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資產支持證券的定價問題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4-27 20:02
【摘要】: 近年來,國內外理論界對資產證券化的相關問題已做了比較深入的研究,但對不良資產證券化的研究涉及較少,尤其對于不良資產支持證券的定價問題,幾乎沒有涉及。開展對不良資產支持證券定價問題的研究,不但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也是不良資產處置實踐的迫切需要。本文運用管理學、經濟學、會計學等相關理論,理論與實踐、定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針對我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實踐以及不良資產的特殊性,對不良資產支持證券的定價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著重研究了以下問題。 本文深入分析了不良資產支持證券與普通貸款資產支持證券定價的區(qū)別,闡述了不良資產支持證券定價的本質和核心內容,認為不良資產均為逾期貸款,不可能按照原先債務人和銀行簽訂的借款合同履約還款,更不會有提前償付的問題,無法也不需要通過建立提前償付模型來測算基礎資產預期的現金流量。不良資產支持證券償付所需資金完全來源于基礎資產產生的現金流。而證券化資產池的現金流是通過不良資產的處置來實現的,為了準確對擬證券化的不良資產進行定價,必須對基礎資產進行整理分類,設計科學的定價方法估算基礎資產的價值,然后合理預測各期的現金流量分布,科學評價證券化基礎資產的信用風險,估算資產支持證券的價值和發(fā)行規(guī)模。 對證券化資產池進行盡職調查是對資產支持證券進行定價的基礎。本文深入分析了盡職調查的內涵,闡述了盡職調查的操作程序、分析與評價方法。結合不良資產的特殊情況,構造了不良資產盡職調查的操作框架,分析了盡職調查在不良資產證券化運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學設計了不良資產盡職調查的操作程序和內容。 對不良資產證券化的風險研究是不良資產定價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本文深入研究了不良資產證券化過程中的風險與度量方法,討論了證券化的違約概率模型,探討了不良資產證券化的風險控制策略。 本文根據不良資產的特點,設計了不良資產支持證券定價的兩種思路,即模型估值和經驗估值。提出模擬處置法、因素分析法、分類定價法、外推定價法等四種不良資產支持證券的定價方法,構建了不良資產支持證券定價的方法體系和定價的技術框架。并深入研究了因素分析法、模擬處置法、外推定價法等三種證券化定價方法的技術思路、定價模型和操作程序。 金融不良資產的定價是一個國際性難題,目前國內外沒有成熟的方法。而不良資產支持證券的定價研究剛剛開始,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方面尚處于探索階段。論文肯定會有不少缺陷和遺漏,許多方面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對此寄希望后續(xù)研究和后來者對本研究的拓展。
【圖文】:
型(Credit Suisse, 1997) 以及 Mckinsey 的 Credit o, 1997)。在這些比較著名的信用風險管理模型ew)、信用風險價值模型和 Credit Metrics, 它們的用體系不完善的情況下, 沒有信用轉移矩陣, 著名的信用風險管理模型中,幾乎所有的信用模ortfolio View 模型對違約概率的預測是基于計量方。而 KMV 模型無需這一點。但是,KMV 模型此, 國際上已有的信用風險模型不能滿足需要, , 其中最適合的就是 KMV 模型(閻慶民,蔡紅組合管理者(Portfolio Manager)模型是使用收益率aR) 來最優(yōu)化一個信貸資產的組合,計算個別資于 Merton 于 1974 發(fā)表的論文 “關于公司債務974)。應用期權定價理論于有風險的貸款和債券期權(周開國,,2005)。如圖 5-1: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F830.9
本文編號:2642602
【圖文】:
型(Credit Suisse, 1997) 以及 Mckinsey 的 Credit o, 1997)。在這些比較著名的信用風險管理模型ew)、信用風險價值模型和 Credit Metrics, 它們的用體系不完善的情況下, 沒有信用轉移矩陣, 著名的信用風險管理模型中,幾乎所有的信用模ortfolio View 模型對違約概率的預測是基于計量方。而 KMV 模型無需這一點。但是,KMV 模型此, 國際上已有的信用風險模型不能滿足需要, , 其中最適合的就是 KMV 模型(閻慶民,蔡紅組合管理者(Portfolio Manager)模型是使用收益率aR) 來最優(yōu)化一個信貸資產的組合,計算個別資于 Merton 于 1974 發(fā)表的論文 “關于公司債務974)。應用期權定價理論于有風險的貸款和債券期權(周開國,,2005)。如圖 5-1: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F830.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開國;當代信貸風險度量模型及評析[J];南方金融;2005年07期
2 何家奎,彭日峰;資產證券化絕非不良資產證券化[J];華南金融研究;2003年02期
3 彭惠;不良資產證券化的交易結構分析[J];金融研究;2004年04期
4 閆建平;資產管理公司不良債權資產價值分析[J];科技與管理;2003年03期
5 閻慶民,蔡紅艷;中國銀行業(yè)不良資產證券化信用風險評價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5年08期
6 樓遠,胡旭陽,鄭一新,徐函;與“關于我國開展資產證券化的兩種觀點”商榷——兼論我國資產證券化啟動資產的選擇[J];投資研究;2000年06期
7 黎志成,艾毓斌;資產支持證券定價模型研究[J];武漢金融;2004年04期
8 趙魯平,劉浩;不良資產評估的問題、原因及對策分析[J];中國資產評估;2001年04期
9 孔曉湘;不良債權資產價值的估價基礎和方法[J];中國資產評估;2001年04期
10 張樹帆,金大鵬;不良資產的處置方式及評估方法[J];中國資產評估;2001年04期
本文編號:26426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zhqtouz/2642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