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融合教育課程設計與實施及對我國的啟示
本文關鍵詞:西方融合教育課程設計與實施及對我國的啟示
【摘要】:本文從概念體系、內容框架以及實施過程三個方面對當下西方國家融合教育課程進行了系統(tǒng)的描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應該在哪些方面做出調整,從而更有利于在我國國情下開展融合教育做了思考。文章認為應該強化殘疾兒童受教育的權利本位,從提高教育質量入手,重視隨班就讀學校課程的建設和過程性評價。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
【關鍵詞】: 融合教育課程 概念 內容 實施 支持保障
【分類號】:G769.1
【正文快照】: 1前言融合教育理念源于美國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民權運動(Civil Rights)[1],80年代由Stainback.W和Stainback.S等學者(1984)[2]正式提出后迅速成為全球范圍內特殊教育研究的熱點。融合教育的理念在1948年聯(lián)合國《世界人權宣言》中已被明確宣告,在《薩拉曼卡宣言》和《特殊需要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鄧猛,潘劍芳;關于全納教育思想的幾點理論回顧及其對我們的啟示[J];中國特殊教育;2003年04期
2 鄧猛;關于全納學校課程調整的思考[J];中國特殊教育;2004年03期
3 肖非;中國的隨班就讀:歷史·現(xiàn)狀·展望[J];中國特殊教育;2005年03期
4 鄧猛;雷江華;;培智學校課程改革與社會適應目標探析[J];中國特殊教育;2006年08期
5 顏廷睿;鄧猛;;西方全納教育效果的研究分析與啟示[J];中國特殊教育;2013年03期
6 鄧猛;景時;;從隨班就讀到同班就讀:關于全納教育本土化理論的思考[J];中國特殊教育;2013年08期
7 顏廷睿;鄧猛;;全納課堂中的學習通用設計及其反思[J];中國特殊教育;2014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羅琳;;當代教育理念與模式下的職業(yè)技術學院設計——以鶴壁職業(yè)技術學院新校區(qū)規(guī)劃設計為例[J];內蒙古科技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2 張丹丹;孫鈉;;成都市幼兒園融合教育現(xiàn)狀調查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年12期
3 裴巧靈;李曉菊;;全納教育研究綜述[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10年04期
4 何侃;;殘疾兒童教育現(xiàn)狀與展望[J];殘疾人研究;2012年02期
5 孫玉梅;;教育公平視野下特殊教育的走向[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6 李果;申仁洪;;一個低視力孩子隨班就讀的敘事研究[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7 劉敏;;近年來我國學前融合教育研究綜述[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8 慕雯雯;;西方特殊教育安置模式的演進對我國的影響[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2010年09期
9 王振洲;;特殊兒童家長對學前融合教育態(tài)度的研究概述[J];大學教育;2012年06期
10 郭錫;;我國隨班就讀師資培養(yǎng)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3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廖娟;;淺析殘疾人教育公平問題[A];2007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杜曉萍;全納學校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楊柳;從隔離到全納[D];西南大學;2009年
3 呂雯慧;金鑰匙視障兒童隨班就讀實踐的歷史考察(1987-2010)[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4 景時;中國式融合教育:隨班就讀的文化闡釋與批判[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5 劉慧麗;融合教育理念下資源教師角色的指導模式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6 周周;多元文化背景下美國發(fā)展性教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7 孫立坤;提升高中數(shù)學教師形成性評價教學技能的設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溫江;小學校長對全納教育的態(tài)度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朱莉莉;小學輕度弱智隨班就讀生家庭教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黃美賢;“隨班就讀”教師的專業(yè)培訓問題與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趙婕;小學初段隨班就讀學生語、數(shù)課程的調整[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5 黃存泉;隨班就讀腦癱學生輔助技術支持方案制定的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6 黃楠;全納教育理論與實踐及其對我國的借鑒[D];西南大學;2011年
7 裴巧靈;芬蘭全納教育研究—歷史、現(xiàn)狀及啟示[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8 鄭蔚潔;上海市小學隨班就讀學生個別化教育計劃調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岳琪;輔讀學校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張會敏;全納教育理論分歧的考察[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鄧猛;朱志勇;;隨班就讀與融合教育——中西方特殊教育模式的比較[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2 鄧猛;肖非;;隔離與融合:特殊教育范式的變遷與分析[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3 熊絮茸;鄧猛;;融合教育的寬容脈絡及其現(xiàn)代性發(fā)展[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1年12期
4 趙立勤;;淺析廣告質量和廣告效果的關系[J];企業(yè)技術開發(fā);2006年02期
5 孫玉梅;;國際全納教育研究的進展及啟示[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07年11期
6 鄧猛;蘇慧;;融合教育在中國的嫁接與再生成:基于社會文化視角的分析[J];教育學報;2012年01期
7 樸永馨;融合與隨班就讀[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4年04期
8 李慧聆,張思堂,覃海琪;北京市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調查報告[J];中國特殊教育;1997年04期
9 周衛(wèi),湯盛欽,梅仲孫;上海市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工作調研報告[J];中國特殊教育;1997年04期
10 趙樹鐸,劉福泉;天津市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調查報告[J];中國特殊教育;1997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曹漱芹;;概觀德國不來梅州學前融合教育[J];中國特殊教育;2006年05期
2 方俊明;;融合教育與教師教育[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年03期
3 陳端陽;;實踐“融合教育”的思考[J];教育科研論壇;2008年10期
4 閆燕;鄧猛;汪斯斯;;印度融合教育的發(fā)展[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1年04期
5 熊絮茸;鄧猛;;融合教育的寬容脈絡及其現(xiàn)代性發(fā)展[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1年12期
6 展雷蕾;;推進融合教育 譜寫新的華章——浙江省寧波市達敏學校社區(qū)化融合教育的實踐創(chuàng)新[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2年01期
7 劉敏;;近年來我國學前融合教育研究綜述[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8 熊琪;;意大利融合教育成功的原因分析及啟示[J];綏化學院學報;2013年01期
9 劉敏;;我國學前融合教育的現(xiàn)狀與分析[J];綏化學院學報;2013年01期
10 熊琪;;意大利融合教育成功的原因分析及啟示[J];文教資料;2012年2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江巧月;;健聾合一融合教育的班級管理[A];第三屆全國兒童康復學術會第十屆全國小兒腦癱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2 江巧月;;健聾融合教育的班級管理[A];第三屆全國兒童康復學術會第十屆全國小兒腦癱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3 劉春惠;李秀峰;黨傳升;;理工融合教育模式的研究基礎與調研分析[A];電子高等教育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4 劉春惠;李秀峰;黨傳升;;理工融合教育模式的調查與研究[A];跨入新世紀——電子信息類專業(yè)教學改革之路[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解艷華;一位特殊孩子媽媽的“融合教育”經(jīng)[N];人民政協(xié)報;2011年
2 朱良駿 萬仁輝 溫現(xiàn)青;福田:融合教育給特殊兒童一樣的藍天[N];深圳特區(qū)報;2013年
3 鄧猛 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融合教育的理論反思[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4 周念麗 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系;早期融合教育:所有的兒童都能學習[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盧彬;“融合教育”突破“歧視樊籬”[N];南寧日報;2010年
6 方俊明 華東師范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融合教育:當代特殊教育發(fā)展的必由之路[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7 北京師范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 顧定倩;融合教育不能靠普校單打獨斗[N];中國教育報;2012年
8 記者 麥鳳莊;佛山首次研討“融合教育”[N];佛山日報;2012年
9 楊樺;讓他們通過融合教育融入社會[N];人民政協(xié)報;2009年
10 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韓俊;發(fā)展融合教育,促進教育公平[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彭婷;對美國職前普通小學教師對融合教育所持態(tài)度的調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兵杰;社會工作介入學前融合教育初探[D];鄭州大學;2012年
3 張國棟;質量評價視角下學前融合教育現(xiàn)狀的跨個案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3年
4 楊鳳金;協(xié)同教學在美國融合教育中應用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5 龍?zhí)m思;澳門教師對聽覺障礙學生融合教育的態(tài)度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焦慶娜;個案工作行為治療在特殊兒童融合教育中的應用[D];鄭州大學;2014年
7 虞潔;對教師、家長融合教育認識的調查及智障兒童的個案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8 王宇;學前融合教育促進普通幼兒親社會行為獲得的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楊楠;學前融合教育支持系統(tǒng)的個案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2年
10 賈天食;社會工作介入特殊需要兒童學前融合教育的探索[D];鄭州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7363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crjy/736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