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高等教育論文 >

論我國大學主體性的缺失與彰顯——兼評《政府善治與中國大學的主體性重建》

發(fā)布時間:2018-06-26 17:55

  本文選題:大學主體性 + 現(xiàn)代大學; 參考:《復旦教育論壇》2017年03期


【摘要】:我國大學在法律意義上擁有法人地位,但實際上仍是黨政附屬機構。歐洲中世紀大學從產生之日起就是法人,也是行會組織。現(xiàn)代大學的主體地位是一種法律賦權,是法律對大學地位和性質的認定,其主體性主要表現(xiàn)為一種法人的人格化特性。從現(xiàn)代法治建設的角度看,將大學的主體性置于法律框架下來考察,更有助于保障其地位,保護其權利。我國法律對大學作為民事法律主體的賦權很晚,大學主體性的缺失主要是因為外部社會制度和文化的直接作用。法人地位的落實和保障有利于彰顯大學的主體性。
[Abstract]:Chinese universities have legal status in the sense of law, but in fact, they are still affiliated with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European medieval universities were legal persons and guild organizations from the day of their birth. The subject status of modern university is a kind of legal empowerment and the legal recognition of the status and nature of the university. Its subjectivity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personification of a legal pers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rule of law, it is more helpful to study the subjectivity of university under the framework of law to ensure its status and protect its rights. The empowerment of universities as civil legal subjects is very late in our country, and the lack of subjectivity is mainly due to the direct effect of external social system and culture. The implementation and guarantee of the legal person status is beneficial to highlight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university.
【作者單位】: 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
【基金】: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現(xiàn)代大學制度:歷史與現(xiàn)實的反思”(BIA130082)
【分類號】:G649.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森林;從抽象主體性到科學主體性[J];求是學刊;1992年04期

2 張文初;能力主體與時間本位:新主體性的兩重斷定[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4年05期

3 范仁忠;論人的主體性確立的社會經(jīng)濟前提[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4 王浩斌;王飛南;;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體性建構原則[J];寧波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5 鄒俊;張軍生;;學生的主體性建構貫穿于自育過程[J];中國市場;2008年26期

6 王霄;;對我國當代青年藝術家主體性建構的思考[J];河南社會科學;2009年03期

7 李澤厚;關于主體性的補充說明[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85年01期

8 沈亞生;關于“人的主體性”問題的理論辨析[J];東北師大學報;1990年06期

9 韓民青;社會轉型與人的主體性建構[J];江海學刊;1995年06期

10 簡成熙;;理性與主體性的多元思考:從現(xiàn)代到后現(xiàn)代[J];求是學刊;2013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曹婕;;淺談農村公共產品與農民主體性[A];新中國60周年與貴州社會變遷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本報總編輯 秦朔;重新想象中國:現(xiàn)代性與主體性的交融[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13年

2 書時;重視農村婦女在養(yǎng)老中的主體性建構[N];中國婦女報;2012年

3 王曰美;孔子關于人的主體性建構理論[N];邵陽日報;2012年

4 陳振華;看許輝且行且遠[N];中華讀書報;2012年

5 張劍;《刮痧》、另類文化與他者倫理[N];光明日報;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張云;《面具之外:種族、性別與主體性》(“引言”和第7章)翻譯實踐報告[D];河南師范大學;2014年

2 樓育萍;主體性的對話性構成[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6年

3 田宇;主體性建構寫作初探[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田桂花;轉型時期的中國法治及其主體性建構[D];中國政法大學;2014年

5 于秀艷;“主體性”問題探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6 劉春香;當代中國女大學生的主體性建構探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7 劉德林;主體性的神話與消亡[D];曲阜師范大學;2000年

8 馮偉;論彼得·謝弗劇中暴力與主體性建構的關系[D];南京大學;2012年

9 張恒良;《小鎮(zhèn)畸人》中畸人失語的原因探析[D];南京大學;2012年

,

本文編號:207089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07089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68e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