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上市對財務柔性動態(tài)調整的影響研究
本文選題:財務柔性 切入點:交叉上市 出處:《東北財經大學》2016年博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近年來,伴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fā)展,外部環(huán)境發(fā)生著錯綜復雜的變化,面對這些無法預知的變化,企業(yè)需要保持財務上的反應和預防能力,以更好適應動態(tài)環(huán)境的變化。這種反應和預防的能力即企業(yè)的"財務柔性"。財務柔性是一項關系到企業(yè)發(fā)展的重要財務決策,能夠增強企業(yè)的融資能力,適當的儲備財務柔性可以避免企業(yè)陷入財務困境。相反,企業(yè)財務柔性儲備不足會造成由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外部融資成本過高;過度儲備財務柔性容易引發(fā)管理者與股東的代理問題。因此,企業(yè)如何保持合理的財務柔性水平是一個兼具理論和現實意義的話題。國內外學者針對財務柔性的影響因素、經濟后果等展開了研究,但是現有文獻對財務柔性相關問題的研究大多是基于靜態(tài)的視角,很少有學者考察企業(yè)是否存在目標財務柔性以及從動態(tài)的視角考察財務柔性自身的調整問題。而財務柔性作為企業(yè)的一項財務決策是不斷調整變化的。因此,有必要將財務柔性的研究上升到動態(tài)層次。本文在動態(tài)權衡理論的支撐下,構建財務柔性的動態(tài)研究框架,并基于此分析在財務柔性動態(tài)調整過程中交叉上市對其的影響,主要包括財務柔性的調整速度、偏離程度和調整方式。交叉上市作為資本市場上的一種重要現象,會影響企業(yè)的財務決策,進而影響到財務柔性。一方面,交叉上市具有治理效應,約束控股股東攫取控制權私利,緩解代理問題,降低代理成本,進而影響財務柔性。另一方面,交叉上市具有融資功能,為企業(yè)提供多層次的融資選擇,緩解融資約束,降低融資成本,進而影響財務柔性。現有文獻大多從靜態(tài)角度研究財務柔性相關問題,鮮有學者基于動態(tài)視角研究財務柔性的自身調整問題。因此,本文首先在動態(tài)權衡理論的支撐下構建財務柔性動態(tài)調整框架,然后驗證目標財務柔性的存在性,研究基于目標財務柔性的財務柔性動態(tài)調整,從動態(tài)角度詮釋了財務柔性的調整過程以及交叉上市對財務柔性動態(tài)調整的影響。如何科學有效地確定研究樣本和目標財務柔性的度量是研究交叉上市對財務柔性動態(tài)調整影響的重點和難點。針對交叉上市樣本的確定,本文采用Rosenbaum和Rubin(1983)提出的傾向得分匹配法(PSM)控制了我國企業(yè)境外上市的預選制度所帶來的內生性問題,采用一比一的配對方法確定非交叉上市公司樣本;針對財務柔性的度量,難點在于如何確定財務柔性的構成,本文借鑒曾愛民(2011)的研究,將財務柔性分為現金柔性和負債柔性。本文首先借鑒Byoun(2008)的研究找出影響目標財務柔性的公司特征變量,然后根據現有研究大多采用的擬合值法構建目標財務柔性,并試圖在此基礎上構建交叉上市影響財務柔性的動態(tài)調整模型。全文共由八章組成:第一章:緒論。本章介紹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義、相關概念界定、研究目標和內容、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研究的貢獻和創(chuàng)新等內容。第二章:文獻綜述。本章從三個主題對文獻進行綜述:一是財務柔性相關研究的回顧和梳理,包括財務柔性儲備方式和財務柔性動態(tài)調整:二是對交叉上市相關研究的回顧和梳理,主要包括交叉上市的治理效應和融資功能的研究;三是關于交叉上市與財務柔性動態(tài)調整關系研究的回顧和梳理,主要包括交叉上市的治理效應對財務柔性動態(tài)調整的影響和交叉上市的融資功能對財務柔性動態(tài)調整的影響。通過文獻綜述,可以厘清該領域的研究現狀和發(fā)展方向,通過梳理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掌握該領域的實證研究方法、相關變量度量,從而明確本文的研究內容和可能的創(chuàng)新之處。第三章:理論基礎。本章借鑒財務學、管理學、契約經濟學和信息經濟學的研究成果,將動態(tài)權衡理論作為貫穿全文的理論基礎,并用交叉上市相關理論、委托代理理論和融資約束理論等論述交叉上市影響財務柔性的作用機理,為后續(xù)實證研究奠定理論基礎。第四章:中國上市公司交叉上市的背景分析。首先介紹中國交叉上市公司的制度背景和現狀。然后,對交叉上市所在地進行分析,分為只在A股和H股兩地交叉上市和在A股、H股和N股三地交叉上市,得出A+H+N三地交叉上市的企業(yè)治理水平更高的結論。最后,對交叉上市模式進行分析,分為先H后A,AH同步和先A后H三種情況,并從理論上分析了先H后A和先A后H這兩種交叉上市模式的動因,得出我國先H后A的交叉上市模式是有歷史原因的,并且有政府主導因素,先A后H交叉上市模式才是未來理想的交叉上市模式,為后續(xù)實證研究奠定現實背景基礎。第五章:交叉上市與財務柔性調整速度。本文研究交叉上市對財務柔性調整速度產生的影響。首先,為了控制我國企業(yè)境外上市的預選制度所帶來的內生性問題,本文用傾向得分匹配法(PSM)找出交叉上市公司的匹配樣本。其次,借鑒曾愛民(2011)的研究來度量財務柔性。再次,用Opler(1999)的均值回歸模型驗證目標財務柔性的存在性。最后,借鑒Byoun(2008)的研究確定影響目標財務柔性的公司特征因素,從整體上研究交叉上市與財務柔性動態(tài)調整的關系;檢驗交叉上市所在地、交叉上市模式對財務柔性動態(tài)調整的影響;按照低于目標財務柔性水平和高于目標財務柔性水平將樣本分組,分別研究下偏、上偏時的交叉上市與財務柔性調整速度。研究發(fā)現,交叉上市對財務柔性總體調整速度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A+H+N三地交叉上市的公司財務柔性調整速度高于A+H兩地交叉上市的公司;"先外后內"交叉上市模式的公司財務柔性調整速度高于"先內后外"交叉上市模式的公司;在區(qū)分了調整方向后,下偏時的調整速度高于上偏時的調整速度。第六章:交叉上市與財務柔性偏離程度。本章在第五章擬合出來的目標財務柔性基礎之上研究交叉上市與財務柔性偏離程度的關系。首先從整體上檢驗交叉上市企業(yè)財務柔性的偏離程度。然后檢驗交叉上市所在地、交叉上市模式對財務柔性偏離程度的影響。最后按照低于目標財務柔性水平和高于目標財務柔性水平將樣本分組,分別研究下偏、上偏時的交叉上市對財務柔性偏離程度的影響。研究發(fā)現,交叉上市對財務柔性總體偏離程度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A+H+N三地交叉上市的公司財務柔性偏離程度低于A+H兩地交叉上市的公司;"先外后內"交叉上市模式的公司財務柔性偏離程度低于"先內后外"交叉上市模式的公司;在區(qū)分了調整方向后,下偏時的偏離程度低于上偏時的偏離程度。第七章:交叉上市與財務柔性調整方式。本章在調整速度、偏離程度的基礎上從現金調整方式和負債調整方式兩方面研究了交叉上市與財務柔性調整方式,構建Logit模型,檢驗交叉上市對財務柔性動態(tài)調整的作用路徑。為了進一步驗證何種調整方式起主要作用,本文在穩(wěn)健性檢驗的部分對現金柔性和負債柔性的調整速度分別進行回歸,并檢驗交叉上市對其的影響。研究發(fā)現,在公司趨向目標值調整財務柔性的過程中,現金調整方式和負債調整方式都是有效的,并且交叉上市顯著提高了企業(yè)通過增加或減少現金、增加或減少負債來進行財務柔性調整的可能性。其中,現金是主要的調整方式,這說明交叉上市影響財務柔性調整速度的主要路徑是現金調整方式。第八章:研究結論、政策建議與未來展望。本章主要概括全文的研究結論,并為上市公司合理調整財務柔性提供政策建議,同時指出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不足以及未來的研究的方向。本文的研究貢獻和可能的創(chuàng)新之處主要有三點:(1)豐富了財務柔性領域的研究內容目前學術界關于財務柔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財務柔性的影響因素和經濟后果研究,本文從交叉上市視角研究企業(yè)的財務柔性持有政策,將交叉上市的治理效應和融資功能進一步拓展到對企業(yè)財務柔性的影響,完善了交叉上市影響財務柔性動態(tài)調整的理論框架,系統(tǒng)闡述了它們之間的作用機理,厘清了它們之間的關系,豐富了財務柔性領域的理論和經驗研究。(2)拓寬了財務柔性的研究視角學術界目前大多是從靜態(tài)角度來研究財務柔性相關問題,主要集中于財務柔性的影響因素、度量方式和經濟后果,很少有從動態(tài)的視角來研究財務柔性的自身調整問題。而財務柔性包括現金柔性和負債柔性,國內外已有大量學者證實了現金持有動態(tài)調整和資本結構動態(tài)調整的存在性,并且現金持有、資本結構和財務柔性都屬于企業(yè)的財務決策,所以財務柔性也應該是一個動態(tài)調整的過程。本文以動態(tài)權衡理論作為貫穿全文的理論基礎,采用動態(tài)視角研究財務柔性動態(tài)調整,驗證目標財務柔性的存在性,并研究基于目標財務柔性的財務柔性動態(tài)調整,從動態(tài)角度詮釋了財務柔性的調整過程以及交叉上市對財務柔性動態(tài)調整的影響。(3)深入研究了財務柔性的調整方式國內外學者關于動態(tài)調整的研究大多只停留在調整速度的分析,缺乏深層次對調整方式的研究。本文在研究交叉上市對財務柔性調整速度、偏離程度的影響之后,進一步研究了交叉上市對財務柔性調整方式的影響,檢驗現金調整方式和負債調整方式哪一種是財務柔性調整的主要方式,豐富了財務柔性動態(tài)調整的調整路徑研究,為企業(yè)如何合理儲備財務柔性提供有益的參考。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財經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F275;F832.5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房林林;魏巍;;管理者過度自信與資本結構動態(tài)調整——速度與路徑視角的實證研究[J];財會月刊;2015年17期
2 舒海棠;萬良偉;;市場化水平、宏觀經濟周期與資本結構關系的實證研究——基于融資約束的差異性分析[J];金融與經濟;2015年01期
3 黃永華;;金融危機、財務彈性與企業(yè)資本結構調整——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證據[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4年08期
4 盧斌;曹啟龍;劉燕;;融資約束、市場競爭與資本結構動態(tài)調整——基于產業(yè)異質性的研究[J];產業(yè)經濟研究;2014年03期
5 馬春愛;張亞芳;;財務彈性與公司價值的關系[J];系統(tǒng)工程;2013年11期
6 董理;茅寧;;公司成熟度、剩余負債能力與現金股利政策——基于財務柔性視角的實證研究[J];財經研究;2013年11期
7 陳紅兵;連玉君;;財務彈性對企業(yè)投資水平和投資效率的影響[J];經濟管理;2013年10期
8 張會麗;陸正飛;;控股水平、負債主體與資本結構適度性[J];南開管理評論;2013年05期
9 董理;茅寧;;財務彈性問題前沿研究述評與未來展望[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3年04期
10 曾愛民;張純;魏志華;;金融危機沖擊、財務柔性儲備與企業(yè)投資行為——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管理世界;2013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黃輝;中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調整速度與調整路徑的實證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2 趙明勛;中國企業(yè)海外上市的公司治理效應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時龍龍;融資約束、財務柔性與公司績效[D];東北財經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6112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zhqtouz/1611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