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基礎教育的基礎
課程改革方興未艾,新問題也不斷出現(xiàn)。面對全社會更加關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教學質量提高的現(xiàn)實形勢下,于是我想到了作為基礎教育之基礎的小學教育這個話題。
按學段分,我國教育主要可分為高等教育(即大學教育)和基礎教育(即小學、初中和高中三階段的教育)。高等教育屬學歷教育,重在專業(yè)人才的專業(yè)化教育和培養(yǎng)。基礎教育屬一般公民素質教育,重在各種學科知識的傳播與基本求知能力的培養(yǎng)。毫無疑問,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因為,它無可替代地成為學習者升入高一學段——初中和高中學段甚至大學階段——的奠定知識儲備與基本學習能力儲備的前提性基礎。
由此可以看出,小學教育為學生在未來社會中的生存方式的選擇、生命質量的高低將打下不可忽視的基礎和不可磨滅的烙印。
世界上許多發(fā)達國家和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迅速的國家,對于小學階段的教育都十分重視。在師資配置方面,這些國家大都會把本國最優(yōu)秀的教育師資配置在小學階段或較低的學段。在這一點上,我們的做法似乎正好與他們相反。
那么,小學教育究竟應該為學生打下什么樣的“基礎”,就被視為完成了任務,盡到了責任了呢?
一是各學科的《課程標準》中所規(guī)定的學生應達到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也就是我們傳統(tǒng)說法中的“雙基”。在這一點上,我們必須有一個清楚的認識,那就是,“雙基”是學生持續(xù)學習與發(fā)展的前提性基礎。課程改革“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的要求,絕對不是對“雙基”目標的淡化和否定,而是對教師在“以能力立意為核心的教學”基礎上的教學目標具體化的強化。
二是初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小學生對一切都充滿好奇和興趣。這正是求知過程中最為寶貴也最為必要的心理品質和思維品質。如果學到的知識一時間不足量,并不要緊;但如果是喪失了求知的興趣和愿望,那就是致命的失敗。
近日,我去參加區(qū)域教研活動,從小學到中學的課聽了不少。我有一個很深的感受:小學的課堂充滿歡聲笑語,初中的課堂學生發(fā)言者寥寥無幾,高中的課堂氣氛沉悶讓人感到壓抑。由此看來,保護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和良好學習習慣真的是任重道遠。
培養(yǎng)良好的心智,訓練良好的習慣,保護可貴的濃厚學習興趣和強烈求知欲望,都應該成為小學段基礎教育的重要任務。這一點必須引起大家的高度關注。
三是通過“三維目標”的落實而初步形成的比較全面而健康的政治、文化、心理、體能等綜合素質的基礎。
四是在前三項內容基礎上初步形成的學生特色、特長的個性化發(fā)展的興趣與愛好的基礎。
一般情況下,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活動,都應圍繞這四個方面認真進行。小學教育教學理想化的結果應該是,為中學輸送一批又一批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過硬,學習習慣良好,政治、文化、心理和體能四項素質均能達標,又具有個性化特長的小學畢業(yè)生。要完成這四項內容方面的任務,一方面要靠各基層學校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對教育教學質量進行科學而有效的激勵性評價的監(jiān)控與指導;另一方面要在不斷夯實教師專業(yè)素質基礎和提升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水平上下工夫。
作為小學段的教師,大家肩上的責任十分重大。我們面對的是未來社會的主人,而他們知識的基礎、性格的底色、素質的底子都將由我們來確定。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我們義不容辭地承擔著塑造學生未來、塑造民族性格的神圣使命。要完成好這項使命,我們必須熱愛學生。只有熱愛學生,才會真正寬容和幫助學生,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教學的藝術才可能得以升華;同時我們還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提高我們自身的綜合素質,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新課改的形勢下適應工作并不斷創(chuàng)新,特別是為小學生未來可持續(xù)地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智育抓不好要出次品;體育抓不好要出廢品;德育抓不好要出危險品;美育抓不好要出低檔品。而小學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點和基礎。小學教育抓不好,我們整個的教育就可能會出現(xiàn)危機。小學教育必須引起我們每一個人的密切關注和高度重視。
,筆耕論文新浪博客
本文編號:23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2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