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一流”建設的內(nèi)在邏輯審視——論“雙一流”建設必須實現(xiàn)的四個邏輯轉(zhuǎn)變
本文選題:“雙一流”建設 + 內(nèi)在邏輯; 參考:《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03期
【摘要】:我國"雙一流"建設目標的提出無疑是對傳統(tǒng)辦學體制、機制的一個極大挑戰(zhàn)。在傳統(tǒng)辦學體制下,高校發(fā)展逐漸形成了學術(shù)資本主義邏輯、政府主導邏輯、外生型邏輯、模仿型邏輯,最終造成了高校的同質(zhì)化和惡性競爭。"雙一流"建設為辦學機制創(chuàng)新提供了一次機遇,它呼喚高校應該導向?qū)W術(shù)本位、自主型、內(nèi)生型和創(chuàng)生型發(fā)展邏輯,從而構(gòu)建一個公平的學術(shù)發(fā)展環(huán)境,使每一所高校都能夠盡展其個性特色,使每一位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得以張揚,如此才能夠為"雙一流"建設打下一個寬廣的發(fā)展基礎(chǔ)。
[Abstract]:It is a great challenge to the traditional school running system and mechanism to put forward the goal of "double-class"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Under the traditional system of running a school,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gradually formed the logic of academic capitalism, government leading logic, exogenous logic and imitation logic, which has resulted in the homogenization and vicious competi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first-class"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the innovation of school-running mechanism. It calls up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lead to the logic of academic standard,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endogenous development and creative development, so as to construct a fair academ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make every university develop its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and make every teacher's creativity public, this can lay a broad development found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first-class".
【作者單位】: 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大學創(chuàng)新教學理論與實踐機制建構(gòu)”(15JJD880014)
【分類號】:G649.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王洪才;;大學治理:理想·現(xiàn)實·未來[J];高等教育研究;2016年09期
2 陳學飛;;導向是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關(guān)鍵[J];探索與爭鳴;2016年07期
3 潘天群;博弈論中理性人假設的困境[J];經(jīng)濟學家;2003年04期
4 王英杰;論大學的保守性——美國耶魯大學的文化品格[J];比較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明軒;;“雙一流”建設研究述評[J];漯河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7年04期
2 梅偉惠;;保守大學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轉(zhuǎn)型:耶魯大學20年發(fā)展路徑與特點[J];中國高教研究;2017年06期
3 王洪才;;“雙一流”建設的內(nèi)在邏輯審視——論“雙一流”建設必須實現(xiàn)的四個邏輯轉(zhuǎn)變[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03期
4 袁本濤;李莞荷;;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的分層與建設路徑[J];高等教育研究;2017年04期
5 胡敏;;大學預算共同治理機制及其改進[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6年21期
6 張丹;;“雙一流”建設機制研究——以法國高師集團“高校共同體”改革為例[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6年17期
7 溫旭;;以書院制管理模式優(yōu)化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教育管理機制探究[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6年03期
8 卓澤林;;世界一流大學如何為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服務——耶魯大學的經(jīng)驗[J];復旦教育論壇;2016年03期
9 孫鐵環(huán);;大學認同:新時期校園文化構(gòu)建的理論思考[J];關(guān)東學刊;2016年02期
10 唐本鈺;王希普;;大學精神的道德本性及其對大學文化建設的約束[J];山東高等教育;2016年01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洪才;;“雙一流”建設的重心在學科[J];重慶高教研究;2016年01期
2 王洪才;劉雋穎;;學術(shù)自由:現(xiàn)代大學制度的奠基石[J];復旦教育論壇;2016年01期
3 王洪才;;大學治理的四種內(nèi)涵[J];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年04期
4 談毅;;新管理主義視域中日本高等教育治理政策的改革與反思[J];比較教育研究;2015年06期
5 周繼良;;法國大學內(nèi)部治理結(jié)構(gòu):歷史嬗變與價值追求——基于中世紀至2013年的分析[J];教育研究;2015年03期
6 王洪才;戴娜;劉紅光;;全球化背景下的國際學生流動與中國政策選擇[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2期
7 黃海嘯;;日本國立大學法人化改革的有效性研究——基于“中期評估”結(jié)果的分析[J];比較教育研究;2014年01期
8 王洪才;;大學治理的內(nèi)在邏輯與模式選擇[J];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09期
9 宣勇;張鵬;;論創(chuàng)業(yè)型大學的價值取向[J];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10 王洪才;;論中國文化與中國大學模式——對露絲·;簟爸袊髮W模式”命題的文化邏輯解析[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鄭建民;;對推進海關(guān)高等教育深入發(fā)展的幾點思考[J];海關(guān)與經(jīng)貿(mào)研究;2014年02期
,本文編號:20376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037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