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彝族自治州民族教育發(fā)展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19 20:08
本文關鍵詞:涼山彝族自治州民族教育發(fā)展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涼山彝族自治州 民族教育 教育均衡發(fā)展
【摘要】: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處的涼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qū)。該地區(qū)由于受到歷史和地理環(huán)境的制約,民族教育長期以來一直處于全國落后水平。面對和諧社會的大背景,如何立足于本地實際情況,促進民族教育又好又快發(fā)展,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實現民族教育跨越式發(fā)展是本課題研究的宗旨。 第一章緒論主要介紹論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研究思路與方法及研究重點、難點和創(chuàng)新點。依據“十二五”教育規(guī)劃的要求,分析涼山彝族自治州民族教育發(fā)展的現狀及前景。 第二章民族教育理論的價值分析:主要介紹雙語教育、機會均等、教育均衡發(fā)展三種民族教育理論。論述民族教育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政治價值、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的重要作用。 第三章介紹涼山彝族自治州民族教育發(fā)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以甘洛縣、昭覺縣和美姑縣為個案,從雙語教育、教育機會均等、教育均衡發(fā)展的視角反映了新時期涼山彝族自治州民族教育發(fā)展存在的現實問題。 第四章主要從環(huán)境、政策和觀念方面分析影響涼山彝族自治州民族教育發(fā)展的因素。 第五章提出涼山彝族自治州民族教育發(fā)展的基本原則及對策:即堅持一體化教育與多元文化教育相促進的原則、堅持改革開放,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原則、堅持從實際出發(fā),充分考慮民族特點和地區(qū)特點的原則、堅持各種教育均衡發(fā)展的原則、提出促進涼山彝族自治州民族教育跨越式發(fā)展的對策。
【關鍵詞】:涼山彝族自治州 民族教育 教育均衡發(fā)展
【學位授予單位】:新疆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G759.2
【目錄】: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錄6-8
- 1 緒論8-14
- 1.1 研究背景8
- 1.2 研究目的和意義8-9
- 1.2.1 研究目的8-9
- 1.2.2 研究意義9
- 1.3 研究綜述9-12
- 1.3.1 國外對民族教育的研究10-11
- 1.3.2 國內對民族教育的研究11-12
- 1.3.3 研究現狀評述12
- 1.4 研究思路與方法12-13
- 1.4.1 研究思路12-13
- 1.4.2 研究方法13
- 1.5 研究重點、難點及創(chuàng)新點13-14
- 1.5.1 本文的重點和難點13
- 1.5.2 創(chuàng)新點13-14
- 2 民族教育的理論價值分析14-20
- 2.1 教育理論分析14-17
- 2.1.1 雙語教育理論14-15
- 2.1.2 教育機會均等理論15-16
- 2.1.3 教育均衡發(fā)展理論16-17
- 2.2 民族教育對和諧社會的價值分析17-20
- 2.2.1 民族教育的經濟價值18
- 2.2.2 民族教育的政治價值18-19
- 2.2.3 民族教育的文化價值19-20
- 3 涼山彝族自治州民族教育發(fā)展狀況及存在的問題20-35
- 3.1 涼山彝族自治州概況20-21
- 3.2 涼山彝族自治州民族教育現狀21-26
- 3.3 當前涼山彝族自治州民族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26-35
- 3.3.1 從雙語教育的視角分析27-30
- 3.3.2. 從教育機會均等的視覺分析30-31
- 3.3.3 從教育均衡發(fā)展的視覺分析31-35
- 4 涼山彝族自治州民族教育現狀的原因分析35-39
- 4.1 環(huán)境因素35-36
- 4.1.1 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劣35
- 4.1.2 家庭無力投資教育35-36
- 4.1.3 就業(yè)環(huán)境嚴峻36
- 4.1.4 文化環(huán)境差異36
- 4.2 政策因素36-38
- 4.2.1. 教育資源投入體制失衡37
- 4.2.2. 民族教育體制模式單一37-38
- 4.3 觀念因素38-39
- 4.3.1 地方政府對民族教育重視不足38
- 4.3.2 群眾教育觀念陳舊38-39
- 5 促進涼山彝族自治州民族教育發(fā)展的基本原則與對策39-47
- 5.1 民族教育發(fā)展應堅持的基本原則39-40
- 5.1.1 堅持一體化教育與多元文化教育相統一的原則39
- 5.1.2 堅持改革開放,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原則39-40
- 5.1.3 堅持從實際出發(fā),充分考慮民族特點和地區(qū)特點的原則40
- 5.1.4 堅持各種教育均衡發(fā)展的原則40
- 5.2 促進涼山彝族自治州民族教育發(fā)展的對策分析40-47
- 5.2.1 優(yōu)化教育外部環(huán)境,切實促進教育公平40-43
- 5.2.2 深化教育內部改革,促進民族教育發(fā)展43-45
- 5.2.3 借助家族力量,,改變落后教育觀念45-46
- 5.2.4 提高家庭教育質量46-47
- 6 結語47-48
- 參考文獻48-54
- 附錄54-59
- 附錄 154-56
- 附錄 256-57
- 附錄 357-59
- 在讀期間發(fā)表的論文59-60
- 后記6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姜峰;段秀娟;;英國“少數民族學生學業(yè)成就撥款計劃”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10年07期
2 嚴慶,馬守途;民族教育功能解析[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5年03期
3 李曉芳;劉永飛;;布爾迪厄的文化再生產理論視角下的教育公平與社會分層[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4 文忠長;;促進西部少數民族地區(qū)教育發(fā)展的政府責任思考[J];重慶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5 田景春;袁明旭;;西部少數民族地區(qū)教育的現狀分析——以云南少數民族地區(qū)為例[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8期
6 聶s
本文編號:10630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crjy/1063063.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