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件中政府回應對公眾認知偏差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04-24 04:26
[目的/意義]通過實證研究政府回應對公眾認知偏差的影響,以為降低公共事件公眾認知偏差提供經驗證據和政策建議。[方法/過程]基于不同利益相關者視角,以中國大陸31個省份2008-2018年共341起公共事件為研究對象,構建政府回應對公眾認知偏差影響的動態(tài)面板數據模型,運用系統(tǒng)GMM法開展實證研究。[結果/結論]話語性回應對公眾認知偏差有顯著正向影響,加重了公眾認知偏差的程度;行動性回應對公眾認知偏差有顯著負向影響,降低了公眾認知偏差的程度;制度性回應對公眾認知偏差沒有顯著影響,與其回應周期較長密切相關。網民參與能夠降低公眾認知偏差的程度。首發(fā)媒體為網絡媒體時會增加公眾認知偏差的程度。研究從政府、媒體和網民視角為降低公眾認知偏差提出了政策建議。
【文章來源】:情報雜志. 2020,39(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8 頁
【文章目錄】:
0 引 言
1 理論構建與研究假設
1.1 話語性回應與公眾認知偏差
1.2 行動性回應與公眾認知偏差
1.3 制度性回應與公眾認知偏差
1.4 控制變量
1.4.1 網民參與對公眾認知偏差的影響
1.4.2 首發(fā)媒體的類型對公眾認知偏差的影響
1.4.3 公共事件類型對公眾認知偏差的影響
1.4.4 科層壓力對公眾認知偏差的影響
2 研究設計
2.1 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2.2 模型構建與變量測量
2.2.1 因變量
2.2.2 自變量與控制變量
3 結果分析
3.1 單位根檢驗
3.2 描述性分析與方差分析
3.3 基準參數估計
3.3.1 自變量
3.3.2 控制變量
4 結論與政策建議
4.1 政府視角
4.2 媒體視角
4.3 網民視角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研判、博弈與調適:“涉官”輿情政府回應彈性的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機理[J]. 原光,曹現強. 電子政務. 2019(09)
[2]話語制度主義:地方政府回應公眾意見的理論解釋——基于“意見-政策”連接理論的多案例比較分析[J]. 虞鑫. 新聞與傳播研究. 2019(05)
[3]“群體極化”之考辨[J]. 蔣忠波. 新聞與傳播研究. 2019(03)
[4]網絡群體性事件中輿情導向與政府回應的邏輯互動——基于“雪鄉(xiāng)”事件大數據的情感分析[J]. 文宏. 政治學研究. 2019(01)
[5]互聯網環(huán)境下公共政策傳播機制研究——基于公眾認知誤差的分析[J]. 王雷,易婷,任彥超.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1)
[6]公共事件網絡輿情偏差及影響因素研究述評[J]. 劉煥. 情報雜志. 2018(11)
[7]“涉官”網絡輿情中政府回應速度差異與影響因素分析——基于136個案例的實證研究[J]. 原光,曹現強,王兆立. 情報雜志. 2018(09)
[8]理解鄰避沖突中政府回應的差異化模式:基于城市治理的視角[J]. 孫小逸. 中國行政管理. 2018(08)
[9]媒介、網民、政府在輿情事件中的參與角色與作用研究——基于3600起輿情事件的實證分析[J]. 張旭陽,李丹珉,謝耘耕. 新聞界. 2018(06)
[10]網絡輿情信息傳播動力機制的比較研究[J]. 曾潤喜,陳創(chuàng). 圖書情報工作. 2018(07)
本文編號:3156673
【文章來源】:情報雜志. 2020,39(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8 頁
【文章目錄】:
0 引 言
1 理論構建與研究假設
1.1 話語性回應與公眾認知偏差
1.2 行動性回應與公眾認知偏差
1.3 制度性回應與公眾認知偏差
1.4 控制變量
1.4.1 網民參與對公眾認知偏差的影響
1.4.2 首發(fā)媒體的類型對公眾認知偏差的影響
1.4.3 公共事件類型對公眾認知偏差的影響
1.4.4 科層壓力對公眾認知偏差的影響
2 研究設計
2.1 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2.2 模型構建與變量測量
2.2.1 因變量
2.2.2 自變量與控制變量
3 結果分析
3.1 單位根檢驗
3.2 描述性分析與方差分析
3.3 基準參數估計
3.3.1 自變量
3.3.2 控制變量
4 結論與政策建議
4.1 政府視角
4.2 媒體視角
4.3 網民視角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研判、博弈與調適:“涉官”輿情政府回應彈性的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機理[J]. 原光,曹現強. 電子政務. 2019(09)
[2]話語制度主義:地方政府回應公眾意見的理論解釋——基于“意見-政策”連接理論的多案例比較分析[J]. 虞鑫. 新聞與傳播研究. 2019(05)
[3]“群體極化”之考辨[J]. 蔣忠波. 新聞與傳播研究. 2019(03)
[4]網絡群體性事件中輿情導向與政府回應的邏輯互動——基于“雪鄉(xiāng)”事件大數據的情感分析[J]. 文宏. 政治學研究. 2019(01)
[5]互聯網環(huán)境下公共政策傳播機制研究——基于公眾認知誤差的分析[J]. 王雷,易婷,任彥超.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1)
[6]公共事件網絡輿情偏差及影響因素研究述評[J]. 劉煥. 情報雜志. 2018(11)
[7]“涉官”網絡輿情中政府回應速度差異與影響因素分析——基于136個案例的實證研究[J]. 原光,曹現強,王兆立. 情報雜志. 2018(09)
[8]理解鄰避沖突中政府回應的差異化模式:基于城市治理的視角[J]. 孫小逸. 中國行政管理. 2018(08)
[9]媒介、網民、政府在輿情事件中的參與角色與作用研究——基于3600起輿情事件的實證分析[J]. 張旭陽,李丹珉,謝耘耕. 新聞界. 2018(06)
[10]網絡輿情信息傳播動力機制的比較研究[J]. 曾潤喜,陳創(chuàng). 圖書情報工作. 2018(07)
本文編號:31566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15667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