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障學生歸因偏差和學校適應的關系
發(fā)布時間:2021-04-23 15:29
學校適應反映了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是兒童和青少年社會適應的重要內容。聽障學生進入學校接受教育對其適應將來的社會生活具有重要意義。然而聽障學生學校適應存在很多問題,探討聽障學生學校適應不良的影響因素發(fā)現歸因偏差對聽障學生的影響很重要。因此,本文以成敗歸因理論和歸因的雙過程模型為基礎,以學校適應不良的歸因為主線,針對以往的研究不足從內容上擴充了學校適應的維度和學校適應的評價對象,從方法上增加了內隱測驗,通過三個研究,對照普通學生分別探討了聽障學生的學校適應和歸因偏差的特點,外顯歸因偏差和學校適應的關系以及內隱歸因偏差和學校適應的關系。預研究選取聽障學生105名,普通學生217名,通過測驗法和開放式問卷調查了解了聽障學生在學校適應各個維度的歸因特點,結果發(fā)現聽障學生對學校適應問題的歸因相比普通學生更為消極,存在歸因偏差。研究一采用紙筆情境測驗,選取相同被試,考察了聽障學生外顯歸因偏差和學校適應的關系,結果發(fā)現:在測驗模式下聽障學生歸因與學校適應部分維度存在相關關系,歸因能夠預測學校適應部分維度,但不存在歸因偏差效應,但在情境實驗中聽障學生對學校適應不良表現出了明顯的歸因偏差。研究二...
【文章來源】:西北師范大學甘肅省
【文章頁數】:7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相關研究綜述
2.1 歸因
2.1.1 歸因的概念、理論及相關研究
2.1.2 歸因偏差
2.1.3 歸因的雙重加工:外顯和內隱層面
2.1.4 歸因的測量
2.2 聽障學生及其歸因偏差的相關研究
2.2.1 聽障學生的概念界定
2.2.2 聽障學生歸因偏差的相關研究
2.3 學校適應中的歸因偏差
2.3.1 學校適應的概念界定
2.3.2 歸因偏差和學校適應的關系
3 問題提出
3.1 目前研究不足
3.2 研究假設
3.3 研究意義
3.3.1 理論意義
3.3.2 實踐意義
3.4 研究總體框架
4 預研究聽障學生學校適應和歸因偏差的特點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1 研究被試
4.2.2 研究材料
4.2.3 研究過程
4.2.4 編碼規(guī)則
4.3 數據處理
4.4 結果分析
4.4.1 聽障、普通學生學校適應的歸因偏差
4.5 討論
4.5.1 研究樣本的選取
4.5.2 聽障學生的歸因偏差
4.6 研究結論
5 研究一聽障學生外顯歸因偏差和學校適應的關系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2.1 被試
5.2.2 研究材料
5.2.3 研究程序
5.3 數據處理
5.4 結果分析
5.4.1 一般條件下聽障學生歸因偏差和學校適應的關系
5.4.2 具體情境下聽障學生歸因偏差和學校適應的關系
5.5 討論
5.5.1 一般情境下聽障學生學校適應歸因對學校適應的影響
5.5.2 具體情境下聽障學生對不同適應對象和學校適應不良的歸因
5.6 研究結論
6 研究二聽障學生內隱歸因偏差和學校適應的關系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方法
6.2.1 被試
6.2.2 研究材料
6.2.3 研究程序
6.3 數據處理
6.4 數據分析
6.5 討論
6.6 研究結論
7 總討論
7.1 聽障學生外顯歸因偏差和學校適應的關系
7.2 聽障學生學校適應的內隱歸因偏差效應
8 研究結論與不足
8.1 研究結論
8.2 研究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個人簡歷、在學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及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身份認同理論的在線品牌社群聚合機制與商業(yè)價值實現路徑分析[J]. 王菲,張思. 新聞春秋. 2019(02)
[2]8~17歲聽障兒童學習能力水平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 杜巧新,尹夢雅,王娜,邢亞靜. 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 2018(06)
[3]聽障中學生自我污名對自尊的影響:群體認同的調節(jié)作用[J]. 李美美,楊柳. 中國特殊教育. 2018(10)
[4]聽障兒童的冷、熱抑制控制功能的實驗研究[J]. 宿淑華,史蘇莉,魯明輝. 中國特殊教育. 2018(03)
[5]初中聾生與健聽生道德情緒判斷與歸因特點[J]. 蘭繼軍,張銀環(huán),范嘉欣. 中國特殊教育. 2018(03)
[6]社會建構論視閾下殘疾污名的形成及消解[J]. 關文軍,顏廷睿,鄧猛. 中國特殊教育. 2017(10)
[7]師范生對殘疾學生的內隱刻板印象特點研究[J]. 劉嘉秋. 中國特殊教育. 2017(09)
[8]聽力障礙兒童助聽后聽覺及言語能力發(fā)育的相關性[J]. 呂靜,陳雪清,張華,李靖,吳燕君,王碩,孔穎. 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 2017(05)
[9]8-13歲兒童關于能力與熱情的內隱性別刻板印象[J]. 姜新華,楊峰,李秀麗,王美芳.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6(04)
[10]融合教育視角下聽障大學生學校適應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J]. 王玉,李艷霞. 現代特殊教育. 2015(18)
博士論文
[1]師范生對殘疾學生的刻板印象研究[D]. 劉嘉秋.華東師范大學 2014
碩士論文
[1]小學高年級學生領悟社會支持、歸因方式與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的關系及對策[D]. 姬新娟.河南大學 2019
[2]“拆二代”與“非拆二代”初中生成就動機、歸因方式英語成績的關系研究[D]. 肖紅.華中師范大學 2018
[3]普通中小學教師對殘疾人的刻板印象研究[D]. 王鳳麗.陜西師范大學 2018
[4]喀什內初班英語學困生學業(yè)成績歸因傾向問題與策略研究[D]. 趙文龍.喀什大學 2016
[5]歸因方式、自我效能感與初中生語文閱讀學習能力相關性研究[D]. 邱雪艷.閩南師范大學 2016
[6]歸因理論視域下大學生人際關系研究[D]. 饒懿.武漢科技大學 2016
[7]新生代農民工人際沖突應對方式、人際歸因與人際關系滿意度的關系研究[D]. 馬利暖.安徽師范大學 2016
[8]聽障中學生知覺到的教師期望與學業(yè)成敗歸因、學習自信的關系研究[D]. 王玉.西南大學 2016
[9]友誼質量、自我概念和抑郁的關系:聽健和聽障青少年的比較[D]. 張珍珍.山東師范大學 2015
[10]人際與群際視角下青少年慈善捐助歸因的特點及其教育干預[D]. 景娟娟.寧夏大學 2015
本文編號:3155579
【文章來源】:西北師范大學甘肅省
【文章頁數】:7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相關研究綜述
2.1 歸因
2.1.1 歸因的概念、理論及相關研究
2.1.2 歸因偏差
2.1.3 歸因的雙重加工:外顯和內隱層面
2.1.4 歸因的測量
2.2 聽障學生及其歸因偏差的相關研究
2.2.1 聽障學生的概念界定
2.2.2 聽障學生歸因偏差的相關研究
2.3 學校適應中的歸因偏差
2.3.1 學校適應的概念界定
2.3.2 歸因偏差和學校適應的關系
3 問題提出
3.1 目前研究不足
3.2 研究假設
3.3 研究意義
3.3.1 理論意義
3.3.2 實踐意義
3.4 研究總體框架
4 預研究聽障學生學校適應和歸因偏差的特點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1 研究被試
4.2.2 研究材料
4.2.3 研究過程
4.2.4 編碼規(guī)則
4.3 數據處理
4.4 結果分析
4.4.1 聽障、普通學生學校適應的歸因偏差
4.5 討論
4.5.1 研究樣本的選取
4.5.2 聽障學生的歸因偏差
4.6 研究結論
5 研究一聽障學生外顯歸因偏差和學校適應的關系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2.1 被試
5.2.2 研究材料
5.2.3 研究程序
5.3 數據處理
5.4 結果分析
5.4.1 一般條件下聽障學生歸因偏差和學校適應的關系
5.4.2 具體情境下聽障學生歸因偏差和學校適應的關系
5.5 討論
5.5.1 一般情境下聽障學生學校適應歸因對學校適應的影響
5.5.2 具體情境下聽障學生對不同適應對象和學校適應不良的歸因
5.6 研究結論
6 研究二聽障學生內隱歸因偏差和學校適應的關系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方法
6.2.1 被試
6.2.2 研究材料
6.2.3 研究程序
6.3 數據處理
6.4 數據分析
6.5 討論
6.6 研究結論
7 總討論
7.1 聽障學生外顯歸因偏差和學校適應的關系
7.2 聽障學生學校適應的內隱歸因偏差效應
8 研究結論與不足
8.1 研究結論
8.2 研究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個人簡歷、在學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及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身份認同理論的在線品牌社群聚合機制與商業(yè)價值實現路徑分析[J]. 王菲,張思. 新聞春秋. 2019(02)
[2]8~17歲聽障兒童學習能力水平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 杜巧新,尹夢雅,王娜,邢亞靜. 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 2018(06)
[3]聽障中學生自我污名對自尊的影響:群體認同的調節(jié)作用[J]. 李美美,楊柳. 中國特殊教育. 2018(10)
[4]聽障兒童的冷、熱抑制控制功能的實驗研究[J]. 宿淑華,史蘇莉,魯明輝. 中國特殊教育. 2018(03)
[5]初中聾生與健聽生道德情緒判斷與歸因特點[J]. 蘭繼軍,張銀環(huán),范嘉欣. 中國特殊教育. 2018(03)
[6]社會建構論視閾下殘疾污名的形成及消解[J]. 關文軍,顏廷睿,鄧猛. 中國特殊教育. 2017(10)
[7]師范生對殘疾學生的內隱刻板印象特點研究[J]. 劉嘉秋. 中國特殊教育. 2017(09)
[8]聽力障礙兒童助聽后聽覺及言語能力發(fā)育的相關性[J]. 呂靜,陳雪清,張華,李靖,吳燕君,王碩,孔穎. 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 2017(05)
[9]8-13歲兒童關于能力與熱情的內隱性別刻板印象[J]. 姜新華,楊峰,李秀麗,王美芳.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6(04)
[10]融合教育視角下聽障大學生學校適應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J]. 王玉,李艷霞. 現代特殊教育. 2015(18)
博士論文
[1]師范生對殘疾學生的刻板印象研究[D]. 劉嘉秋.華東師范大學 2014
碩士論文
[1]小學高年級學生領悟社會支持、歸因方式與學業(yè)自我效能感的關系及對策[D]. 姬新娟.河南大學 2019
[2]“拆二代”與“非拆二代”初中生成就動機、歸因方式英語成績的關系研究[D]. 肖紅.華中師范大學 2018
[3]普通中小學教師對殘疾人的刻板印象研究[D]. 王鳳麗.陜西師范大學 2018
[4]喀什內初班英語學困生學業(yè)成績歸因傾向問題與策略研究[D]. 趙文龍.喀什大學 2016
[5]歸因方式、自我效能感與初中生語文閱讀學習能力相關性研究[D]. 邱雪艷.閩南師范大學 2016
[6]歸因理論視域下大學生人際關系研究[D]. 饒懿.武漢科技大學 2016
[7]新生代農民工人際沖突應對方式、人際歸因與人際關系滿意度的關系研究[D]. 馬利暖.安徽師范大學 2016
[8]聽障中學生知覺到的教師期望與學業(yè)成敗歸因、學習自信的關系研究[D]. 王玉.西南大學 2016
[9]友誼質量、自我概念和抑郁的關系:聽健和聽障青少年的比較[D]. 張珍珍.山東師范大學 2015
[10]人際與群際視角下青少年慈善捐助歸因的特點及其教育干預[D]. 景娟娟.寧夏大學 2015
本文編號:31555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crjy/3155579.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