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際交往:引導高校大學生民族認同的一個關鍵
本文選題:民族認同 + 中華民族認同; 參考:《寧夏社會科學》2017年04期
【摘要】:個體的民族認同包括對本民族的認同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兩個層面。個體民族的民族認同與中華民族認同之間的關系問題是學界研究的熱點,其主要觀點有沖突論和共生論,但是兩者之間的關系問題卻缺乏相應的實證研究來予以支撐。通過調(diào)查西北民族大學被訪者本民族認同與中華民族認同相關性問題,發(fā)現(xiàn)民族交往互動是影響本民族認同與中華民族認同之間關系的重要中介變量,并提出通過促進民族交往互動來引導民族認同與中華民族認同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Abstract]:Individual national identity includes the identity of the nation and the ident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 national identity and Chinese national identity is a hot topic in academic circles. Its main viewpoints are conflict theory and symbiosis theory, b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s lack of corresponding empirical research to support. By investigat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thnic identity and the Chinese identity of the interviewees in 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e find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ethnic groups is an important intermediary variable affec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ational identity and the Chinese identity. And through promoting the interaction of ethnic communication to guid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identity and Chinese identity.
【作者單位】: 西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基金】:西北民族大學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項目“西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民族認同心理與行為適應”(項目編號:31920130106)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633;G64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吉昌;民族認同與中華民族的發(fā)展[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2 張瑩瑞;徐海波;陽毅;;民族認同在民族間態(tài)度中的積極作用[J];心理科學進展;2009年06期
3 唐胡浩;;論各民族認同與中華民族認同的整合[J];咸寧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4 周佳;楊明東;;淺論宗教信仰對民族認同形成過程的影響[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0年11期
5 羅平;張雁軍;;民族認同的心理學研究述評與展望[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6 王付欣;易連云;;論民族認同的概念及其層次[J];青海民族研究;2011年01期
7 柏貴喜;;民族認同與中華民族認同淺論[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11期
8 蘇昊;;民族意識、民族認同的界定和研究述評[J];中外企業(yè)家;2012年08期
9 王彥;李鳳艷;;俄白關系中的民族認同因素分析:白俄羅斯視角[J];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12年05期
10 陳茂榮;;“民族認同”的源與流及其認同變遷[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2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張瑩瑞;佐斌;;青少年的民族認同及其對親社會價值觀和行為的影響[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6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宮玉寬;;我國少數(shù)民族民族認同中的宗教因素[A];宗教與民族(第五輯)[C];2007年
3 劉新利;;試論全球化時代大眾傳媒與少數(shù)民族的民族認同[A];新聞學論集第27輯[C];2011年
4 趙旭東;;龍牌與中華民族認同的鄉(xiāng)村建構(gòu)——以華北一村落廟會為例[A];中華民族認同與認同中華民族——人類學高級論壇2008卷[C];2008年
5 常永才;呼和塔拉;;族內(nèi)文化差異與民族認同:新疆蒙族個案研究[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6 徐杰舜;周大鳴;范可;陳志明;王明珂;趙楊;吳桂清;;中華民族認同與認同中華民族——第七屆人類學高級論壇圓桌論壇紀實[A];中華民族認同與認同中華民族——人類學高級論壇2008卷[C];2008年
7 王欣;;試論民族認同的相對性——以民族學田野調(diào)查為例[A];第九屆中國世界民族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王希恩;說民族認同[N];學習時報;2002年
2 西南大學西南民族教育與心理研究中心 盧瑤邋陳誼 西南大學心理學院 張慶林;心理學視野中的少數(shù)民族青少年民族認同[N];中國民族報;2007年
3 中國人民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 張踐;國家認同下的民族認同與宗教認同[N];中國民族報;2010年
4 中央編譯局當代所 李義天;構(gòu)建認同意識下的多民族國家[N];社會科學報;2009年
5 吳楚克;哈薩克斯坦的多重民族認同[N];中國民族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陳茂榮;馬克思主義視野的“民族認同”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13年
2 時春麗;俄羅斯族民族認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3 史慧穎;中國西南民族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民族認同心理與行為適應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4 栗志剛;民族認同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5 畢躍光;民族認同、族際認同與國家認同的共生關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6 張寶成;磨合與交融:呼倫貝爾巴爾虎蒙古人的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都日晨;民族認同與愛國立義關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5年
2 邸亮;回漢通婚家庭子女的民族認同[D];浙江大學;2015年
3 路哲明;塔城柯爾克孜族宗教信仰與民族認同關系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6年
4 陳志靜;族的界限與認同:以S市蒙古族群體為例[D];沈陽師范大學;2016年
5 伊日乖;遷居他鄉(xiāng)土族人文化與民族認同的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6年
6 張麗蓉;3-6歲苗族兒童民族認同發(fā)展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年
7 翦延;小組工作介入散居維族青年民族認同困惑的應用研究[D];貴州大學;2016年
8 趙靜;民族認同與廣西少數(shù)民族流動兒童社會融入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6年
9 高星;少數(shù)民族新生代農(nóng)民工民族認同的差異與建構(gòu)[D];齊齊哈爾大學;2016年
10 徐宗陽;中國共產(chǎn)黨民族認同思想研究(1921-1945)[D];浙江財經(jīng)大學;2017年
,本文編號:19130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913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