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舞弊三角理論識別的上市公司違規(guī)行為研究
本文選題:違規(guī)行為 + 壓力因素; 參考:《財會通訊》2014年27期
【摘要】:本文以2008-2012年我國滬市A股違規(guī)受到處罰的上市公司為樣本,運用舞弊三角理論檢驗了可能導致上市公司發(fā)生違規(guī)行為的壓力、機會和借口三大要素的顯著性。結(jié)果表明:流通股比例、國有股比例同上市公司是否發(fā)生違規(guī)顯著負相關(guān),資產(chǎn)負債率、董事會召開會議次數(shù)、審計意見類型與上市公司是否發(fā)生違規(guī)顯著正相關(guān)。
[Abstract]:Based on the sample of listed companies that were punished in Shanghai stock market from 2008 to 2012, this paper tests the significance of three factors, namely, pressure, opportunity and excuse, which may lead to illegal behavior of listed companies by using the theory of fraud triangl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rtion of circulating shares and the proportion of state-owned shares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whether the listed companies violate the regulations, the ratio of assets and liabilities, the number of meetings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and the type of audit opinions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whether the listed companies violate the regulations.
【作者單位】: 內(nèi)蒙古財經(jīng)大學會計學院;
【分類號】:F832.51;F275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7條
1 寧文昕;;保薦代表人、證券監(jiān)管與保薦質(zhì)量的提高[A];2012年度(第十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C];2012年
2 李嘉明;黃勤;蘇長江;;基于信號傳遞的舞弊審計[A];舞弊的防范與檢查論文匯編[C];2005年
3 孫青霞;賈瑞敏;韓傳模;;中國上市公司會計舞弊識別分析[A];中國會計學會會計基礎(chǔ)理論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專題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4 李永臣;田曉蕾;;財務報告舞弊的預警信息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2006年年會暨第19次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5 梅丹;;內(nèi)部控制、審計質(zhì)量與財務舞弊[A];中國會計學會2011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韓傳模;劉彬;;會計舞弊公司獨立審計質(zhì)量研究——基于處罰公告的博弈分析[A];中國會計學會會計基礎(chǔ)理論專業(yè)委員會2012年專題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7 趙順娣;;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識別的實證研究[A];2011年度中國總會計師優(yōu)秀論文選[C];201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小芳;財務舞弊公司董事會后續(xù)治理及其對外部審計的影響[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2 趙國宇;審計合謀的預警與防治對策的有效性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3 呂凡;上市公司違規(guī)處罰公告的信息含量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4 常國華;企業(yè)財務倫理的沖突與規(guī)制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5 曹利;中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特征的實證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6 夏云峰;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商品化生產(chǎn)論[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5年
7 鄭春美;公司治理中的會計治理對策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8 黎仁華;資本市場中舞弊行為的分析判定及其審計策略[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6年
9 唐國鐘;公司治理中的CFO角色研究[D];廈門大學;2005年
10 張國華;我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與公司治理機制關(guān)系的實證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茜;違規(guī)模型下的注冊會計師審計舞弊責任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2 陳修浩;基于經(jīng)濟學視角下管理舞弊導向?qū)徲嬔芯縖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3 孫淑珍;管理舞弊控制與盈余質(zhì)量[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4 張禮文;我國上市公司財務舞弊外部監(jiān)管探析[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5 楊計亮;我國上市公司財務舞弊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6 是文峰;上市公司收益質(zhì)量與財務報告舞弊的相關(guān)性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7 楊宏娜;我國上市公司財務舞弊識別的實證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8 胡曉云;后金融危機時期會計舞弊成因及應對策略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9 李莉;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識別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10 姚致萱;決策樹技術(shù)在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識別中的應用研究[D];天津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婁權(quán);財務報告舞弊四因子假說及其實證檢驗[D];廈門大學;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阮錦勤;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識別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2 陳凌;我國上市公司財務欺詐識別模型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5年
3 朱敏;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的識別方法及模型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7648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zhqtouz/1764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