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語教育心理學角度淺談對外漢語教學
本文關(guān)鍵詞:從外語教育心理學角度淺談對外漢語教學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外語教育 心理學 第二語言習得 對外漢語教學
【摘要】:本文通過將對外漢語教學與普通國內(nèi)語言教學的對比,總結(jié)出對外漢語教學的特殊性和差異性,并從外語教育心理學角度提出對外漢語教學的方法與對策,以更好的提高學生的第二語言習得效果。
【作者單位】: 無錫商業(yè)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
【關(guān)鍵詞】: 外語教育 心理學 第二語言習得 對外漢語教學
【分類號】:H195
【正文快照】: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交流的日益加深,不同國家、民族的不斷交融,人們對語言的學習越發(fā)重視,從90世紀末到21世紀初這段時間,國家對漢語文化的全世界推廣日益重視,但是由于對外漢語專業(yè)的特殊性及復雜性,對對外漢語教學要求較大的個體差異。一.對外漢語教學的特殊性相對于國內(nèi)的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劉晶晶;;試論對外漢語教師自身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陶曉輝;;對外漢語教學中文化教學特點淺析[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2年06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亞;對外漢語教學中文化融入研究[D];云南大學;2010年
2 馮海燕;中學階段留學生漢語教學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0年
3 張繼偉;漢語國際教育中的文化教學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4 朱慧勤;試論對外漢語的文化因素教學[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5 鄒津津;對外漢語教學中教師文化調(diào)適的個案研究[D];云南大學;2012年
6 戴凱麗;對外漢語教師海外工作中面臨的文化差異及文化適應[D];云南大學;2012年
7 古麗給娜·塔什買買提;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運用[D];新疆大學;2012年
8 高珊;對外漢語文化類教材跨文化意識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9 周龍鳳;高級階段對外漢語教學中傳統(tǒng)民俗文化的滲入[D];遼寧大學;2012年
10 呼建勇;文化認知對跨文化交際的影響[D];山東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崔淑慧;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 博士、碩士研究生專業(yè)介紹[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年03期
2 李玲;;論年齡和第二語言習得的關(guān)系[J];河西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3 長榮;;國外外語教學1990年文章篇目索引[J];國外外語教學;1991年01期
4 甘瑾;;淺析新形勢下的英語教育發(fā)展[J];消費導刊;2010年07期
5 徐浩;何向明;;從教學法評價的角度再看寫長法[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S3期
6 詹德華;著眼于外語教育的語言學研究[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7 丁輝;包天仁社長采訪著名外語教育專家馬俊明先生實錄[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4年01期
8 李麗君;;主體性視野下的外語教育模式[J];大家;2011年08期
9 ;提高外語教育水平,為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而奮斗——記全國外語教育座談會[J];外語教學與研究;1978年02期
10 徐翁宇;哈外院的外語教育思想——緬懷老校長王季愚和趙洵[J];外語學刊;1998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常紀堂;劉福香;;從臨床和心理學角度看解剖學教學[A];解剖學雜志——中國解剖學會2002年年會文摘匯編[C];2002年
2 郭平建;;對學生進行外語素質(zhì)教育的好教材——《外語教育往事談》讀后感[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3 李X 業(yè);;關(guān)于辦好民辦培訓性外國語教育機構(gòu)的認識和實踐[A];職業(yè)教育研究與實踐[C];2008年
4 鄧光輝;劉偉志;;中-英雙語詞匯翻譯任務的實驗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5 孫艷;;淺議第一語言習得和第二語言習得[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6 國輝;;認知因素在第二語言習得中的功能分析[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7 陳巖;孫寰;;普遍英語熱中的冷思考——我國俄語教育的現(xiàn)狀及對策[A];高教科研2006(下冊:專題研究)[C];2006年
8 趙鶴蘭;;淺析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與文化超越[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9 支永碧;;現(xiàn)代幾種主要的語言觀及其對外語教育的啟示-對比研究[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10 施家煒;;國內(nèi)漢語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二十年[A];對外漢語教學的全方位探索——對外漢語研究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陳熙涵;中國外語教育發(fā)展叢書出版[N];文匯報;2008年
2 記者 金鑫;李嵐清為改革開放30年外語教育叢書作序[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8年
3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劉利民;科學規(guī)劃外語教育 切實服務國家戰(zhàn)略[N];光明日報;2009年
4 記者 姜小玲;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建社三十年[N];解放日報;2009年
5 盧春華;我國外語教育的問題與對策[N];四平日報;2009年
6 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副教授 謝韜;中國特色的外語教育[N];經(jīng)濟觀察報;2011年
7 臥松/編譯;英國外語教育將從小學開始[N];中國教師報;2002年
8 實習生 王曉飛;外語教育,從知識孤島邁向資源的海洋[N];中國教育報;2009年
9 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 佟曉梅;全球化下的外語教育政策[N];光明日報;2010年
10 本報實習記者 馮倩 編譯;外語教育在英國陷入危機[N];中國文化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佑林;外語教育網(wǎng)絡化的理論思考與實踐[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2 劉國輝;中國的外語教育:基于語言能力回報率的實證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3 趙魯平;解讀上海外語教育:歷史與文化語境的嬗變[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4 戴忠信;外語言語交際能力形成過程:個體體驗理論視角[D];北京師范大學;2004年
5 韋理;中國學習者英語冠詞第二語言習得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6 豐國欣;第二語言認知協(xié)同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李恩華;“V到+NP、V在+NP”的句法語義漢韓對比研究及其理論應用[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8 薛常明;英語母語者對漢語非賓格動詞的第二語言習得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5年
9 黃懷飛;漢語母語者第二語言習得成績的年齡效應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10 錢耘云;外語學習自主的原則—參數(shù)模型建構(gòu)探索[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陶桂鳳;第二語言習得中的石化現(xiàn)象[D];吉林大學;2004年
2 溫冬梅;輸出的注意功能促進語言形式習得的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3 劉金玲;詞匯短語在口語語篇中的使用[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4 鄒星;“i+1”理論指導下的大學英語分級教學[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5 周英梅;元認知對第二語言習得作用的影響[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6 李英俊;留學生習得漢語緊縮句式的調(diào)查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7 李舒潔;交互式課堂中教師話語人際功能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8 張小彩;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詞匯水平及詞匯學習策略的調(diào)查[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9 付珊娜;年齡因素如何影響第二語言習得及其對二語教學的啟示[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8年
10 國輝;認知因素在第二語言習得中的功能分析[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6625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662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