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學視角下的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6-14 05:00
本文關鍵詞:倫理學視角下的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是實現(xiàn)證券市場公開、公平、公正原則的基礎和維護投資者利益的基本保障。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和社會公眾以及其他利益相關方進行信息溝通的橋梁。2001年10月29日,朱昒基總理在北京的國家會計學院考察時指出,“不做假賬”是會計人員的基本職業(yè)道德和行為準則。然而,自2001安然公司破產(chǎn)案和2002年的美國世通公司破產(chǎn)案以來,全球公司正經(jīng)歷一場前所未有的會計信任危機。在這場危機中,中國的上市公司也未能獨善其身,事實上,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一直是我國證券市場關注的焦點問題,層出不窮的相關案例為會計理論界提供了豐富的研究素材的同時也讓人們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質(zhì)量問題深感憂慮。 本文將倫理學理論應用于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研究中,從倫理學視角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成因進行研究分析,并從倫理學角度提出治理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對策。首先,本文將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現(xiàn)狀、披露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進行分析。應用財務舞弊的三角理論,將影響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zhì)量的各種因素歸入三角理論的框架中進行梳理、分析。接下來,在第四章中,應用倫理學的功利主義和義務論理論,對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進行分析,探討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問題背后深刻的倫理根源。最后,在本文的第五章中,基于倫理學視角提出改善和提高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zhì)量的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倫理學 會計信息失真 財務舞弊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F233;F832.51
【目錄】:
- 摘要8-9
- ABSTRACT9-10
- 第1章 緒論10-20
- 1.1 選題背景與意義10-12
- 1.1.1 選題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義11-12
- 1.2 文獻綜述12-16
- 1.2.1 國外研究文獻綜述12-14
- 1.2.2 國內(nèi)研究文獻綜述14-16
- 1.3 研究思路與方法16-17
- 1.4 研究框架與內(nèi)容17-19
- 1.5 研究創(chuàng)新與不足19-20
- 第2章 相關理論介紹20-44
- 2.1 倫理學20-28
- 2.1.1 功利主義22-24
- 2.1.2 義務論24-26
- 2.1.3 美德理論26-28
- 2.2 財務舞弊與反舞弊理論28-38
- 2.2.1 會計信息的含義及內(nèi)容28-29
- 2.2.2 會計信息的作用29-30
- 2.2.3 會計信息的質(zhì)量特征30-32
- 2.2.4 會計信息失真的分類32
- 2.2.5 國外財務報告舞弊研究成果32-37
- 2.2.6 反舞弊四層機制理論37-38
- 2.3 公司治理理論38-44
- 2.3.1 公司治理的概念38-40
- 2.3.2 公司治理的模式40-44
- 第3章 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及分析44-57
- 3.1 中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問題44-45
- 3.2 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45-57
- 3.2.1 會計信息失真的壓力因素47-50
- 3.2.2 會計信息失真的機會因素50-55
- 3.2.3 會計信息失真的自我合理化因素55-57
- 第4章 倫理學視角下的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57-65
- 4.1 倫理學方法57-58
- 4.2 倫理學視角下的上市公司內(nèi)部問題分析58-61
- 4.2.1 功利主義視角的分析58-60
- 4.2.2 義務論視角的分析60-61
- 4.3 倫理學視角下的法規(guī)制度問題分析61-63
- 4.4 倫理學視角下的外部監(jiān)管問題分析63-65
- 4.4.1 功利主義視角的分析63-64
- 4.4.2 義務論視角的分析64-65
- 第5章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對策—基于倫理學視角65-72
- 5.1 倫理學視角關注的焦點——道德65-66
- 5.2 優(yōu)化社會道德體系66-70
- 5.2.1 我國道德體系存在問題67-68
- 5.2.2 社會道德體系優(yōu)化的建議68-70
- 5.3 加強法律法規(guī)建設70-72
- 5.3.1 法律法規(guī)的制定應更詳細70-71
- 5.3.2 完善針對違規(guī)行為的民事賠償機制71
- 5.3.3 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規(guī)定應標準化、清晰化71-72
- 第6章 結束語72-73
- 6.1 主要結論72
- 6.2 后續(xù)研究思考72-73
- 參考文獻73-76
- 致謝76-77
- 學位論文評閱及答辯情況表7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彭曉潔;;規(guī)范我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對策[J];中國市場;2005年15期
2 趙淑芹;楊振東;;上市公司融資中盈余管理的方法及政策建議[J];中國集體經(jīng)濟;2008年29期
3 焦永梅;南召鳳;;上市公司盈余質(zhì)量評價方法研究綜述和建議[J];商業(yè)經(jīng)濟;2008年19期
4 張豐友;于麗先;;遏制上市公司利用非經(jīng)常性損益操縱利潤的對策[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08年12期
5 付璐璐;;上市公司盈余質(zhì)量的影響因素[J];商場現(xiàn)代化;2010年29期
6 洪劍峭;方軍雄;;關聯(lián)交易和會計盈余的價值相關性[J];中國會計評論;2005年01期
7 高若然;劉s,
本文編號:4485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zhqtouz/44851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