(xiàn)狀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年
4 孔錦秀;族群認同與國家認同互動中的邊疆治理[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5 關f ;一個彝族土司的國家認同與民族認同[D];中央民族大學;2015年
6 汶一凡;建國初期(1949-1957)《人民日報》少數民族報道對國家認同的建構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7 梁璐;蒙古族青少年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的關系研究[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5年
8 黃康;香港媒體的“國家認同”建構[D];中央民族大學;2015年
9 白皓;軟傳播對國家認同影響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10 陳晶;11至20歲青少年的國家認同及其發(fā)展[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1934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193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