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社會”關系理論視野下社會治理的建構邏輯
本文選題:社會管理 + 社會治理; 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7年03期
【摘要】:社會治理是在國家與社會的關系變遷中成長起來的話語體系和社會建設活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以及"推進社會領域制度創(chuàng)新,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的治理目標。這既是對現(xiàn)實中國家與社會關系正當性的確認,也將進一步推進國家與社會關系的變遷和引領社會治理實踐創(chuàng)新。從社會管理走向社會治理是當前中國國家與社會關系的基本特征,"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便成為這一變遷的內在邏輯和現(xiàn)實路徑。實現(xiàn)"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的結構性基礎在于塑造政府、市場、社會邊界清晰而又良性互動的現(xiàn)代國家治理結構;動力機制在于激發(fā)社會組織活力;根本保障在于法治社會建設。
[Abstract]:Social governance is a kind of discourse system and social construction activity which grows up in the chang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 and society.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clearly put forward the governance goals of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ing ability" and "promoting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in the social field and speeding up the formation of a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social governance system". This is not only the confirmation of the legitimacy of the state and social relations in reality, but also the further promotion of the change of the state and social relations and the innovation of the practice of social governance. From social management to social governance i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current Chinese state and social relations. The social governance of "building and sharing together" becomes the internal logic and realistic path of this change. The structural foundation of realizing the social governance of "building and sharing together" lies in shaping the government, market, social boundary and benign interaction of modern national governance structure, the motive mechanism is to stimulate the vitality of social organization;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l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society ruled by law.
【作者單位】: 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期刊與年鑒管理處;
【基金】:河南省高等學校重點科研項目“公共政策視域下政府治理現(xiàn)代化的提升路徑研究”(16A63006)的研究成果
【分類號】:D63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丁志剛;;論國家治理能力及其現(xiàn)代化[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5年03期
2 李立國;;李立國: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 激發(fā)和釋放社會發(fā)展活力(節(jié)選)[J];中華環(huán)境;2015年Z1期
3 張振波;;論協(xié)同治理的生成邏輯與建構路徑[J];中國行政管理;2015年01期
4 張鳳陽;;科學認識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問題的幾點方法論思考[J];政治學研究;2014年02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任劍濤;;國家治理體系現(xiàn)代化的制度建構[N];深圳特區(qū)報;2014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邢宇宙;;協(xié)同治理視角下我國社會組織參與災害救援的實現(xiàn)機制[J];行政管理改革;2017年08期
2 劉華安;;綠色發(fā)展中的多元主體協(xié)同治理研究[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17年04期
3 李忠漢;劉普;;“國家——社會”關系理論視野下社會治理的建構邏輯[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7年03期
4 詹國彬;;結構轉換、權力互動與基層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以寧波市北侖區(qū)“三位一體”模式為個案的分析[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7年02期
5 張振波;金太軍;;風險社會視域中的國家治理模式轉型[J];江海學刊;2017年02期
6 熊家玲;郭偉;;城鎮(zhèn)污水處理PPP項目多元主體協(xié)同研究[J];天津城建大學學報;2017年01期
7 朱衛(wèi)卿;;中國共產黨領導社區(qū)協(xié)同治理的行動邏輯[J];領導科學;2017年05期
8 劉方亮;;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視閾中國家治理概念辨析[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01期
9 蘇玉;;全面深改中的公共危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J];淮陰工學院學報;2016年06期
10 楊興林;;關于國家治理研究的三個重要追問[J];新視野;2016年06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丁志剛;;論國家治理體系及其現(xiàn)代化[J];學習與探索;2014年11期
2 范如國;;復雜網絡結構范型下的社會治理協(xié)同創(chuàng)新[J];中國社會科學;2014年04期
3 張康之;;論主體多元化條件下的社會治理[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4年02期
4 丁志剛;;如何理解國家治理與國家治理體系[J];學術界;2014年02期
5 丁志剛;;全面深化改革與現(xiàn)代國家治理體系[J];江漢論壇;2014年01期
6 許耀桐;劉祺;;當代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分析[J];理論探索;2014年01期
7 沈承誠;;地方政府核心行動者的生成邏輯:制度空間與制度規(guī)引[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2年06期
8 張康之;;合作治理是社會治理變革的歸宿[J];社會科學研究;2012年03期
9 張康之;張乾友;;民主的沒落與公共性的擴散——走向合作治理的社會治理變革邏輯[J];社會科學研究;2011年02期
10 金太軍;袁建軍;;政府與企業(yè)的交換模式及其演變規(guī)律——觀察腐敗深層機制的微觀視角[J];中國社會科學;2011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理論視野》2001年第1—6期總目錄[J];理論視野;2001年06期
2 ;《理論視野》2004年第1—6期總目錄[J];理論視野;2004年06期
3 ;理論視野[J];長江論壇;2006年01期
4 ;理論視野[J];長江論壇;2006年04期
5 劉寧;;科學發(fā)展觀:馬克思主義理論視野的展示與啟迪[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08年02期
6 ;《理論視野》1999年第1—6期總目錄[J];理論視野;1999年06期
7 ;從災難中學習[J];共產黨員;2008年07期
8 ;《理論視野》2002年第1—6期總目錄[J];理論視野;2002年06期
9 ;《理論視野》2003年第1—6期總目錄[J];理論視野;2003年06期
10 ;理論視野[J];長江論壇;2006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都曉娟;;公正理論視野下的我國教練員激勵制度[A];第五屆全國青年體育科學學術會議、第二屆中國體育博士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8年
2 張云平;;組織理論視野下的政黨適應性方式探析[A];世界政黨格局變遷與中國政黨制度發(fā)展——中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理論研究會政黨理論北京研究基地論文集(第六輯)[C];2012年
3 王爾勃;;廣西文化共性模型與馬克思主義理論視野[A];馬列文論研究——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十九屆、二十屆、二十一屆、二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省委黨校教授 成兆文;中國夢廣闊的理論視野[N];甘肅日報;2013年
2 安徽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zhí)筆:汪青松);開拓理論視野 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N];光明日報;2003年
3 統(tǒng)籌策劃 本刊編輯部 撰稿 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 王君琦;2013年理論視野中的熱詞新語[N];北京日報;2013年
4 記者 郭曉靜;市發(fā)改委領會精神實質 扎實推進工作[N];重慶日報;2006年
5 楊根虎;全面提升紀檢監(jiān)察隊伍公信力[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08年
6 青連斌;新的理論視野[N];人民日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朱立新;結構功能理論視野下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劉竣;馬克思主義就業(yè)理論視野下大學生就業(yè)問題的研究[D];東華理工大學;2016年
2 楊瑞;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視野下我國基層協(xié)商民主建設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6年
3 彭晶;PYD理論視野下外來務工子女成長成才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6年
4 邢小麗;多維理論視野下的宗教發(fā)展趨勢研究[D];燕山大學;2016年
5 鐘紅敏;馬克思解放理論視野中我國少數(shù)民族權利研究[D];中南大學;2014年
6 賈宏福;交往行動理論視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7 黃瑾;社會建構理論視野中的幼兒園數(shù)學活動個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0000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000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