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zhì)“雙創(chuàng)”人才
本文選題:學校課堂教學 + 創(chuàng)業(yè)家; 參考:《中國高等教育》2016年24期
【摘要】:正推進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應(yīng)作為全面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和提升教育質(zhì)量的突破口,并貫穿于高校人才培養(yǎng)全過程。創(chuàng)新是創(chuàng)業(yè)的基礎(chǔ),"雙創(chuàng)"教育的實質(zhì)是要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知識、能力、品質(zhì)和本領(lǐng),更是要讓學生都能去謀事業(yè)、創(chuàng)事業(yè),去實現(xiàn)基于創(chuàng)新的高層次創(chuàng)業(yè),去成就自己的"雙創(chuàng)人生"。作為全國首批四個高校"雙創(chuàng)"示范基地之一,我們以國家"雙創(chuàng)"示范基地建設(shè)作為重要抓手,把"雙創(chuàng)"教育改革作為一個系統(tǒng)工程,體現(xiàn)并落實到學校課堂教學、
[Abstract]: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hould be regarded as a breakthrough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run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talent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nov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The essence of "double innovation"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knowledge, ability, quality and ability to innovate and start a business. It is even more important to enable students to pursue a career, create a career, and realize a high level of entrepreneurship based on innovation. To achieve their own "double creation life". As one of the first "double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bases in fou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we tak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double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base as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regard the "double innovation" education reform as a systematic project, and embody and implement it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schools.
【作者單位】: 四川大學;
【分類號】:G647.38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東升;;中職學校課堂教學之我見[J];職業(yè);2008年26期
2 李秀江,,董士福;成人學校課堂教學淺議[J];蒲峪學刊;1996年01期
3 王立國;論學校課堂教學的不可替代性[J];黑龍江農(nóng)墾師專學報;2001年04期
4 王萍;技工學校課堂教學改革芻議[J];現(xiàn)代技能開發(fā);2002年12期
5 許素菊;;關(guān)于職業(yè)學校課堂教學的思考[J];遼寧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6 郭小華;唐梁兵;;職業(yè)學校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7 劉海霞;;職業(yè)學校課堂教學中價值觀教育的實施方法研究[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8年Z1期
8 齊冠然;宋貴彩;;淺談中職學校課堂教學改革[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08年08期
9 周麗;劉勇;;淺議技工學校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J];職業(yè);2009年27期
10 王文;;淺談技工學校課堂教學的改革[J];職業(yè);2009年3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6條
1 顧寶良;;中職學校課堂教學改革初探[A];農(nóng)業(yè)教育與農(nóng)村改革發(fā)展——云南省農(nóng)業(yè)教育研究會2007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2 傅合義;;淺談運用多媒體優(yōu)化學校課堂教學[A];2013年12月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13年
3 蘇彤;潘翠蘭;王秀榮;;淺談技工學校課堂教學的設(shè)置[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4卷)[C];2010年
4 山啟春;范秀梅;;改進教學方法 實施素質(zhì)教育[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員會、青海省教育學會優(yōu)秀教育論文集[C];2000年
5 陳建輝;;引專家智慧之水 灌我校特教之田[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4)[C];2014年
6 黃建德;;建設(shè)活力校園,讓每一個學生都幸福成長——走“以社團活動促學生綜合素質(zhì)提高”為特色的辦學之路[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4)[C];201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朱孝平 浙江省金華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浙江省特級教師;中職學校課堂教學怎樣更有效[N];中國教育報;2012年
2 江陰市華西實驗學校 朱靜江;趨利避害是根本[N];江蘇教育報;2014年
3 季衛(wèi)華;輔導孩子學習的五個注意[N];大眾科技報;2004年
4 陳蕾拜;在聽課中尋找教師優(yōu)點[N];中國教育報;2008年
5 曹紅旗;環(huán)節(jié)優(yōu)化帶來過程優(yōu)化[N];中國教育報;2007年
本文編號:18209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820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