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學園與美國建國初期婦女的公共參與
本文關鍵詞:女子學園與美國建國初期婦女的公共參與
【摘要】:美國革命后,在新的婦女觀念的推動下,女子教育受到社會的鼓勵和重視,大批專門招收女生的女子學園出現(xiàn)在全國各地。女子學園作為婦女接受更高水平教育的機構,在為婦女提供獲取知識和技能場所的同時,也為婦女打破傳統(tǒng)性別角色限制,走向社會提供了新的機會。女子學園創(chuàng)造的文化氛圍及其對年輕婦女的影響,不僅改變了受教育婦女的個性和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婦女參與公共事務的進程。可以說,在引領婦女參與公共生活方面,早期女子學園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作者單位】: 南開大學世界近現(xiàn)代史研究中心;
【關鍵詞】: 美國 女子學園 婦女教育 公共參與
【分類號】:G776;K712
【正文快照】: 學園①是18~19世紀美國中等教育的重要機構。美國革命后,大批專門招收女生的女子學園也出現(xiàn)在全國各地。女子學園提供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婦女的社會角色,改變了婦女的生活和經(jīng)歷,促進了婦女在公共事務中的參與。1970年代以來,美國學者對于建國初期的女子教育進行了大量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靜;;威廉·亨利·西沃德購買阿拉斯加原因探析[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2 陳從陽;;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對德國的影響[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11期
3 金點強;;三十多年前美國在西貢的大逃亡[J];文史博覽;2008年03期
4 王寅;;埃利斯島移民接收站與美國移民政策的重大改革[J];歷史教學問題;2008年04期
5 宋云偉;;美國對菲律賓的殖民統(tǒng)治及其影響[J];世界歷史;2008年03期
6 Ding LIU;;淺論美國四屆總統(tǒng)連任的羅斯福外交中的開放原則[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7 劉國偉;;西進運動—美利堅合眾國崛起的引擎[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5期
8 劉二艷;;美國環(huán)境史及其價值取向新論[J];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9 王建紅;;美國早期反托拉斯運動的政治邏輯[J];連云港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3期
10 王新國;張秋生;;美澳建交問題探析[J];歷史教學問題;2007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張逵;;英語在美國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歷史[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9)——外國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2 汪小平;;戰(zhàn)后臺灣的法律地位與美國對臺政策(1945~1949)[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2年卷[C];2002年
3 汪小平;;美國對臺政策制定與美在臺情報活動(1945~1949)[A];臺灣建省與抗日戰(zhàn)爭研究: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暨臺灣建省12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樊書華;;鼐德方案與哈佛大學的漢學起源[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1999年卷[C];199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木華;史海解秘:看美國人怎樣改造戰(zhàn)敗國日本?[N];中國檔案報;2003年
2 達巍 美國大西洋理事會訪問學者;從“國會山怎么沒有山”說起[N];東方早報;2007年
3 本報實習記者 滿羿;二戰(zhàn)為何沒有打進日本[N];北京科技報;2005年
4 張文木;美國當年是怎樣崛起的[N];中國國防報;2007年
5 遲宇宙;誰締造了美國?[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7年
6 王一江;美國精神與美國崛起[N];經(jīng)濟觀察報;2007年
7 蔣耀波;日本人為什么沒能找到大慶油田[N];友報;2007年
8 ■本報主筆 許知遠■記 者 黃繼新;尼爾·福格森:帝國的興衰[N];經(jīng)濟觀察報;2003年
9 徐元鋒;傾聽歷史深處的訴說[N];人民日報;2007年
10 (美)盧雪鄉(xiāng)(本文作者為美國國會圖書館近代史專家);早期中國移民對美國的貢獻[N];光明日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姚琳;19世紀中后期英國女子教育研究[D];西南大學;2013年
2 程早霞;美國中央情報局與中國西藏(1940s-1972)[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3 高嵩;肯尼迪—約翰遜政府就業(yè)與培訓政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4 郭九林;美國禁酒運動的歷史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5 秦莉;論里根時代的福利改革[D];復旦大學;2006年
6 李朋;東北亞國際關系中的美國政策研究(1784-1931)[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7 張屹峰;肯尼迪政府的“中國觀”與對華政策[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楊長云;公眾的聲音: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市民社會與公共空間[D];廈門大學;2009年
9 謝文玉;自由與民主的限度[D];南開大學;2009年
10 朱玲莉;日本近世寺子屋教育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維林;美國基督教和平運動初探(20世紀40-80年代)[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2 李新平;1975-1995年越美關系的發(fā)展演變[D];鄭州大學;2006年
3 馬軍;論美國對法國結盟的緣起及演變(1776-1800年)[D];吉林大學;2007年
4 申文勇;美國在朝鮮戰(zhàn)爭和越南戰(zhàn)爭中空中力量使用的失誤[D];吉林大學;2007年
5 張瑾;對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初期英國對美國的宣傳的歷史考察[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6 侯軼杰;加拿大民族認同的形成[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7 楊薇;1787年美國憲法的形成及啟示[D];內蒙古大學;2009年
8 楊天虎;美國唯一神思想研究(1825-1865)[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9 許青峰;17-19世紀法裔美國人歷史與特點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10 王宜梅;下田歌子の女子教育理念に暍する研究[D];西安外國語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8973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crjy/897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