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代際傳遞特點及成因
發(fā)布時間:2021-08-07 08:17
<正>父母教養(yǎng)方式包括父母對兒童的教養(yǎng)態(tài)度、信念及行為,是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行為風格和行為傾向,能夠衡量父母對兒童的溫暖及控制水平[1]。有研究發(fā)現(xiàn),教養(yǎng)方式存在代際傳遞[2]。代際傳遞是代際關系的一種,代際關系被定義為一種廣泛建立在兩代人之間的互動模式[3]。在家庭中,代際傳遞是指一代與下一代之間進行的信仰、規(guī)范、價值觀、態(tài)度或行為的傳
【文章來源】: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19,40(10)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1 代際間的傳遞性
2 代際傳遞的影響因素
2.1 性別角色因素
2.2 婚姻質量
2.3 下一代的影響
3 代際傳遞的機制
3.1 生物學理論
3.2 依戀理論
3.3 其他心理學理論
4 討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家庭暴力代際傳遞:類型、理論和影響因素[J]. 劉衍玲,廖方新,鄭凱,黃俊鋒,郭成. 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6)
[2]父母嚴厲管教的代際傳遞[J]. 邢曉沛,王爭艷. 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03)
[3]童年早期心理創(chuàng)傷對兒童社會心理發(fā)展的影響[J]. 張勁松.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 2015(06)
[4]家庭暴力嚴重軀體施暴行為的代際傳遞——目睹家庭暴力[J]. 柳娜,陳琛,曹玉萍,張亞林.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5(01)
[5]創(chuàng)傷的代際傳遞[J]. 林瑤,吳和鳴,施琪嘉. 心理科學進展. 2013(09)
[6]父母體罰的代際傳遞:體罰態(tài)度的中介作用[J]. 邢曉沛,張燕翎,王美芳.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1(06)
[7]家庭教養(yǎng)影響兒童同伴關系的路徑分析[J]. 張奇勇,李庶泉.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1(02)
[8]父母心理攻擊:代際傳遞與配偶對代際傳遞的調節(jié)作用[J]. 劉莉,王美芳,邢曉沛. 心理科學進展. 2011(03)
[9]成人依戀類型影響社交焦慮障礙發(fā)生的回歸分析[J]. 吳薇莉,劉協(xié)和. 西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6(05)
[10]依戀模式的代際傳遞性[J]. 陳琳,桑標. 心理科學進展. 2005(03)
本文編號:3327431
【文章來源】: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19,40(10)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1 代際間的傳遞性
2 代際傳遞的影響因素
2.1 性別角色因素
2.2 婚姻質量
2.3 下一代的影響
3 代際傳遞的機制
3.1 生物學理論
3.2 依戀理論
3.3 其他心理學理論
4 討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家庭暴力代際傳遞:類型、理論和影響因素[J]. 劉衍玲,廖方新,鄭凱,黃俊鋒,郭成. 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6)
[2]父母嚴厲管教的代際傳遞[J]. 邢曉沛,王爭艷. 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03)
[3]童年早期心理創(chuàng)傷對兒童社會心理發(fā)展的影響[J]. 張勁松.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 2015(06)
[4]家庭暴力嚴重軀體施暴行為的代際傳遞——目睹家庭暴力[J]. 柳娜,陳琛,曹玉萍,張亞林.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5(01)
[5]創(chuàng)傷的代際傳遞[J]. 林瑤,吳和鳴,施琪嘉. 心理科學進展. 2013(09)
[6]父母體罰的代際傳遞:體罰態(tài)度的中介作用[J]. 邢曉沛,張燕翎,王美芳.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1(06)
[7]家庭教養(yǎng)影響兒童同伴關系的路徑分析[J]. 張奇勇,李庶泉.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1(02)
[8]父母心理攻擊:代際傳遞與配偶對代際傳遞的調節(jié)作用[J]. 劉莉,王美芳,邢曉沛. 心理科學進展. 2011(03)
[9]成人依戀類型影響社交焦慮障礙發(fā)生的回歸分析[J]. 吳薇莉,劉協(xié)和. 西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6(05)
[10]依戀模式的代際傳遞性[J]. 陳琳,桑標. 心理科學進展. 2005(03)
本文編號:33274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crjy/3327431.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