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原則”在美國漢語教學中的運用
本文關鍵詞:“快樂原則”在美國漢語教學中的運用
【摘要】:"快樂原則"是近兩年在美國中學漢語教學工作的實踐中所認識和總結出的漢語教學法則。在美國課堂上必須緊緊抓住學生的興趣與特點,以"快樂原則"因勢利導、學以致用,從設計興奮熱點把握講授內(nèi)容的趣味性、以營造輕松氛圍展示訓練形式的多樣性;將創(chuàng)立活潑情境達到課堂模擬的真實性;在喜樂文化的滲透中突顯語言溝通的親和性,從而使對外漢語教學更顯活力和效力。
【作者單位】: 無錫江南大學;
【關鍵詞】: 快樂原則 美國 漢語教學
【分類號】:H195
【正文快照】: 在漢語熱日漸升溫、在全球蓬勃發(fā)展的背景下,對外漢語教學從教學模式到教學理念及教學方式與手段都要求其不能僅僅停留于語言工具性層面進行建構與傳播,還必須深刻認識教學對象、了解與把握教學規(guī)律。當前,有識之士都認識到對外漢語教學改革的重點與難點在于如何有效地將語言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李小新;葉一舵;;快樂心理研究述評[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2 楊立華;;對外漢語課堂情境教學初探[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0年08期
3 王曉霞;;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悅馨;;淺談對外漢語教學中情景教學法的運用[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7期
2 王藝霏;;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11期
3 葛小濤;張述林;;情感鄉(xiāng)村模式與璧山縣鄉(xiāng)村旅游實踐研究[J];貴州商業(yè)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04期
4 趙黎明;;談如何調動對外漢語教學課堂氣氛[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年08期
5 施仁娟;;認知負荷理論及其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年11期
6 羅蓉蓉;;美育視閾中的對外漢語教學方法探索[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2年05期
7 季永華;顧祖文;姚蔓玲;俞來娣;劉薇群;;愉快因子在心理干預護理研究中的進展[J];上海醫(yī)藥;2012年14期
8 范曄;;淺談創(chuàng)設旅游課程情境教學的方法[J];網(wǎng)絡財富;2010年22期
9 姜元杰;;談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J];語文學刊;2011年17期
10 李霞;沈建;;博士研究生群體幸福感探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1年3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立華;俄羅斯留學生初級口語課堂情境教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黃敏;高校積極課堂環(huán)境建設的研究[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3 王艷;情境式教學法在泰國大學漢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D];山東大學;2011年
4 楊冠軍;大學生心理韌性、歸因風格與快樂感的關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5 景科;游戲互動在對外漢語初級聽力教學中的應用[D];吉林大學;2012年
6 聶宇博;澳大利亞維州中小學漢語課堂教學分析[D];吉林大學;2012年
7 余亞征;《吉利的數(shù)字》教學設計[D];河南大學;2012年
8 桂馨;泰國湄南睿智中學漢語綜合課課堂情景教學案例分析[D];云南大學;2012年
9 孫青;泰國高中漢語課堂教學中的情境教學[D];云南大學;2012年
10 楊珍;對泰大學生古代漢語情境教學模式設計[D];山東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安芹;外向性與快樂感相關變量的關系[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5年03期
2 霍建;;對外漢語教學初探[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3 車麗;情境教學的心理特征淺析[J];普教研究;1995年04期
4 鄒瓊;幸福感的兩大研究取向及其整合的心理結構[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5 辛自強,池麗萍;快樂感與社會支持的關系[J];心理學報;2001年05期
6 李金珍,王文忠,施建農(nóng);積極心理學:一種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學進展;2003年03期
7 郭雪峰;;語文教學與審美教育[J];學語文;2007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曾慶敏;燕強;;美國中學的漢語教學[J];北京教育(普教);2010年11期
2 亓華;美國意識形態(tài)對漢語教學的滲透及我們的對策——從普林斯頓大學編寫的漢語教材說起[J];北京社會科學;2000年01期
3 崔明芬;21世紀漢語教學在美國[J];中國大學教學;2002年06期
4 李培元;日本漢語教學見聞[J];漢語學習;1985年01期
5 ;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李鵬在接見第三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與會學者時的講話[J];世界漢語教學;1990年04期
6 王金祥;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 促進對外漢語教學[J];遼寧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11期
7 楊桂芳;對漢語教學的再認識[J];伊犁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8 ;“第二屆中青年學者漢語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征文啟事[J];世界漢語教學;2008年03期
9 何東昌;在國家教育委員會舉行的招待會上的講話[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7年04期
10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舉行會員大會選舉產(chǎn)生第三屆理事會[J];漢語學習;1993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秀艷;;西藏漢語教學的背景分析[A];中國民族語言學會第10屆學術討論會摘要集[C];2010年
2 王廣州;;MTI教育中漢語教學的針對性[A];2010年中國翻譯職業(yè)交流大會論文集[C];2010年
3 呂必松;;漢語教學為什么要從漢字入手?(發(fā)言提綱)[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4 金天一;;韓國學習漢學的歷史概況及當前韓國高校漢語教學態(tài)勢的研究[A];第五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周健;;試論漢語教學的語感培養(yǎng)[A];對外漢語教學的全方位探索——對外漢語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6 陳東風;劉彥青;;留學生的宗教文化背景對漢語教學的影響[A];北京高校來華留學生教育研究[C];2008年
7 石羽佳;;經(jīng)濟漢語實踐性教學初探[A];第四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王磊;;任務型教學法運用于漢語“第二課堂”的探索[A];北京高校來華留學生教育研究[C];2008年
9 李維佳;;淺析漢語教學中對留學生科學編班的意義和方法[A];北京高校來華留學生教育研究[C];2008年
10 趙峰;;隱含義與對外漢語詞匯教學[A];福建省“對外漢語教材建設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駐巴黎記者 宋斌;法國中小學漢語教學方興未艾[N];光明日報;2007年
2 耿悅 饒星 忠一;曲萬波和他的“漢宇通”[N];科技日報;2008年
3 記者 陳娟;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學術研討會在桂林召開[N];桂林日報;2009年
4 本報駐伊斯蘭堡記者 周戎;孔子學院空中課堂進入巴基斯坦[N];光明日報;2010年
5 伊者;讓漢語走向世界[N];中華讀書報;2005年
6 本報記者 盧毅然;從“把人請進來”到“自己走出去”[N];中國文化報;2008年
7 周百義;吳偉克和他的“體演文化教學法”[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0年
8 周紅松 杜潔思 張麗輝;33名志愿者將赴印尼進行漢語教學[N];河北日報;2007年
9 記者 顧鋼;中國駐德使館舉辦漢語節(jié)[N];科技日報;2006年
10 本報記者 劉美楨;從“先行”到“示范”[N];福建日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韓春曉;蒙漢雙語教育背景下漢語教學的社會語言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2 王洋;對維漢語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3 夏迪婭·伊布拉音;維吾爾民族漢語教學歷史與現(xiàn)狀研究[D];新疆大學;2006年
4 潘素英;泰國中小學漢語課程大綱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5 何麗英(KATEMATU DUANGMANEE);泰國華僑學校漢語教學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6 ZIN YU MYINT(黃金英);緬甸小學本土化漢語教材建設探討[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7 倪蓉;現(xiàn)代漢語作格交替現(xiàn)象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8 楊洪建;哈薩克族學生漢語否定結構習得研究[D];新疆大學;2007年
9 桂樸成(Supachai Jeangjai);漢泰熟語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10 丁米;泰國大學漢語課程教學改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葉云;《國際漢語教學通用課程大綱》字詞目標及相關問題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2 郭穎;蒙古國烏蘭巴托市漢語教學現(xiàn)狀的分析[D];吉林大學;2010年
3 LESTARI PUSPITANINGSIH(傅碧達);印度尼西亞高中漢語教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謝慧;以色列特拉維夫地區(qū)的漢語教學現(xiàn)狀調查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5 馬思穎;論非目的語環(huán)境中的漢語獲得和漢語教學[D];天津師范大學;2010年
6 樸京淑;試論韓國朝鮮時代的漢語教學[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0年
7 來小子;對蒙古族學生漢語語法教學研究[D];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2009年
8 何婷婷;《拾級大成》與衛(wèi)三畏的漢語教學[D];吉林大學;2008年
9 劉軼姝;漢語教材的教師手冊考察[D];北京語言大學;2004年
10 徐瓊;青海藏族地區(qū)初小階段漢語教材改革[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6916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691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