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韋君宜文學活動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05 10:51
丁玲和韋君宜的文學活動呈現(xiàn)出豐富性、復雜性的特征,具體表現(xiàn)在她們的文學書寫中貫穿著政治與文學、個性與集體、女性與革命等多種話語之間的矛盾與沖突,這與她們的多重身份密切相關(guān)。女性、作家(知識分子)、革命者、編輯家、文化官員等身份集于一身,不同階段的身份嬗變,折射出中國知識分子在現(xiàn)代化的歷史進程中與社會、革命、政治之間相互糾纏的復雜關(guān)系;谶@種認識,本文試圖通過聯(lián)系她們豐富而相似的人生經(jīng)歷,對她們的文學實踐進行比較研究。論文主要從文本分析、延安經(jīng)歷、“十七年”時期和晚年狀態(tài)四個方面入手,第一章對比二人在相同主題下的文學書寫,探討其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的時代特征及文化意義。第二章圍繞兩人延安時期的革命選擇和創(chuàng)作實踐來展開分析,對比其赴延動機的異同以及話語立場的轉(zhuǎn)變、身份認同的差異。第三章探討“一體化”文學體制下,文學身份與政治身份的沖突。第四章分析兩人不同的晚年形象,試圖以知人論世的方法解釋其晚年形象差異形成的歷史必然性。
【文章來源】:南昌大學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4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相同主題下的文學書寫
1.1 “母親”的“革命”傳奇
1.1.1 覺醒:“在寂寞中掙扎”
1.1.2 立足于“人”的文學視點
1.2 知識分子的成長敘事
1.2.1 成長主題:“人是在艱苦中成長”與“路在哪里”
1.2.2 女性敘事與邊緣敘事
1.3 戰(zhàn)時語境下的女性關(guān)懷
1.3.1 革命女性的日常焦慮
1.3.2 國家話語與女性話語的糾纏
第2章 延安時期的丁玲與韋君宜
2.1 尋路:“叛逆者”與“追求者”
2.2 延安文藝的籌建者
2.3 “改造”話語下的個體境遇
第3章 體制規(guī)約與文學實踐
3.1 文藝導向的制定者
3.2 政治困境中的文學追求
3.3 “無我”的悲劇與抗爭
第4章 晚年丁玲與晚年韋君宜
4.1 言與不言:自我否定的艱難
4.2 老驥伏櫪:拓荒者的精神
4.3 與年輕作家的關(guān)系
結(jié)語
致謝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貞貞的故事”看貞操觀念與中國女性革命[J]. 黃丹鑾.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 2017(09)
[2]“右”與“左”的辯證:再談打開“延安文藝”的正確方式[J]. 李楊.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 2017(08)
[3]韋君宜之路與《思痛錄》[J]. 原帥. 文藝爭鳴. 2016(12)
[4]從一組關(guān)系解讀晚年丁玲[J]. 梁穎.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 2014(11)
[5]編輯的懺悔與價值守護[J]. 張國功. 出版廣角. 2014(08)
[6]韋君宜從《中國青年》到《文藝學習》編輯思想探索[J]. 譚銳. 北京印刷學院學報. 2014(01)
[7]韋君宜人民文學出版社時期編輯思想探索[J]. 譚銳. 北京印刷學院學報. 2014(01)
[8]論韋君宜小說《母與子》中的母親形象[J]. 陽萍. 湖北工程學院學報. 2014(01)
[9]當代知識分子的啟蒙話語實踐及其尷尬處境——讀韋君宜小說《月夜清歌》[J]. 張登林. 學術(shù)界. 2013(09)
[10]話語規(guī)范與心理防御——論丁玲在延安解放區(qū)時期的小說創(chuàng)作[J]. 李遇春. 中國政法大學學報. 2013(02)
博士論文
[1]丁玲的多重身份與其文學活動[D]. 凌菁.湖南師范大學 2016
[2]“晚年丁玲”研究[D]. 李美皆.蘇州大學 2013
碩士論文
[1]韋君宜的編輯思想探析[D]. 吳佳麗.湖南師范大學 2016
[2]延安知識女性的生活方式與話語形態(tài)[D]. 蔣黎婕.上海師范大學 2015
[3]丁玲與延安:關(guān)于作家在革命熔爐中蛻變的個案考察[D]. 尚林梟.西南交通大學 2015
[4]韋君宜的編輯實踐與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D]. 布莉莉.南京大學 2014
[5]丁玲與延安文藝運動[D]. 劉小飛.延安大學 2008
本文編號:2899338
【文章來源】:南昌大學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4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相同主題下的文學書寫
1.1 “母親”的“革命”傳奇
1.1.1 覺醒:“在寂寞中掙扎”
1.1.2 立足于“人”的文學視點
1.2 知識分子的成長敘事
1.2.1 成長主題:“人是在艱苦中成長”與“路在哪里”
1.2.2 女性敘事與邊緣敘事
1.3 戰(zhàn)時語境下的女性關(guān)懷
1.3.1 革命女性的日常焦慮
1.3.2 國家話語與女性話語的糾纏
第2章 延安時期的丁玲與韋君宜
2.1 尋路:“叛逆者”與“追求者”
2.2 延安文藝的籌建者
2.3 “改造”話語下的個體境遇
第3章 體制規(guī)約與文學實踐
3.1 文藝導向的制定者
3.2 政治困境中的文學追求
3.3 “無我”的悲劇與抗爭
第4章 晚年丁玲與晚年韋君宜
4.1 言與不言:自我否定的艱難
4.2 老驥伏櫪:拓荒者的精神
4.3 與年輕作家的關(guān)系
結(jié)語
致謝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從“貞貞的故事”看貞操觀念與中國女性革命[J]. 黃丹鑾.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 2017(09)
[2]“右”與“左”的辯證:再談打開“延安文藝”的正確方式[J]. 李楊.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 2017(08)
[3]韋君宜之路與《思痛錄》[J]. 原帥. 文藝爭鳴. 2016(12)
[4]從一組關(guān)系解讀晚年丁玲[J]. 梁穎.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 2014(11)
[5]編輯的懺悔與價值守護[J]. 張國功. 出版廣角. 2014(08)
[6]韋君宜從《中國青年》到《文藝學習》編輯思想探索[J]. 譚銳. 北京印刷學院學報. 2014(01)
[7]韋君宜人民文學出版社時期編輯思想探索[J]. 譚銳. 北京印刷學院學報. 2014(01)
[8]論韋君宜小說《母與子》中的母親形象[J]. 陽萍. 湖北工程學院學報. 2014(01)
[9]當代知識分子的啟蒙話語實踐及其尷尬處境——讀韋君宜小說《月夜清歌》[J]. 張登林. 學術(shù)界. 2013(09)
[10]話語規(guī)范與心理防御——論丁玲在延安解放區(qū)時期的小說創(chuàng)作[J]. 李遇春. 中國政法大學學報. 2013(02)
博士論文
[1]丁玲的多重身份與其文學活動[D]. 凌菁.湖南師范大學 2016
[2]“晚年丁玲”研究[D]. 李美皆.蘇州大學 2013
碩士論文
[1]韋君宜的編輯思想探析[D]. 吳佳麗.湖南師范大學 2016
[2]延安知識女性的生活方式與話語形態(tài)[D]. 蔣黎婕.上海師范大學 2015
[3]丁玲與延安:關(guān)于作家在革命熔爐中蛻變的個案考察[D]. 尚林梟.西南交通大學 2015
[4]韋君宜的編輯實踐與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D]. 布莉莉.南京大學 2014
[5]丁玲與延安文藝運動[D]. 劉小飛.延安大學 2008
本文編號:28993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2899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