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科技學院新疆籍“民考民”預科生的位育研究
本文關鍵詞:黃河科技學院新疆籍“民考民”預科生的位育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內(nèi)地新疆籍“民考民”預科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這些來自教育資源相對落后地區(qū)的學生不僅和普通大學本科生相比存在差距,就是在民族學院所有預科生中,因其身份和背景差別所具有特殊的思想、心理、學習、交往和宗教信仰等特殊行為而受到特殊的關注。本文以黃河科技學院民族學院新疆籍“民考民”預科生為研究對象,以潘光旦的位育思想為分析視角,以民族團結教育為最終落腳點,運用文獻資料研究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綜合分析研究法等對目標對象進行研究。首先,對黃河科技學院民族學院2014-2015年的在校新疆籍“民考民”預科生到河南之前的文化根性作一個基本了解;進而,通過調查問卷統(tǒng)計把握這些學生在黃河科技學院學習生活新環(huán)境的位育情況,對其語言適應、人際交往、民族認同意識、就業(yè)意向等方面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從而理解相關方面客觀存在的“反位育”現(xiàn)象;而后,系統(tǒng)觀察黃河科技學院針對這些“反位育”現(xiàn)象持續(xù)進行的位育實踐;最后,對這些“反位育”現(xiàn)象的成因和校方的應對措施作了進一步的分析,試圖實現(xiàn)新的自覺。
【關鍵詞】:新疆籍 民考民 預科生 黃河科技學院 位育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G752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緒論9-15
- 第一節(jié) 課題緣起9-10
- 第二節(jié) 研究動態(tài)10-13
- 第三節(jié) 研究思路13-15
- 第二章 學生的位育實際15-38
- 第一節(jié) 文化根性15-18
- 一、不同文化環(huán)境的熏陶15-16
- 二、特殊的學習環(huán)境16-17
- 三、語言氛圍17
- 四、家長對新疆籍“民考民”預科生到內(nèi)地求學的態(tài)度17-18
- 第二節(jié) 位育現(xiàn)狀18-33
- 一、在學習生活適應方面18-21
- 二、在語言適應方面21-24
- 三、在人際交往方面24-28
- 四、在民族認同意識方面28-32
- 五、在職業(yè)規(guī)劃及人生理想方面32-33
- 第三節(jié) “反位育”問題33-38
- 一、自然環(huán)境的“反位育”33-34
- 二、物質環(huán)境的“反位育”34
- 三、文化環(huán)境的“反位育”34-36
- 四、社會環(huán)境的“反位育”36-38
- 第三章 校方的位育實踐38-60
- 第一節(jié) 規(guī)范行為,養(yǎng)成良好習慣38-43
- 一、軍訓洗禮換新貌38-41
- 二、學生守則規(guī)行為41-42
- 三、教師工作促進步42-43
- 第二節(jié) 以情感人、以教育人、以文化人43-47
- 一、以情感人,全方位關心學生43-44
- 二、以教育人,重視學生素質發(fā)展44-46
- 三、以文化人,營造多元文化氛圍46-47
- 第三節(jié) 積極進行心理教育47-50
- 一、重視教師的心理學知識的學習47-48
- 二、積極開展有利于心理健康的活動48
- 三、積極開展個別心理咨詢48-50
- 四、大力開展“同伴教育”50
- 第四節(jié) 尊重文化差異,創(chuàng)建跨文化交流平臺50-54
- 一、尊重文化差異50-53
- 二、創(chuàng)造跨文化交流的平臺53-54
- 第五節(jié) 發(fā)揮民理課程作用,加強民族團結教育54-60
- 第四章 “反位育”釋因與位育策略思辨60-68
- 第一節(jié)“反位育”問題的原因60-63
- 一、文化間斷導致的適應困難60
- 二、文化差異導致的價值沖突60-61
- 三、文化認同不一致導致不適61-62
- 四、民族認同意識影響文化位育62-63
- 第二節(jié) 位育策略的學理思辨63-68
- 附錄68-70
- 參考文獻70-73
- 后記73-75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7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曉蓉;王培;;從文化位育之道看貴州省民族文化進校園[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1年04期
2 木尼熱·努爾買賣提;;淺談內(nèi)地新疆籍預科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模式——以寧夏高校、寧夏大學民族預科教育學院為例[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年26期
3 李國娟;;“中和位育”的現(xiàn)代社會價值——論傳統(tǒng)儒家思想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4 魏銘靜;;淺談內(nèi)地高校新疆籍少數(shù)民族學生的適應性問題[J];民族論壇;2012年04期
5 唐建兵;;內(nèi)地高校“新疆班”混合編班的教育教學實踐研究——以安徽高校為例[J];荊楚理工學院學報;2013年05期
6 龔靜;卜愛華;;在湘新疆籍民族預科學生英語教學改革探索——以吉首大學民族預科班為例[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4年02期
7 潘乃谷;潘光旦釋“位育”[J];西北民族研究;2000年01期
8 張詩亞;;回歸位育——汶川大地震周年祭之教育反思[J];社會科學家;2009年09期
9 馬韻;蘇營周;;動之以情 規(guī)之以法——新疆班學生適應性管理模式探析[J];齊齊哈爾工程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10 蒙冰峰;;潘光旦的“位育”教育思想探微[J];蘭臺世界;2014年28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華軍;“民考民”大學生在京文化適應狀況及教育對策[D];中央民族大學;2008年
本文關鍵詞:黃河科技學院新疆籍“民考民”預科生的位育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121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crjy/312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