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語境下高校形象傳播及其策略研究——基于分眾理論的視角
本文關鍵詞:新媒體語境下高校形象傳播及其策略研究——基于分眾理論的視角
【摘要】:形象傳播是高校提高管理能力、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高校形象傳播存在形象傳播意識不強、傳播內容超載失實、傳播策略不當?shù)葐栴},基于分眾理論,高校應重新審視大眾傳播思維,結合學校辦學特點,在傳播意識、組織架構、制度建設、要素挖掘、傳播過程和傳播方式等方面進行策略調整。
【作者單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研究生院教育與學位辦公室;
【關鍵詞】: 新媒體 高校 形象傳播 分眾理論
【基金】:2015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思政研究會重點項目(SZ20150102) 四川省新建院校改革與發(fā)展研究中心重點項目(XJYX2014A01) 四川省統(tǒng)籌城鄉(xiāng)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一般項目(TCCXJY-2015-B11)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類號】:G647;G206
【正文快照】: 品牌形象是組織的靈魂和生命線,社會公眾對一個組織的態(tài)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該組織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高校形象是一筆無形的財富,樹立良好的形象并進行傳播,是高?沙掷m(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媒體環(huán)境下,社會各類機構組織文化傳播的內容、方式等方面都在發(fā)生巨大變化,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隋巖;李燕;;從謠言、流言的擴散機制看傳播的風險[J];新聞大學;2012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隋巖;史飛飛;;論群體傳播時代政治傳播的情感視角[J];社會科學;2013年09期
2 隋巖;李燕;;釣魚島事件中理性與非理性情緒的群體傳播與博弈[J];當代傳播;2013年02期
3 劉宏;;新媒體環(huán)境中群體傳播的類型和動機[J];今傳媒;2013年01期
4 隋巖;李燕;;論群體傳播時代個人情緒的社會化傳播[J];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2年12期
5 楊明光;;《圣經(jīng)·箴言》:世俗人生處世的智慧經(jīng)典[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11期
6 隋巖;曹飛;;論群體傳播時代的蒞臨[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5期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葛琳;;網(wǎng)絡輿論與網(wǎng)絡群體性事件[J];新聞愛好者;2008年09期
2 隋巖;;媒介改變藝術——藝術研究的媒介視角[J];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7年06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夏曉鳴;;高校形象的系統(tǒng)傳播[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3年15期
2 董原;高校形象與素質教育[J];大同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3 陳尚義;;試論影響高校形象的十大基本要素[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4 劉冬良;;高校形象的塑造與傳播[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綜合版);2006年01期
5 祁洪斌;;“高校形象建設論壇”在京舉辦[J];中國高教研究;2007年01期
6 祁洪斌;;“高校形象建設論壇”簡述[J];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7 李建波;黃乾;;哲學視野中高校形象的本質和功能[J];中州大學學報;2007年04期
8 曾芳;;高校形象資產(chǎn)創(chuàng)建的分析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8年05期
9 楊軍;何霞;;論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高校形象管理[J];四川建材;2008年05期
10 曹星;;國內有關高校形象的研究綜述[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10年2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劉敬;劉衍聰;;高校形象的塑造與傳播[A];2006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暨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首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馮濤;“高校形象建設論壇”在京舉行[N];光明日報;2006年
2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公共關系教育專業(yè)委員會理事長 李健榮;努力推進高校形象建設[N];中國信息報;2007年
3 黃東升;高校形象整體性建構的文化立足點[N];中國信息報;2007年
4 廈門大學高教研究所所長 潘懋元;特色是高校形象的重要標志[N];中國信息報;2007年
5 本報記者 隗有田;形象建設漸成高校戰(zhàn)略重點[N];中國信息報;2007年
6 袁新文;簡樸不失大學風范[N];人民日報;2007年
7 盛會;沒大樓就出不了大師嗎[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2年
8 李喜;高校形象代言人的真正內涵[N];工人日報;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孫乾杰;新媒體網(wǎng)絡傳播對高校形象的影響及高校應對策略研究[D];廣西大學;2015年
2 王瑋;中國高校形象建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陳丹;高校形象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及運用[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4 鄭文鋒;我國高校形象傳播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5 魏萌;跨文化語境下高校形象片創(chuàng)作研究[D];陜西科技大學;2014年
6 王鵬;微博背景下的高校形象傳播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7 李榮祥;區(qū)域高校形象傳播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年
8 歷寧寧;引入CI理念促進高校形象建設[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0016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001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