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決策問責的內(nèi)在邏輯及優(yōu)化策略
本文選題:決策問責 + 責任主體 ; 參考:《政治學研究》2017年03期
【摘要】:實現(xiàn)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建立以決策問責為核心的責任政府是關(guān)鍵。然而,當前中國以責任政府建設(shè)為目標的問責實踐卻呈現(xiàn)出“重執(zhí)行、輕決策”的特征,對決策失誤缺乏有效的責任追究,造成了決策失誤多發(fā)與決策問責缺乏并存的現(xiàn)象。從主體與責任的視角觀察,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決策責任主體的多元性形成了主體間的內(nèi)在張力,導致責任追究中的“多只手難題”;二是決策責任類型的多樣性形成了各責任類型的不同適用情形,導致責任追究中的“多責任混亂”。對此,應(yīng)當以明晰公共決策的責任主體和明確公共決策的責任類型為著力點,在厘清集體決策責任與個人決策責任界限的基礎(chǔ)上,通過建立科學的決策責任終身追究制度和責任倒查機制,實現(xiàn)決策問責制度的優(yōu)化重構(gòu)。
[Abstract]:To realize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and to establish a responsible government with decision-making accountability as the core is the key. However, at present, the practice of accountability aiming at the construction of responsible government in China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mphasizing execution, neglecting decision-making" and lacking effective responsibility investigation for decision-making mistakes, which results in the coexistence of frequent decision-making errors and lack of decision-making accountabilit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ubject and responsibility, there are two basic reasons for this phenomenon: first, the pluralism of the subject of decision-making responsibility forms the internal tension between the subjects, which leads to the "multi-hand problem"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responsibility; Second, the diversity of the types of decision-making responsibility forms the different applicable situations of each responsibility type, which leads to the confusion of multi-responsibility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responsibility. In view of this, we should focus on clarifying the responsibility subject of public decision-making and the type of responsibility of public decision-making, 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boundary between collective decision-making responsibility and individual decision-making responsibility.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cientific system of lifelong investigation of decision-making responsibility and a mechanism of responsibility inversion, the optimiz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decision-making accountability system can be realized.
【作者單位】: 深圳大學當代中國政治研究所;浙江大學中國地方政府創(chuàng)新研究中心;
【分類號】:D63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8條
1 劉麗娟;唐立山;;對我國責任政府建設(shè)的思考[A];服務(wù)型、責任型、法制型政府建設(shè)論文集(《吉林政報》2006·理論專刊)[C];2006年
2 于春賢;;建設(shè)責任政府的路徑選擇[A];服務(wù)型、責任型、法制型政府建設(shè)論文集(《吉林政報》2006·理論專刊)[C];2006年
3 閆越;朱艷麗;;吉林省責任政府建設(shè)研究[A];服務(wù)型、責任型、法制型政府建設(shè)論文集(《吉林政報》2006·理論專刊)[C];2006年
4 馬海龍;;試論責任政府的建設(shè)[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行政問責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07·理論?C];2007年
5 周敏凱;;試析責任政府的建設(shè)[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4年年會暨“政府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wù)”論文集[C];2004年
6 肖鋒;;我國責任政府建設(shè)機制的對策研究[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7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7年
7 韓兆柱;司林波;;論責任政府的中國化與中國特色[A];中國公共管理論叢2013年第1輯[C];2013年
8 丁生忠;;責任政府建構(gòu):政府改革的路徑選擇——基于寧夏經(jīng)驗的反思[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軍鵬;從公共事件看責任政府建設(shè)[N];學習時報;2008年
2 李廣智 執(zhí)筆;澳大利亞行政問責:以建設(shè)責任政府為目標[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11年
3 記者 倪琴 實習生 佟瑤 葉婭琴;中國社科院派員到我州調(diào)研政務(wù)公開和責任政府建設(shè)[N];紅河日報;2011年
4 漢川市人民政府市長 翁曄;加強政府投資監(jiān)管 推進責任政府建設(shè)[N];中國審計報;2013年
5 練洪洋;嚴厲問責方能培養(yǎng)責任政府[N];中國改革報;2008年
6 廣西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基地 許凌志;推進責任政府建設(shè)的有力保證[N];廣西日報;2009年
7 劉鍵;政府部門失職道歉制度出臺[N];深圳特區(qū)報;2007年
8 張曉晶 涂洪長;讓問責制為責任政府助力[N];宜春日報;2012年
9 本報評論員;深化制度設(shè)計 提高長效性[N];自貢日報;2012年
10 記者 趙蔓;把安全生產(chǎn)和責任政府建設(shè)結(jié)合起來[N];天水日報;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姚晨晨;新時期我國責任政府建設(shè)研究[D];華僑大學;2012年
2 申克;責任政府建設(shè)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年
3 劉璐;當代中國責任政府建設(shè)問題研究[D];河北大學;2015年
4 韓娜;我國責任政府建設(shè)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燕山大學;2009年
5 楊軍紅;新時期我國責任政府建設(shè)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6 王行宇;我國責任政府建設(shè)研究[D];鄭州大學;2004年
7 章莉;我國責任政府建設(shè)的制度設(shè)計[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8 徐真;我國責任政府建設(shè)對策的研究[D];吉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9 陳東;安徽省X鎮(zhèn)責任政府建設(shè)中的問題與對策[D];安徽大學;2011年
10 魯雅琴;人權(quán)視角下的責任政府建設(shè)研究[D];南昌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0034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003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