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古代文學論文 >

也許聞一多課件_《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碩士論文

發(fā)布時間:2016-10-26 15:35

  本文關鍵詞:論聞一多的唐詩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東北師范大學》 2008年

論聞一多的唐詩研究

尤麗洵  

【摘要】: 聞一多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著名的學者,他的學術研究內容廣泛,包括《詩經(jīng)》、《楚辭》、《莊子》、上古神話以及唐代詩歌等。對于這些古代文化遺產(chǎn),聞一多均做了系統(tǒng)研究,并取得了豐碩成果,為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留下了珍貴的學術遺產(chǎn)。尤其是他的唐詩研究,開啟了他龐大的古代文學的研究計劃,為后世唐詩研究者提供了寶貴的觀點和資料,有力地推動了唐詩研究的發(fā)展與完善。本論文將從聞一多唐詩文獻研究、唐詩理論研究、唐代詩人及其作品研究等幾個方面,系統(tǒng)闡述聞一多對唐詩研究所作的貢獻。 聞一多的唐詩文獻研究,先從考證史料、校正文字、詮釋詞義等最基礎的工作做起,繼承了清代樸學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他的唐詩文獻研究所采用的方法與眾不同,有著自己的思路和特色。他對于《全唐詩》的考據(jù)具有開創(chuàng)意義,做到了考據(jù)翔實、?眹乐。同時,在考證唐代詩人生平事跡時,采用了“以詩證事”的方法,做到了“以事為經(jīng)”,“以詩為緯”,“詳于事而略于詩”,為唐詩文獻學研究作出了貢獻。 聞一多的唐詩理論研究,善于從文學藝術源流的發(fā)展角度去思考問題,以文學進化論的觀點論述了唐詩發(fā)展的特點,見解獨到。他認為影響初唐詩風的因素主要有文學的學術化、宮體詩的自贖和詩歌聲律的進一步發(fā)展:對于初唐、盛唐、中唐詩歌流派的分類有自己的標準和特色;強調“詩唐”,詩唐者,詩的唐朝也,懂得了詩的唐朝,才能欣賞唐朝的詩!霸娞啤闭摼哂兄卮蟮睦碚搯⑹疽饬x。 聞一多的唐代詩人及作品的專題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的研究展示出詩人創(chuàng)作的特點與其生活環(huán)境及文化氛圍的密切聯(lián)系,他從作家的人格切入,分析其詩化人格和詩歌風格,認為詩歌風格是詩人人格的體現(xiàn),風格就是人。本論文主要涉及了聞一多對王績、陳子昂、四杰、孟浩然、杜甫、賈島的專題研究。他善于把詩人置于社會思潮、政治變革、生活環(huán)境、文化背景中,考察詩人的人格和詩歌的風格,最終把詩人歸于文學史的發(fā)展中,分析探討其地位和價值,具有較高的文學史意義。 聞一多是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對唐詩進行系統(tǒng)研究并取得研究實績的學者,在唐詩文獻研究、唐詩理論研究、唐代詩人及其作品研究三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貢獻。他的唐詩研究比前代學者的研究前進了一大步,因此,對于聞一多的唐詩研究,學術界應該做出客觀正確的評價,并學習他嚴于治學、精于治學的精神,繼承他突破傳統(tǒng)、突破時代的創(chuàng)新精神,把唐詩研究推向一個新的臺階。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I207.22
【目錄】: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7
  • 目錄7-8
  • 引言8-10
  • 一、聞一多生平及學術研究簡介10-13
  • (一) 生平事跡簡介10
  • (二) 學術研究簡介10-11
  • (三) 唐詩研究成果11-13
  • 二、聞一多關于唐詩文獻的研究13-18
  • (一) 考據(jù)翔實,?眹乐13-16
  • (二) “以詩證事”,,考證唐詩人生平事跡16-18
  • 三、聞一多關于唐詩理論的研究18-24
  • (一) 影響初唐詩風的因素18-20
  • (二) 初盛中唐的詩歌流派20-22
  • (三) “詩唐”論22-24
  • 四、聞一多關于唐代詩人及其作品的研究24-34
  • (一) 王績研究24-25
  • (二) 四杰研究25-26
  • (三) 陳子昂研究26-28
  • (四) 孟浩然研究28-30
  • (五) 杜甫研究30-32
  • (六) 賈島研究32-34
  • 五、關于聞一多唐詩研究的評價34-37
  • (一) 意義與價值34-35
  • (二) 問題與局限35-37
  • 結語37-38
  • 參考文獻38-40
  • 后記40
  •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唐李佩;傅庚生先生與唐詩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2 姚文晗;聞一多“大循環(huán)”文學史觀探討[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李鳳玲,趙睿才;治杜的結果:真了解——聞一多先生的杜甫研究(二)[J];杜甫研究學刊;2004年04期

    2 楊天保;聞一多整理古籍的真善美標準[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3 趙曉嵐;孟郊與賈島:寒士詩人兩種迥然不同的范式——試論聞一多的中唐詩壇研究及其學術意義[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5期

    4 趙曉嵐;宇宙·歷史·人生——對聞一多論陳子昂的闡釋[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1年02期

    5 閻琦,劉歡;說聞一多“詩唐”說[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6 陶敏;聞一多與唐詩文獻研究——紀念聞一多先生誕辰一百周年[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7 趙治中;聞一多先生孟浩然研究述評[J];許昌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8 趙曉嵐;初唐詩的“一”與“多”——評聞一多論“類書與詩”及王績詩[J];中國文學研究;2000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愛華;;千載黃粱夢,悠悠文士心——從“黃粱夢”故事看封建時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齡研究;2011年02期

    2 陸軍;;古代羌藏盟誓習俗初探[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4期

    3 陳磊;;李商隱詩文宗韓說辨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4 趙永忠;;論北宋對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5 張金銑,趙建玲;唐末清口之戰(zhàn)及其歷史地位[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1期

    6 吳海濤;北宋時期汴河的歷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7 徐樂軍;;論《香奩集》之于唐末詩壇的意義[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8 項曉靜;;劉仁軌研究三題[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9 徐禮節(jié);;論張王樂府寓“變”于“復”的藝術追求[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10 李德新;;唐代火災及防治措施[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聶順新;;影子官寺:長安興唐寺與唐玄宗開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與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張曉琦;;順治與《紅樓夢》關系簡論[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冊)[C];2010年

    3 屈直敏;;從敦煌寫本類書《勵忠節(jié)鈔》看唐代的知識、道德與政治秩序[A];敦煌歸義軍史專題研究四編[C];2009年

    4 白茹冰;;唐代長安城牡丹的引種與傳播[A];中國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輯)——鄭州商都3600年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古都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朱艷艷;慈波;;岑毓英奏折所反映的越南社會景象[A];句町國與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6 宋坤;;新出唐冀州留后官李方簡墓志考釋[A];燕趙歷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歷史文化論叢[C];2009年

    7 彭瓊英;;唐代都市娛樂文化與都市文體的發(fā)展[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會第六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8 王福革;;草原文化思維方式初探[A];論草原文化(第六輯)[C];2009年

    9 吳海波;;清代私鹽立法問題探析[A];鹽文化研究論叢(第五輯)[C];2010年

    10 趙連賞;;明代薊州鎮(zhèn)總兵官服等級考識——以戚繼光為例[A];明史研究論叢(第九輯)[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方廣嶺;清代直隸方志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王小燕;魏晉隱士美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趙愛華;亂世與古小說[D];南開大學;2010年

    6 李慧智;儒經(jīng)及其經(jīng)學闡釋對杜詩的影響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鄒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紀贛閩粵邊區(qū)的社會變遷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常昭;六朝瑯邪顏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英衛(wèi)峰;唐代帝陵陪葬墓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10 苗霖霖;北魏后宮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葉娟;現(xiàn)代婚禮服裝飾的民族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2 古家臻;趙嘏科舉詩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平;方干及其詩歌論稿[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于歐洋;六朝駢文的興盛與形式美學的發(fā)展[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張博;唐代藝伎與唐聲詩的傳播[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6 劉文佳;中國古代的清官和民眾的“青天”崇拜傾向[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彭娟;蔣士銓詩歌新論[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李艷;乾嘉詩人舒位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張晴晴;聞一多的《詩經(jīng)》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同被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葉幫義,余恕誠;1949-1980年唐代文學研究述評[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2 馬奔騰;聞一多的《莊子》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6期

    3 鄭守江;孜孜以求,追溯民族文化之源——論聞一多的神話研究[J];北方論叢;2004年02期

    4 胡可先;唐以后杜甫研究的熱點問題[J];杜甫研究學刊;2005年03期

    5 宋曦業(yè);永生的鼓手——聞一多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J];山西大學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1期

    6 莫礪鋒;;怎樣讀杜甫詩[J];古典文學知識;2000年05期

    7 王輝斌,王莉娟;杜甫研究五十年[J];貴陽金筑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8 杜佳;;對弗萊《批評的解剖》文學循環(huán)觀的探源[J];甘肅社會科學;2007年06期

    9 楊天保;論聞一多先生關于古籍整理“三項課題”的思想[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10 徐知免;;聞一多講授的《中國文學史》[J];讀書;1984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楊華;;論聞一多的中國文化史研究[A];聞一多研究集刊(紀念聞一多誕辰100周年)[C];2004年

    2 趙慧;;聞一多關于中國文學發(fā)展過程與趨勢的研究[A];聞一多研究集刊(紀念聞一多誕辰100周年)[C];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蘇永延;復旦大學文學史傳統(tǒng)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2 陳欣;論聞一多的文化闡釋批評[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3 代云紅;中國文學人類學基本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張晴晴;聞一多的《詩經(jīng)》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朱金發(fā);聞一多的詩經(jīng)研究[D];河南大學;2001年

    3 李巍巍;王嗣奭《杜臆》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易安;;明人選唐三部曲——從《唐詩品匯》、《唐詩選》、《唐詩歸》看明人的崇唐文化心態(tài)[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年02期

    2 許總;唐詩研究的世紀回顧[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3 林非;;未有收成的唐詩研究[J];中華散文;2000年03期

    4 張浩遜;聞一多的唐詩研究[J];常熟高專學報;2001年05期

    5 曲璋;唐詩研究界的又一盛事——寫在王仲鏞《唐詩紀事校箋》出版之后[J];文史雜志;1990年04期

    6 楊明;唐詩研究的碩果[J];文學遺產(chǎn);1997年05期

    7 孫桂平;;傳統(tǒng)學術視野中的“唐人選唐詩”[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8 張忠綱;以開放的思維和姿態(tài)迎接新世紀[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9 張起;唐詩研究新成果 著作體例新走向——評張?zhí)旖∠壬短圃姶鹨射洝穂J];杜甫研究學刊;2004年04期

    10 隋秀玲;;論李頎詩的輯錄及其在明代的傳播[J];求索;2011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董琳;;唐詩翻譯與中西文化差異的研究[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梁海燕;;新的收獲,新的起點——評吳相洲《唐詩創(chuàng)作與歌詩傳唱關系研究》[A];中國詩歌研究動態(tài)(第二輯)[C];2007年

    3 朱易安;;明人李杜比較研究淺說[A];李白學刊(第一輯)——紀念李白逝世1225周年[C];1987年

    4 王元明;;李白《蜀道難》新探[A];中國李白研究(1992-1993年集)[C];1992年

    5 詹福瑞;;二十世紀李白研究述略[A];中國李白研究(2000年集)[C];2000年

    6 王元化;步霍;;“海外漢學叢書”四種[A];時代與思潮(4)——文化傳統(tǒng)尋繹[C];1990年

    7 張巍;;《張祜詩集校注》(修訂本)述評[A];中國詩歌研究動態(tài)(第四輯)[C];2008年

    8 劉殿祥;;“殺蠹的蕓香”:聞一多國學研究的思想價值取向——聞一多國學研究經(jīng)典的當代意義[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屆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韓寧;[N];中華讀書報;2004年

    2 曉晗;[N];中國教育報;2001年

    3 孫微(作者單位:山東大學文學院);[N];人民政協(xié)報;2001年

    4 管士光;[N];中國文化報;2001年

    5 方錫球;[N];光明日報;2006年

    6 馬大勇;[N];人民日報;2007年

    7 吉立 新華社特稿;[N];新華每日電訊;2005年

    8 木齋;[N];中華讀書報;2007年

    9 本報記者  楊雪梅;[N];人民日報;2006年

    10 邊家珍;[N];光明日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芳;唐詩與原型[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2 曾艷紅;唐詩絲綢物事及其意象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3 高超;宇文所安唐詩研究及其詩學思想的建構[D];天津師范大學;2012年

    4 葛紅;宇文所安唐詩史方法論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5 海濱;唐詩與西域文化[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趙美玲;中國古典詩歌在泰國當代的傳播與影響[D];上海大學;2010年

    7 王福棟;論唐代戰(zhàn)爭詩[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8 李朝杰;貞觀時期文學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9 趙林濤;盧綸研究[D];河北大學;2007年

    10 孫春青;明代唐詩學[D];南開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曲桂敏;學唐詩在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中的效果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徐娜婧;宇文所安的唐詩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3年

    3 李征松;唐詩中的瑞獸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4 武姍;唐詩中的武術文化[D];河南大學;2013年

    5 周艷桃;唐詩頭發(fā)描寫之文化研究[D];暨南大學;2012年

    6 尹廷銀;試論柳晟俊的唐詩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7 王詩媛;唐詩模糊修辭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2年

    8 蔡彥;宇文所安唐詩研究探析[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9 尹青青;異域之眼[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2年

    10 劉璐;宇文所安的唐詩史書寫方式研究[D];湖南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論聞一多的唐詩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5428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daiwenxuelunwen/15428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5ec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