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工程碩士職業(yè)勝任力與企業(yè)需求匹配度研究
本文選題:職業(yè)勝任力 + 全日制工程碩士 ; 參考:《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17年04期
【摘要】:與企業(yè)需求相比,全日制工程碩士職業(yè)勝任力無論是"職業(yè)素質(zhì)""知識水平"還是"綜合能力"各方面都存在著不匹配之處。根本原因在于企業(yè)、高校和學生作為研究生教育的三個直接利益相關者,由于自身利益、需要和地位的差別,其價值訴求各不相同。為此,應當構(gòu)建一種以"職業(yè)勝任力"為核心的契約機制,讓企業(yè)和學生共同參與到高校人才培養(yǎng)過程,特別是對高校培養(yǎng)質(zhì)量的評價中,切實發(fā)揮"共同治理"的主體責任,從根本上解決高校人才培養(yǎng)與企業(yè)需求脫節(jié)的問題。
[Abstract]:Compared with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of full-time engineering masters is not matched in terms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knowledge level" or "comprehensive ability". The fundamental reason is that enterpris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students as three direct stakeholders of graduate education, because of their own interests, needs and status differences, their value demands are differen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a contractual mechanism with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s the core, in which enterprises and students can participate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of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specially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main responsibility of "common governance". Fundamentally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alent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disjointed with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作者單位】: 北京工業(yè)大學;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投入—產(chǎn)出’的專業(yè)學位質(zhì)量評估模型的構(gòu)建與實證研究”(71473011)
【分類號】:G64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姚樹偉;谷峪;;職業(yè)教育發(fā)展動力因素分析及機制優(yōu)化——基于利益相關者視角[J];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13年12期
2 李曼麗;王爭鳴;李長海;;現(xiàn)代工程師的勝任力及其高等教育準備——來自“青藏鐵路工程”技術人員的質(zhì)化研究報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3 趙海濤;;勝任力理論及其應用研究綜述[J];科學與管理;2009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余天佐;劉少雪;;工業(yè)界視角的工程教育學生學習成果鑒別及分類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年02期
2 李娟;范家元;;全日制工程碩士職業(yè)勝任力與企業(yè)需求匹配度研究[J];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17年04期
3 蔣才鋒;陳煒;;基于利益相關者的職業(yè)教育發(fā)展動力機制[J];教育與職業(yè);2016年24期
4 郭賀磊;趙詠梅;;駐承制單位總軍事代表勝任力模型研究[J];裝備學院學報;2016年05期
5 萬健;羅園晶;茆意宏;;圖書館員知識咨詢勝任力模型構(gòu)建[J];圖書情報工作;2016年20期
6 王艦;平思宇;孫紅亮;;“互聯(lián)網(wǎng)+”驅(qū)動下會計人員信息勝任力提升策略[J];財會月刊;2016年23期
7 王宇倩;;人力資源管理勝任力模型研究[J];科技經(jīng)濟導刊;2016年21期
8 王國全;黃箐;葉航;;廣告創(chuàng)意人才勝任力模型建構(gòu)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03期
9 董留群;;基于結(jié)構(gòu)方程模型的項目經(jīng)理勝任力的關鍵影響因素研究[J];工程管理學報;2016年02期
10 韓偉光;;對科技管理人員勝任力的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6年08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曾來;肖鳳翔;;反思與訴求:試論職業(yè)教育中政府責任的有限性[J];職教通訊;2011年07期
2 王冠;;政府和NGO在突發(fā)公共危機事件管理中的角色定位[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11年06期
3 余清臣;;當代中國教育改革的動力機制分析[J];教育科學研究;2009年10期
4 饒燕婷;;利益相關者視野中高等教育質(zhì)量保障多元主體探析[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9年Z1期
5 劉志鵬;;弱勢電信運營商借力行業(yè)重組[J];資本市場;2008年05期
6 何寧;;尋找中國電信運營商之核心競爭力[J];通信世界;2008年14期
7 馬聰卉;李晨曦;;全球電信運營商最新排名透視[J];中國新通信;2008年04期
8 馮明;尹明鑫;廖冰;;企業(yè)管理者元勝任力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7年05期
9 李榮林;;電信企業(yè)建立任職資格體系的三種模式分析[J];中國新通信;2007年04期
10 王魯捷;崔蕾;陳龍;;企業(yè)中層管理者勝任力研究[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fā);2006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梁茜,段全安;把握特點,嚴格要求,精心培養(yǎng)工程碩士[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2 秦榮,張文修;發(fā)展調(diào)節(jié)機制是工程碩士質(zhì)量保證的基本策略[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3年05期
3 顏兆林;;工程碩士研討式教學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6年04期
4 范素娟;王燕春;童瑞娟;金惠芹;劉勇弟;魯軍;;量身定制 確定工程碩士課程體系[J];化工高等教育;2007年01期
5 夏顯波;鄒洋;張薇;;工程碩士校外導師管理制度的建設與完善[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年12期
6 王蓮芳;艾力·斯木吐拉;陳建;張曉宇;洪波;;新疆工程碩士招生現(xiàn)狀及原因?qū)Σ叻治鯷J];新疆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09年01期
7 蔣恒;;面向企業(yè) 培養(yǎng)工程碩士[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1988年05期
8 王子成,徐仁林,趙璞;關于培養(yǎng)工程碩士的幾點認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8年04期
9 ;我校與勝利油田簽訂1999年培養(yǎng)工程碩士協(xié)議書[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年05期
10 王殿元,左斌元,鄒麗元;冶金系統(tǒng)首批工程碩士招生實踐透析[J];中國冶金教育;199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劉建偉;蘇東林;孫則怡;張有光;;工程碩士招生與培養(yǎng)方法研究[A];電子高等教育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劉文;王建榮;;相同領域工程碩士群體論文分析與評價——黑龍江省高等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課題論文[A];高教科研2006(下冊:專題研究)[C];2006年
3 張麗霞;羅堯成;;全日制工程碩士課程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改革思考[A];第三屆教學管理與課程建設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2年
4 張昊;;教育創(chuàng)新的形式與內(nèi)容[A];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文集7:教育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C];2007年
5 楊云川;王新穎;;兵器工程領域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機制研究[A];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chǎn)業(yè)發(fā)展(B卷)——第七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暨渾南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發(fā)展論壇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張麗麗;甘肅兩所高校新增10個工程碩士領域[N];甘肅經(jīng)濟日報;2010年
2 姚健;培養(yǎng)工程碩士的幾點體會[N];新清華;2006年
3 記者 李欣瑤 通訊員 王立宗;蘭州交大新增3個工程碩士招生領域[N];甘肅日報;2010年
4 記者 姬恒飛;銀川市計劃用3年時間培養(yǎng)150名工程碩士[N];銀川晚報;2010年
5 記者 范文波;湖南聯(lián)通開辦工程碩士課程進修班[N];人民郵電;2011年
6 霍建偉;江蘇大學再添5個工程碩士招生領域[N];江蘇教育報;2010年
7 顧佳怡;南京首批71名職校教師攻讀工程碩士[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7年
8 記者 東海邋通訊員 顧盛杉;姜堰開辦環(huán)境工程碩士進修班[N];泰州日報;2007年
9 通訊員 韓寶志 記者 翟帆;天大工程碩士“訂單”培養(yǎng)[N];中國教育報;2000年
10 通訊員 陳興風 洪大鵬 田志軒;“螺旋式”培養(yǎng)高水平工程碩士[N];中國教育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吳蔚;全日制工程碩士就業(yè)能力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繆文財;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2 李夢嬌;強化專業(yè)學位工程碩士實踐能力培養(yǎng)研究[D];山東大學;2016年
3 黃玲莉;基于勝任力模型視角的校外導師指導行為與工程碩士實習績效的關系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6年
4 楊誠;基于企業(yè)需求的全日制工程碩士實踐能力評價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6年
5 吳磊;全日制工程碩士學習成果評估體系及應用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6年
6 郝瑩;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工程碩士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經(jīng)驗與啟示[D];東北大學;2011年
7 邢娟;校企合作提高全日制工程碩士學位研究生就業(yè)競爭力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5年
8 紀照華;全日制工程碩士實踐教學模式研究[D];天津大學;2016年
9 胡鳳池;新型工業(yè)化背景下我國工程碩士課程設置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10 李智;我國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培養(yǎng)模式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8055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805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