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特殊教育學術研究之演進 ——基于《教育雜志》與《中華教育界》的考察
發(fā)布時間:2022-12-22 04:51
鴉片戰(zhàn)爭后,基督教傳教士雖對中國的盲文、手語等特殊教育內(nèi)容有所研制,但較為薄弱。民國以降,大批具有先進教育思想的學者開始關注、介紹和研究特殊教育,并通過近代教育期刊展現(xiàn)世人。從當代中國特殊教育學科體系建設及特殊教育改革發(fā)展的需要看,特殊教育學術史研究的開展仍有不足,亟需研究梳理。本文突破以往學者專注于近代特殊教育事業(yè)及特殊教育史料整理的研究范疇,以民國時期兩份發(fā)行近40載的教育研究類�?督逃s志》和《中華教育界》為依托,主要從研究內(nèi)容的角度,深度考察民國時期特殊教育學術研究之遞嬗,管窺民國特殊教育學術研究的面貌,揭示我國近代特殊教育研究的歷史軌跡及其價值。具體內(nèi)容分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以時間為軸,以研究主題、刊文特點、學人背景為點,探尋《教育雜志》和《中華教育界》傳播民國時期特殊教育學術研究的概況及成因;第二部分是梳理兩雜志對盲聾啞教育的傳播、學者對盲聾啞教育的研究,揭示民國時期盲聾啞教育學術研究的演進;第三部分是爬梳兩雜志中民國學者對天才教育研究的內(nèi)容,探索民國時期天才教育學術研究思想理論的形成與發(fā)展;第四部分是呈現(xiàn)兩雜志中低能兒童教育研究的內(nèi)容,以揭示民國時期低能兒童教育的觀...
【文章頁數(shù)】:12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義
三、概念界定
(一)特殊教育
(二)民國時期
(三)學術研究
四、相關研究
(一)特殊教育思想理論學術史的研究
(二)特殊教育內(nèi)容的學術史研究
(三)《教育雜志》和《中華教育界》與近代特殊教育學術史的研究
五、研究方法與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一章 兩本雜志同民國特殊教育研究的概貌
一、兩雜志刊發(fā)特殊教育文章概況及其轉型
(一)文章特征與刊文時間的變化及原因
(二)各殘障類型研究的比重、時間分布及原因
(三)兩雜志刊發(fā)特殊教育文章及殘障類型研究的轉型
二、兩雜志刊發(fā)特殊教育文章的學人背景及其轉型
(一)雜志初創(chuàng)至1921 年間的學人背景及特征
(二)1922至1949 年間的學人背景及特征
(三)特殊教育學術研究的學人背景的轉型
第二章 盲聾啞教育學術研究內(nèi)容及其演進
一、兩雜志對盲聾啞教育的傳播
(一)傳播國內(nèi)盲聾啞教育的內(nèi)容
(二)傳播國外盲聾啞教育的內(nèi)容
二、盲聾啞兒童的病因及分類研究
(一)盲聾啞兒童的病因
(二)盲聾啞兒童的分類
三、盲聾啞教育研究的內(nèi)容
(一)逐步確立“化分利為生產(chǎn),變消極為積極”的教育目的
(二)普通文化課與職業(yè)技能課并重的課程設置模式
(三)盲聾啞教育的教學組織形式
(四)盲聾啞教育的教授方法
四、盲聾啞教育學術研究的嬗變
(一)由傳播盲聾啞教育轉為研究盲聾啞教育
(二)研究群體由少及多,研究內(nèi)容由淺及深
第三章 天才教育學術研究內(nèi)容及其演進
一、兩雜志對天才教育的傳播
(一)天才的身心智力及學習特征的介紹
(二)天才教育設施或實施計劃簡介
二、天才兒童身心特征的研究介紹
(一)天才兒童的定義及心理特征的“偏頗”觀點
(二)天才兒童心理特征的科學探索成果
(三)天才兒童的生理特征
三、天才兒童教育的內(nèi)容
(一)天才教育思想形成的動因
(二)天才兒童教育的教學組織形式
(三)天才教育的教學方法
(四)天才兒童教育的師資要求
(五)天才兒童的生活適應及職業(yè)教育問題
四、天才教育學術研究的演進
(一)傳播力度由弱到強,學術研究不斷深化
(二)教育觀念走向科學,研究內(nèi)容由點及面、由理論走向實踐
第四章 低能兒童教育學術研究內(nèi)容及其演進
一、兩雜志對低能兒童教育的傳播
(一)低能兒童的分類及安置
(二)低能兒童智力缺陷的影響因素等相關研究
二、低能兒童的特征研究
(一)低能兒童的心理特征
(二)低能兒童的生理特征
(三)低能兒童的學習特征
三、低能兒童教育的內(nèi)容
(一)培養(yǎng)融入社會、自足自制公民的教育目的
(二)低能兒童教育的教學組織形式
(三)低能兒童教育的課程設置
(四)低能兒童教育方法
(五)低能兒童教育教師的預備
四、低能兒童教育學術研究的發(fā)展
(一)由“無能”到“可教”的教育理念轉變
(二)實施符合其身心發(fā)展特征的適宜教育思想形成
第五章 肢體殘廢及語言缺陷兒童教育學術研究內(nèi)容及其演進
一、肢體殘疾兒童教育學術研究內(nèi)容
(一)肢體殘廢兒童的分類及身心特點
(二)肢體殘廢兒童的教育內(nèi)容
二、語言缺陷兒童教育研究的內(nèi)容
(一)口吃及囁嚅的分類及成因
(二)語言缺陷兒童的矯治
(三)語言缺陷兒童的教育
三、肢體殘廢及語言缺陷兒童教育學術研究的遞嬗
(一)肢體殘廢教育研究從無到有,教育理念初步形成
(二)語言缺陷兒童從歸入聾啞教育轉為普通教育與專業(yè)訓練結合..
第六章 結論與討論
一、民國特殊教育學術研究的演進概況
二、民國時期特殊教育學術研究的歷史作用
(一)豐富了近代中國特殊教育的文化內(nèi)涵
(二)推動近代特殊教育的理念從“人道主義”走向“教育大眾化”
(三)促使近代特殊教育實踐由“宗教慈善主持”轉向“國家辦理”
三、民國特殊教育學術研究的歷史價值
四、民國特殊教育學術研究的當代啟示
(一)特殊教育的學術研究應具備國際視野
(二)特殊教育的學術研究需要多領域、多層次的學科支撐
(三)使特殊兒童“融入社會、自立謀�!笔茄芯刻厥饨逃臍w宿
五、民國時期特殊教育學術研究的局限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學術規(guī)范對學術研究的促進作用研究[J]. 張建國. 伊犁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8(04)
[2]努力發(fā)展有中國特色的特殊教育學科[J]. 樸永馨. 現(xiàn)代特殊教育. 2017(12)
[3]劉王立明之婦女思想探析[J]. 宋青紅,王東平. 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1)
[4]張謇特殊教育教師論及其踐行[J]. 邵云. 文教資料. 2016(32)
[5]中國的比爾斯:章頤年與中國心理衛(wèi)生運動之發(fā)軔[J]. 徐佳明,陳巍. 大眾心理學. 2016(08)
[6]西學東漸與中國近代特殊教育[J]. 鄭曉坤,曲鐵華.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16(01)
[7]羅廷光與近代中國教學論思想研究——以其《教學通論》為考察中心[J]. 肖朗,肖菊梅. 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04)
[8]江西省特教學校在職教師培訓班在南昌舉辦[J]. 石載. 現(xiàn)代特殊教育. 2015(05)
[9]鐘道贊與民國時期西方職業(yè)教育思想的傳播[J]. 朱鴻翔. 職業(yè)技術教育. 2015(10)
[10]關瑞梧與20世紀上半葉的兒童社會工作[J]. 王春霞. 中國社會工作研究. 2014(02)
碩士論文
[1]《教育雜志》的核心作者群研究[D]. 黃婷婷.煙臺大學 2018
[2]民國時期鄉(xiāng)村教育研究群體分析[D]. 屈博.華東師范大學 2012
[3]艾偉的語文學科教學心理實驗研究[D]. 趙艷紅.河北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723486
【文章頁數(shù)】:12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義
三、概念界定
(一)特殊教育
(二)民國時期
(三)學術研究
四、相關研究
(一)特殊教育思想理論學術史的研究
(二)特殊教育內(nèi)容的學術史研究
(三)《教育雜志》和《中華教育界》與近代特殊教育學術史的研究
五、研究方法與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一章 兩本雜志同民國特殊教育研究的概貌
一、兩雜志刊發(fā)特殊教育文章概況及其轉型
(一)文章特征與刊文時間的變化及原因
(二)各殘障類型研究的比重、時間分布及原因
(三)兩雜志刊發(fā)特殊教育文章及殘障類型研究的轉型
二、兩雜志刊發(fā)特殊教育文章的學人背景及其轉型
(一)雜志初創(chuàng)至1921 年間的學人背景及特征
(二)1922至1949 年間的學人背景及特征
(三)特殊教育學術研究的學人背景的轉型
第二章 盲聾啞教育學術研究內(nèi)容及其演進
一、兩雜志對盲聾啞教育的傳播
(一)傳播國內(nèi)盲聾啞教育的內(nèi)容
(二)傳播國外盲聾啞教育的內(nèi)容
二、盲聾啞兒童的病因及分類研究
(一)盲聾啞兒童的病因
(二)盲聾啞兒童的分類
三、盲聾啞教育研究的內(nèi)容
(一)逐步確立“化分利為生產(chǎn),變消極為積極”的教育目的
(二)普通文化課與職業(yè)技能課并重的課程設置模式
(三)盲聾啞教育的教學組織形式
(四)盲聾啞教育的教授方法
四、盲聾啞教育學術研究的嬗變
(一)由傳播盲聾啞教育轉為研究盲聾啞教育
(二)研究群體由少及多,研究內(nèi)容由淺及深
第三章 天才教育學術研究內(nèi)容及其演進
一、兩雜志對天才教育的傳播
(一)天才的身心智力及學習特征的介紹
(二)天才教育設施或實施計劃簡介
二、天才兒童身心特征的研究介紹
(一)天才兒童的定義及心理特征的“偏頗”觀點
(二)天才兒童心理特征的科學探索成果
(三)天才兒童的生理特征
三、天才兒童教育的內(nèi)容
(一)天才教育思想形成的動因
(二)天才兒童教育的教學組織形式
(三)天才教育的教學方法
(四)天才兒童教育的師資要求
(五)天才兒童的生活適應及職業(yè)教育問題
四、天才教育學術研究的演進
(一)傳播力度由弱到強,學術研究不斷深化
(二)教育觀念走向科學,研究內(nèi)容由點及面、由理論走向實踐
第四章 低能兒童教育學術研究內(nèi)容及其演進
一、兩雜志對低能兒童教育的傳播
(一)低能兒童的分類及安置
(二)低能兒童智力缺陷的影響因素等相關研究
二、低能兒童的特征研究
(一)低能兒童的心理特征
(二)低能兒童的生理特征
(三)低能兒童的學習特征
三、低能兒童教育的內(nèi)容
(一)培養(yǎng)融入社會、自足自制公民的教育目的
(二)低能兒童教育的教學組織形式
(三)低能兒童教育的課程設置
(四)低能兒童教育方法
(五)低能兒童教育教師的預備
四、低能兒童教育學術研究的發(fā)展
(一)由“無能”到“可教”的教育理念轉變
(二)實施符合其身心發(fā)展特征的適宜教育思想形成
第五章 肢體殘廢及語言缺陷兒童教育學術研究內(nèi)容及其演進
一、肢體殘疾兒童教育學術研究內(nèi)容
(一)肢體殘廢兒童的分類及身心特點
(二)肢體殘廢兒童的教育內(nèi)容
二、語言缺陷兒童教育研究的內(nèi)容
(一)口吃及囁嚅的分類及成因
(二)語言缺陷兒童的矯治
(三)語言缺陷兒童的教育
三、肢體殘廢及語言缺陷兒童教育學術研究的遞嬗
(一)肢體殘廢教育研究從無到有,教育理念初步形成
(二)語言缺陷兒童從歸入聾啞教育轉為普通教育與專業(yè)訓練結合..
第六章 結論與討論
一、民國特殊教育學術研究的演進概況
二、民國時期特殊教育學術研究的歷史作用
(一)豐富了近代中國特殊教育的文化內(nèi)涵
(二)推動近代特殊教育的理念從“人道主義”走向“教育大眾化”
(三)促使近代特殊教育實踐由“宗教慈善主持”轉向“國家辦理”
三、民國特殊教育學術研究的歷史價值
四、民國特殊教育學術研究的當代啟示
(一)特殊教育的學術研究應具備國際視野
(二)特殊教育的學術研究需要多領域、多層次的學科支撐
(三)使特殊兒童“融入社會、自立謀�!笔茄芯刻厥饨逃臍w宿
五、民國時期特殊教育學術研究的局限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學術規(guī)范對學術研究的促進作用研究[J]. 張建國. 伊犁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8(04)
[2]努力發(fā)展有中國特色的特殊教育學科[J]. 樸永馨. 現(xiàn)代特殊教育. 2017(12)
[3]劉王立明之婦女思想探析[J]. 宋青紅,王東平. 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1)
[4]張謇特殊教育教師論及其踐行[J]. 邵云. 文教資料. 2016(32)
[5]中國的比爾斯:章頤年與中國心理衛(wèi)生運動之發(fā)軔[J]. 徐佳明,陳巍. 大眾心理學. 2016(08)
[6]西學東漸與中國近代特殊教育[J]. 鄭曉坤,曲鐵華.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16(01)
[7]羅廷光與近代中國教學論思想研究——以其《教學通論》為考察中心[J]. 肖朗,肖菊梅. 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04)
[8]江西省特教學校在職教師培訓班在南昌舉辦[J]. 石載. 現(xiàn)代特殊教育. 2015(05)
[9]鐘道贊與民國時期西方職業(yè)教育思想的傳播[J]. 朱鴻翔. 職業(yè)技術教育. 2015(10)
[10]關瑞梧與20世紀上半葉的兒童社會工作[J]. 王春霞. 中國社會工作研究. 2014(02)
碩士論文
[1]《教育雜志》的核心作者群研究[D]. 黃婷婷.煙臺大學 2018
[2]民國時期鄉(xiāng)村教育研究群體分析[D]. 屈博.華東師范大學 2012
[3]艾偉的語文學科教學心理實驗研究[D]. 趙艷紅.河北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7234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crjy/372348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