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或虛擬技術在智障兒童社會交往能力培養(yǎng)中的應用探究
發(fā)布時間:2021-10-12 05:00
在對智障兒童社會交往能力的發(fā)展特征和AR/VR技術作為教學媒體進行充分研究的基礎上,在智障兒童社會交往能力培養(yǎng)中,可利用AR/VR技術作為教學媒體來提高教學效果。第一,利用AR/VR技術創(chuàng)設以智障兒童為中心的多角色參與的虛擬仿真交往情境,可以改變智障兒童學習社會交往技能的態(tài)度,扭轉他們多疑、敏感的心態(tài),促使他們主動積極地與人交往。第二,利用AR/VR技術創(chuàng)設適合智障兒童學習社會交往技能的虛擬仿真環(huán)境,具有將抽象的內容直觀化,內在的思維外顯化,讓學習內容更適合智障兒童的思維特征;將連續(xù)快速的交往過程降低速度后截塊化,讓學習內容更適合智障兒童的小步子;將關鍵的交往技能分類突顯化,突出感知對象,讓學習內容更適合智障兒童反復感知三大優(yōu)勢,從而使學習內容更加適合智障兒童的思維水平和學習特征,也利于智障兒童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節(jié)奏。
【文章來源】:現(xiàn)代特殊教育. 2020,(22)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一、智障兒童社會交往能力發(fā)展的重要性
二、智障兒童社會交往能力發(fā)展的特征
三、AR/VR技術及其作為教學媒體的特征
(一)什么是AR/VR技術
(二)AR/VR技術作為教學媒體的特征
1.直觀趣味性:
2.多感官參與性:
3.沉浸感:
4.交互性:
5.想象性:
四、AR/VR技術在智障兒童社會交往能力培養(yǎng)中的應用探究
(一)利用AR/VR技術,創(chuàng)設以智障兒童為中心的多角色參與的虛擬仿真交往情境
(二)利用AR/VR技術,創(chuàng)設適合智障兒童學習社會交往技能的虛擬仿真情境
1.將抽象的內容直觀化,內在的思維外顯化,讓學習內容更適合智障兒童的思維特征
2.將連續(xù)快速的交往過程降低速度后截塊化,讓學習內容更適合智障兒童的“小步子”
3.將關鍵的交往技能分類突顯化,突出感知對象,讓學習內容更適合智障兒童反復感知
五、AR/VR技術應用于智障兒童社會交往能力培養(yǎng)面臨的挑戰(zhàn)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VR技術的發(fā)展與應用[J]. 蘇靖涵. 中國新通信. 2018(24)
[2]VR技術與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的結合研究[J]. 李昊倫. 中國新通信. 2018(24)
[3]VR沉浸式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探討[J]. 仇煥青,陳敏. 智庫時代. 2018(45)
[4]虛擬現(xiàn)實技術在實踐實訓教學中的應用[J]. 程軼波. 當代教研論叢. 2018(06)
[5]面部表情識別對社會交往能力的影響作用[J]. 劉宏艷,葛列眾.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4(03)
[6]從社會協(xié)同學的視角看我國智障兒童教育發(fā)展的體制缺陷及其優(yōu)化[J]. 謝俊貴. 學前教育研究. 2012(12)
[7]兒童社會性教育的基本條件[J]. 侯莉敏. 學前教育研究. 2007(10)
[8]弱智學生的智力與適應行為的特征與關系分析[J]. 陳云英,韋小滿,赫爾實. 中國特殊教育. 2005(12)
碩士論文
[1]父母社會支持、父母自我效能與智力障礙兒童社會適應的關系[D]. 黃平.上海師范大學 2017
[2]舞蹈治療對于智障兒童交往能力的干預研究[D]. 任晨靜.陜西師范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431937
【文章來源】:現(xiàn)代特殊教育. 2020,(22)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一、智障兒童社會交往能力發(fā)展的重要性
二、智障兒童社會交往能力發(fā)展的特征
三、AR/VR技術及其作為教學媒體的特征
(一)什么是AR/VR技術
(二)AR/VR技術作為教學媒體的特征
1.直觀趣味性:
2.多感官參與性:
3.沉浸感:
4.交互性:
5.想象性:
四、AR/VR技術在智障兒童社會交往能力培養(yǎng)中的應用探究
(一)利用AR/VR技術,創(chuàng)設以智障兒童為中心的多角色參與的虛擬仿真交往情境
(二)利用AR/VR技術,創(chuàng)設適合智障兒童學習社會交往技能的虛擬仿真情境
1.將抽象的內容直觀化,內在的思維外顯化,讓學習內容更適合智障兒童的思維特征
2.將連續(xù)快速的交往過程降低速度后截塊化,讓學習內容更適合智障兒童的“小步子”
3.將關鍵的交往技能分類突顯化,突出感知對象,讓學習內容更適合智障兒童反復感知
五、AR/VR技術應用于智障兒童社會交往能力培養(yǎng)面臨的挑戰(zhàn)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VR技術的發(fā)展與應用[J]. 蘇靖涵. 中國新通信. 2018(24)
[2]VR技術與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的結合研究[J]. 李昊倫. 中國新通信. 2018(24)
[3]VR沉浸式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探討[J]. 仇煥青,陳敏. 智庫時代. 2018(45)
[4]虛擬現(xiàn)實技術在實踐實訓教學中的應用[J]. 程軼波. 當代教研論叢. 2018(06)
[5]面部表情識別對社會交往能力的影響作用[J]. 劉宏艷,葛列眾.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4(03)
[6]從社會協(xié)同學的視角看我國智障兒童教育發(fā)展的體制缺陷及其優(yōu)化[J]. 謝俊貴. 學前教育研究. 2012(12)
[7]兒童社會性教育的基本條件[J]. 侯莉敏. 學前教育研究. 2007(10)
[8]弱智學生的智力與適應行為的特征與關系分析[J]. 陳云英,韋小滿,赫爾實. 中國特殊教育. 2005(12)
碩士論文
[1]父母社會支持、父母自我效能與智力障礙兒童社會適應的關系[D]. 黃平.上海師范大學 2017
[2]舞蹈治療對于智障兒童交往能力的干預研究[D]. 任晨靜.陜西師范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4319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crjy/3431937.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