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為中心的孤獨癥幼兒積極行為支持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5-29 11:06
本文關鍵詞:以家庭為中心的孤獨癥幼兒積極行為支持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孤獨癥,又稱自閉癥,美國精神病學會將其定義為一種廣泛性發(fā)育障礙。孤獨癥兒童由于存在語言理解、表達,社會性發(fā)展等方面障礙,為了達到其期望的結果,多傾向于表現(xiàn)出某個或某些行為問題。孤獨癥兒童在家庭和社區(qū)中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問題不僅對其自身有影響,還會給家庭帶來困擾,增加家長的育兒壓力。因此我們迫切需要探索在家庭情境中干預兒童行為問題的有效模式,從而提高整個家庭的生活質量。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美國學者提出了以家庭為中心的積極行為支持干預策略,它是在應用行為分析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一種在家庭日常生活情境中,由專業(yè)人員和家長合作,家長積極參與并主導實施對兒童的行為問題進行積極干預的方法。國外己有研究驗證了該模式的有效性,而在國內,本世紀初開始出現(xiàn)積極行為支持的相關研究,集中于該模式的理論介紹,大部分存在于理論研究階段,為數(shù)不多的實證研究也大都是在學校情景中進行干預,鮮有探討以家庭為情境的干預研究。因此,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探討該模式在我國孤獨癥幼兒家庭中的適用性及有效性問題。 本研究研究主體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采用問卷法、訪談法、觀察法等研究方法對孤獨癥幼兒表現(xiàn)出的行為問題進行功能性分析,從而為制定干預政策提供依據(jù)。研究者通過向孤獨癥幼兒的家長發(fā)放自編《行為問題調查問卷》與訪談等方式篩選被試,最終確立了3名3-5歲的孤獨癥幼兒;進而采用臺灣洪儷瑜修訂的杜蘭德《動機評估量表》和《ABC行為觀察表》初步評估幼兒表現(xiàn)行為問題的具體功能及其與環(huán)境的關系。結果發(fā)現(xiàn)3名孤獨癥幼兒行為問題的主要功能是要求得到實物和感官刺激;同時發(fā)現(xiàn)幼兒的行為問題與環(huán)境刺激之間關系密切。 第二部分是在第一部分功能評估研究的基礎之上,采用單一被試實驗研究法,在家庭情境下,綜合采用前事控制、教育訓練和后果改變等策略對3名孤獨癥幼兒行為問題進行干預。本研究采用了單基線實驗設計中的A-B-A實驗設計,通過分析干預成效來探討以家庭為中心的積極行為支持模式在我國孤獨癥幼兒干預過程中的適用性及有效性問題。 通過半年的干預,其中2名幼兒的行為問題呈現(xiàn)明顯的下降趨勢,替代行為有所發(fā)展,撤銷試驗之后,行為問題出現(xiàn)反彈,干預有效。本研究發(fā)現(xiàn):以家庭為中心的積極行為支持模式能夠在我國順利開展,該模式能有效改善孤獨癥幼兒的行為問題,經過培訓的家長能更好的處理幼兒的行為問題,可以改善親子關系。
【關鍵詞】:孤獨癥幼兒 行為問題 家庭為中心模式 積極行為支持 功能性行為評估
【學位授予單位】:遼寧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G76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10-22
- 一、問題提出10-12
- (一) 研究背景10-12
- (二) 研究意義12
- 二、概念界定12-14
- (一) 行為問題12
- (二) 功能性行為評估12-13
- (三) 積極行為支持13
- (四) 家庭為中心干預模式13-14
- 三、相關文獻研究綜述14-22
- (一) 關于行為問題的研究14-15
- (二) 關于功能性行為評估研究15-17
- (三) 關于積極行為支持研究17-22
- 第二部分 研究設計與研究過程22-25
- 一、研究目的22
- 二、研究方法22-23
- (一) 研究對象22
- (二) 具體研究方法和工具22-23
- 三、研究程序23-24
- (一) 確定研究對象及目標行為23
- (二) 評估行為問題功能23-24
- (三) 制定干預計劃24
- (四) 實施干預計劃24
- (五) 評估干預效果24
- 四、數(shù)據(jù)處理24-25
- 第三部分 孤獨癥幼兒行為問題功能研究25-34
- 一、被試基本資料25-26
- (一) 被試A25
- (二) 被試B25
- (三) 被試C25-26
- 二、被試行為問題界定26-28
- (一) 被試A26-27
- (二) 被試B27
- (三) 被試C27-28
- 三、目標行為功能性評估28-32
- (一) 訪談結果28-29
- (二) 動機評估量表測查29-30
- (三) ABC觀察評估30-32
- 四、結果分析32-34
- (一) 孤獨癥幼兒行為問題功能評估類型的分析32-33
- (二) 孤獨癥幼兒行為問題產生的相關因素分析33-34
- 第四部分 以家庭為中心的積極行為支持干預研究34-44
- 一、研究設計及實施程序34
- 二、實驗干預過程34-37
- (一) 建立合作關系34-35
- (二) 干預目標明確35
- (三) 干預方案制定35-37
- (四) 干預方案實施37
- 三、結果分析37-44
- (一) 行為干預效果的量化分析37-42
- (二) 行為干預效果的質性分析42-44
- 第五部分 綜合討論44-49
- 一、孤獨癥幼兒行為問題功能討論44-45
- 二、以家庭為中心積極行為支持的現(xiàn)實性分析45-47
- (一) 干預模式可能性分析45
- (二) 干預過程中注意事項45-46
- (三) 未來面臨的諸多挑戰(zhàn)46-47
- 三、研究局限47-49
- (一) 樣本選取的問題47
- (二) 實驗設計的問題47
- (三) 數(shù)據(jù)收集的問題47-49
- 第六部分 結論與展望49-51
- 一、結論49
- (一) 孤獨癥幼兒的行為問題主要具有要求得到實物和感覺刺激的功能49
- (二) 在功能評估基礎上制定干預方案能有效改善孤獨癥幼兒行為問題49
- 二、展望49-51
- (一) 研究對象方面49
- (二) 實驗設計方面49
- (三) 評價指標方面49
- (四) 批判對待模式49-51
- 參考文獻51-55
- 附錄55-63
- 致謝63
【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張彩云;吳珂;;中小學生課堂問題行為干預研究的新進展[J];中國特殊教育;2015年01期
2 楊巖巖;葛新斌;;家庭中心的積極行為支持干預自閉癥兒童尖叫行為的個案研究[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5年16期
本文關鍵詞:以家庭為中心的孤獨癥幼兒積極行為支持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047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crjy/404747.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