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方債可持續(xù)性研究——以澳大利亞地方政府融資模式為鑒
本文選題:地方債 + 債券市場; 參考:《南方金融》2014年09期
【摘要】:在我國金融機構(gòu)貸款規(guī)模收緊、項目投資收益有限、地方政府土地財政模式受到遏制以及舉新債償舊債壓力倍增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探索新的投融資模式、緩解地方債壓力成為當務之急。本文梳理了國內(nèi)有關地方債的研究成果,介紹了我國地方債的基本情況,分析其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隱患,在總結(jié)和借鑒澳大利亞地方政府融資經(jīng)驗的基礎上,提出了探索發(fā)展市政債券市場和創(chuàng)新地方政府融資模式的建議。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that the loan scale of our country'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s tightened, the project investment income is limited, the local government's land finance model is restrained, and the pressure of using the new debt to repay the old debt is multiplying, the local government explores the new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mode. Easing the pressure on local debt has become a top priority.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omestic research results on local debt, introduc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local debt in China, analyzes the hidden dangers of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ummarizes and draws 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local government financing in Australia.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municipal bond market and to innovate the financing mode of local government.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銀行無錫市中心支行;
【分類號】:F812.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奎明;;地方政府發(fā)行公債的思考[J];東北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2 時煒;王大樹;;地方政府債券的經(jīng)濟影響分析[J];財經(jīng)理論與實踐;2009年03期
3 張瀾;;中國地方政府債務融資的國際比較及啟示[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09年25期
4 賈康;;重視地方債形成的體制性原因[J];今日中國論壇;2011年08期
5 高奎明;;地方政府發(fā)行公債的必要性分析[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6 戈文魯;芮曄平;;我國地方政府債務現(xiàn)狀、成因與對策分析[J];濟寧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7 張瀾;;關于我國地方債務問題的幾點看法[J];全國商情(經(jīng)濟理論研究);2009年16期
8 郭凱;;地方債務背后的制度問題[J];中國新聞周刊;2011年25期
9 張萬鈞;;對巫溪縣財政擺脫債務困境的思考[J];重慶行政;2005年03期
10 趙彥華;;我國防控潛在地方債務危機風險的對策[J];經(jīng)濟研究參考;2011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鄒東濤;;中國地方債的治理對策[A];中國經(jīng)濟分析與展望(2011-2012)[C];2012年
2 周煉石;;中國地方分稅制的理論與實踐[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經(jīng)濟·管理學科卷)[C];2007年
3 劉衛(wèi)國;;論我國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缺陷及其風險防范[A];經(jīng)濟發(fā)展與管理創(chuàng)新--全國經(jīng)濟管理院校工業(yè)技術學研究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柯金川;張秋生;孟慶莉;;新經(jīng)濟形勢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分析[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管理專業(yè)委員會2009學術年會報告集[C];2009年
5 裴育;歐陽華生;;財政安全保障:基于地方債務風險防范的預警理論探討[A];江蘇省外國經(jīng)濟學說研究會2007年學術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7年
6 孫智;李飛;黃忠;;法律視野下地方政府自主發(fā)行債券的可行性初探[A];當代法學論壇(二0一一年第三輯)[C];2011年
7 裴育;丁德銘;劉素合;王景東;牟遙;;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及其化解問題研究[A];江蘇省外國經(jīng)濟學說研究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孫芳城;李松濤;;基于風險防范的地方政府債務會計體系構(gòu)建[A];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9 秋風;;對《“土地財政”的兩種模式——浙、陜的兩個案例研究》一文的評論[A];中國制度變遷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10 談鎮(zhèn);楊善奇;;發(fā)達國家債務危機的比較及對中國的啟示[A];江蘇省外國經(jīng)濟學說研究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趙飛飛;2011年地方債陸續(xù)下切:馳援中西部保障房建設[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11年
2 本報記者 史進峰;熱議地方債務剝離:重在與經(jīng)濟周期掛鉤[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11年
3 本報記者 張曉赫;地方債流標之痛[N];中國房地產(chǎn)報;2011年
4 包興安;首批地方債部分流標釋放四大信號[N];證券日報;2011年
5 梅雪榮;地方債“危機”凸顯 舉債機制需完善[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11年
6 本報記者 王月金;地方債償還機制待解[N];中國經(jīng)濟時報;2011年
7 本報記者 周小苑;夸大中國地方債有謀利之嫌[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
8 特約評論員 劉曉忠;地方債急需系統(tǒng)療法[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11年
9 記者 高國華;地方債管理措施漸次落實 城投債風險宜理性看待[N];金融時報;2011年
10 朱迅W,
本文編號:20181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zhqtouz/2018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