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STEM領(lǐng)域博士生跨學科“規(guī)訓”研究——基于IGERT項目
本文關(guān)鍵詞: 博士生 跨學科教育 跨學科研究 出處:《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7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近年來,我國博士生招生規(guī)模的持續(xù)擴張引致社會各界對博士生培養(yǎng)質(zhì)量及就業(yè)問題的廣泛關(guān)注。美國博士生教育的發(fā)展歷程中也遭遇了同樣的困境。在此境況下,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推行了"綜合性研究生教育與研究訓練"項目,在科學、技術(shù)、工程、數(shù)學領(lǐng)域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博士生培養(yǎng)"范式"。美國大學在該項目的推動下,著重培養(yǎng)博士生的"六維"跨學科能力,并構(gòu)建了完善的跨學科能力培養(yǎng)機制。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doctoral enrollment in China has caused widespread concern about the quality and employment of doctoral students. The development of doctoral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also encountered the same dilemma.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has launched the "Comprehensive Graduate Education and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 to create a new "paradigm" for doctoral training in the fields of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six-dimensional cross-disciplinary ability of doctoral student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perfect inter-disciplinary ability training mechanism.
【作者單位】: 華南理工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澳門理工學院;上海工程技術(shù)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
【基金】: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2015年度教育部青年課題“美國研究型大學跨學科拔尖研究生培養(yǎng)的組織模式與機制研究”(EIA150399)
【分類號】:G643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華銘;博士生導(dǎo)師訪談——訪胡壯麟教授[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年06期
2 陳學飛;警惕博士生教育中的“學位工廠”現(xiàn)象[J];中國高等教育;2000年18期
3 楊巍然;創(chuàng)新是博士生教育的核心[J];中國地質(zhì)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4 周春華;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中西方博士生教育之比較[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5 楊巍然;創(chuàng)新是博士生教育的核心[J];中國地質(zhì)教育;2001年02期
6 黃啟兵,關(guān)宏;對博士生擴招的反思[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年01期
7 王殿元,馬士軍;博士生課程改革初探[J];遼寧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8 海波;我國博士生教育的“!秉c[J];華夏文化;2003年01期
9 范洪義;我從博士生教育中獲得的收益[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3年11期
10 嘉晨;首屆全國博士生學術(shù)論壇隆重舉行[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3年1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程秋;袁重勝;方傳龍;;注重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 提高博士生質(zhì)量[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02年學術(shù)年會交流論文集[C];2002年
2 張其香;;博士生跨學科研究的求解——兼論跨學科研究的問題與障礙[A];2014首屆“跨學科研究” 博士生學術(shù)論壇論文集[C];2014年
3 何嘉松;;博士生一對一因材施教的傳承與實踐[A];2013年全國高分子學術(shù)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主題P:高分子教育[C];2013年
4 吳啟迪;;博士生教育在高等學校發(fā)展中的地位和作用[A];回顧與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論文集[C];2003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程美東;“博士生不是考試生”[N];北京日報;2012年
2 本報記者 易鑫;延期畢業(yè):博士生之困?[N];中國教育報;2013年
3 記者 張清俐;多所高校推進博士生跨學科培養(yǎng)[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4 吳娟;培養(yǎng)世界一流博士生成焦點話題[N];文匯報;2003年
5 記者 顧瑞珍 張景勇;博士生數(shù)量將列世界第一,委員卻樂不起來[N];新華每日電訊;2005年
6 楊婧嵐邋李益眾;博士生該不該強化“學科基礎(chǔ)訓練”[N];中國教育報;2007年
7 黃合來;博士生教育的核心價值[N];學習時報;2010年
8 全國政協(xié)委員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王曉秋;我國博士生教育質(zhì)量亟待提高[N];人民政協(xié)報;2010年
9 記者 朱建華;一個導(dǎo)師最多同時帶47名博士生[N];長江日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張寧銳;博士生教育的一個特殊課堂[N];人民政協(xié)報;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彭國華;我國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激勵機制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0年
2 彭安臣;中國博士生資助[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3 趙立瑩;美國博士生教育質(zhì)量評估體系發(fā)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4 徐平;我國研究型大學博士生培養(yǎng)模式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5 金凌志;理工科博士生創(chuàng)新績效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6 張英麗;論學術(shù)職業(yè)與博士生教育的關(guān)系[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亭亭;二戰(zhàn)后美國博士生教育的歷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芳;基于4P模式構(gòu)建研究型大學博士生教育體系[D];中南大學;2002年
3 張軼瑤;全國優(yōu)秀博士論文評選及其反思[D];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
4 閆銀燕;美國大學博士生課程考核實施與保障機制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6年
5 李海娜;中美博士生資助比較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6 王鵬;保障我國農(nóng)科博士生質(zhì)量的投資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04年
7 白延軍;高校博士生教育管理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8 周林穎;博士生導(dǎo)師評估及指標體系研究與實踐[D];中南大學;2007年
9 王曉磊;博士生超期畢業(yè)影響因素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10 齊高峰;加拿大博士生教育的歷史考察與啟示[D];廣西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5058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505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