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式基金的發(fā)展策略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2
【分類號】:F832.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J];黑龍江政報;1998年05期
2 幸昆侖,周小軍,陳榮;基金管理人變動資產組合的Markowitz模型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3 王連洲;;《基金法》草案強化投資人權益[J];財經界;2003年09期
4 王曉文;;我國基金治理結構的缺陷與完善[J];中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會計;2007年02期
5 李付青;;我國養(yǎng)老金基金化進程的思考與探析——基于國外養(yǎng)老金管理實踐[J];特區(qū)經濟;2010年05期
6 閆作遠;;我國證券投資基金治理現(xiàn)狀分析[J];中國城市經濟;2010年08期
7 鄭軼;;孔翔飛——一個老外的扎根中國之道[J];商品與質量;2011年13期
8 袁蘭蘭,劉毅,王付彪;我國證券投資基金風險管理的缺陷性分析[J];投資研究;1999年02期
9 劉傳葵;高春濤;;改善投資基金治理結構[J];資本市場;2001年10期
10 ;怎樣買賣開放式基金[J];百姓;2001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弘;;我國證券投資信托的現(xiàn)實問題及立法對策[A];中國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2 李政輝;覃有土;;析證券投資基金的治理結構[A];中國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3 巫文勇;;期貨投資基金的立法借鑒——兼評中國現(xiàn)行證券投資基金立法[A];中國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現(xiàn)代化[C];2008年
4 王性玉;田建強;;基于面板數(shù)據(jù)的基金管理費實證分析[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熊進光;;論我國公司型基金的發(fā)展[A];中國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現(xiàn)代化[C];2008年
6 陸文山;盧文道;;證券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法律問題研究[A];中國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7 薛智勝;古正宇;;論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退出機制的完善[A];新規(guī)劃·新視野·新發(fā)展——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天津學術文庫》(下)[C];2011年
8 樊鴻雁;;中國證券投資基金的道德風險及控制[A];創(chuàng)新·發(fā)展·和諧——河北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08年
9 汪振江;獨家基;;私募基金監(jiān)管立法的制度架構[A];中國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現(xiàn)代化[C];2008年
10 姚頤;劉志遠;相二衛(wèi);;基金投資在追求價值嗎?[A];中國會計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杭州商學院 宋紅雨;基金管理人新舊報酬辦法激勵效果比較[N];財經時報;2001年
2 華泰證券 王華;基金與保險機構再戰(zhàn)江湖[N];中國證券報;2005年
3 張強;三大疑問纏繞ETF[N];21世紀經濟報道;2004年
4 本報記者 李宇;促進ETF產品后續(xù)創(chuàng)新[N];中國證券報;2006年
5 北京 曉華;提高認購費還需悠著點[N];中國證券報;2006年
6 鄭勸;基金可投資資產證券化產品[N];經濟日報;2006年
7 江國成 、潘清;一元基金一定好?凈值高的風險高?[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8 國金證券 張劍輝;市場寬松 業(yè)績居前 交銀增利演繹穩(wěn)健前行[N];證券日報;2008年
9 本報記者 林小川;交銀國際做PE[N];21世紀經濟報道;2011年
10 ;《證券投資基金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N];中國證券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滕莉莉;報酬激勵與持基激勵對基金管理人不當行為治理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2 陶耿;論契約型證券投資基金治理結構之優(yōu)化[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張寶瑞;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治理制度體系研究[D];遼寧大學;2013年
4 何軍耀;基于基金管理人行為屬性的證券投資基金業(yè)績評價研究[D];重慶大學;2006年
5 張國清;投資基金治理結構之法律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6 何軍耀;基于證券投資基金業(yè)績的基金管理人行為評價研究[D];重慶大學;2007年
7 徐靜;中國證券投資基金的治理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8 汪灝;證券投資基金組織形態(tài)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9 朱成剛;證券投資基金持有人利益保護法律機制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10 李干斌;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治理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向峰;論契約型證券投資基金持有人利益的法律保護[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2 劉穎;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顯性激勵機制研究[D];湖南大學;2005年
3 鄧亮;證券投資基金契約結構論[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4 朱艷芳;論證券投資基金投資人利益的保護[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7年
5 洪宇;論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的義務與法律責任[D];黑龍江大學;2007年
6 楊光;基金管理人的最優(yōu)激勵合同設計與監(jiān)督機制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7 吳潔;我國投資基金顯性激勵機制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馬德約;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的信賴義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9 丁輝;論投資基金治理結構對基金持有人權益的保護[D];華東政法學院;2007年
10 王長港;民法視野下契約型證券投資基金法律問題研究[D];河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6580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zhqtouz/2658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