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邊國家的民族問題及其對中國國家安全的影響
本文選題:周邊國家 + 民族問題��; 參考:《現(xiàn)代國際關(guān)系》2017年06期
【摘要】:在國際社會中,一國自身和內(nèi)部的民族問題,在內(nèi)外因素的作用下很容易擴散到國境之外,影響到別國的國家安全,從而形成"外溢效應"。當前,周邊國家民族問題對中國國家安全產(chǎn)生切實影響的類型主要有國內(nèi)民族沖突、跨界民族問題、移民類問題和"三股勢力"合流四種,其"風險外溢"類型按影響程度強弱可分為"滲入型""跳板型""溢出型""移民型"和"侵擾型"五類。周邊地區(qū)民族問題的差異性對中國國家安全產(chǎn)生不同影響,必須抓住各問題的核心因素制定針對性政策。
[Abstract]: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 country's own and internal national problems can easily spread beyond its border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thus forming a "spillover effect" on the national security of other countries. At present, the types of ethnic problems in neighboring countries that have a real impact on China's national security are mainly domestic ethnic conflicts, cross-border ethnic problems, immigration problem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ree forces". The types of risk spillover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ive types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infiltration type, springboard type, overflow type, immigrant type and intrusive type. The differences of ethnic problems in the surrounding areas have different influences on China's national security, so we must grasp the core factors of these problems and formulate targeted policies.
【作者單位】: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zhàn)略研究院;中共中央黨校國際關(guān)系與國家統(tǒng)一研究室;
【基金】:2015年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shè)工程《民族問題若干重大基礎(chǔ)理論研究》子課題“周邊國家的民族情勢與我國的民族關(guān)系和國家統(tǒng)一”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633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6條
1 李晨陽;;緬北烽煙再起的思考[J];世界知識;2016年24期
2 王偉;;跨界民族問題的形成、表現(xiàn)及影響[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4年01期
3 蘇曉暉;;緬甸“民地武”問題對中緬關(guān)系的影響[J];當代世界;2013年04期
4 高汝東;宋德志;;跨界民族視角下新疆應對非傳統(tǒng)安全威脅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J];塔里木大學學報;2011年01期
5 陳衍德;彭慧;;當代東南亞民族關(guān)系模式探析[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6 孫代堯;解釋民族沖突的三種理論圖式[J];貴州民族研究;1999年03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雷義均;戴平云;段其發(fā);劉阿睢;陶明;;鄂西-湘西北地區(qū)鉛鋅礦礦源層對鉛鋅礦床產(chǎn)出定位的制約[J];桂林理工大學學報;2013年01期
2 劉勁松;鄒先武;湯朝陽;崔森;夏杰;甘金木;趙武強;金世超;;湘西黔東地區(qū)鉛鋅礦床與古油藏關(guān)系初探[J];華南地質(zhì)與礦產(chǎn);2012年03期
3 湯朝陽;鄧峰;李X;王國強;段其發(fā);鄒先武;趙武強;金世超;;湘西-黔東地區(qū)早寒武世沉積序列及鉛鋅成礦制約[J];大地構(gòu)造與成礦學;2012年01期
4 田世洪;楊竹森;侯增謙;劉英超;宋玉財;王富春;薛萬文;;青海玉樹東莫扎抓鉛鋅礦床S、Pb、Sr-Nd同位素組成:對成礦物質(zhì)來源的指示[J];巖石學報;2011年07期
5 李志丹;薛春紀;張舒;石海崗;王思程;;新疆西南天山霍什布拉克鉛鋅礦床地質(zhì)、地球化學及成因[J];礦床地質(zhì);2010年06期
6 楊勇;羅泰義;黃智龍;楊竹森;田世洪;錢志寬;;西藏納如松多銀鉛礦S、Pb同位素組成:對成礦物質(zhì)來源的指示[J];礦物學報;2010年03期
7 王立強;顧雪祥;程文斌;唐菊興;鐘康惠;劉曉吉;;西藏蒙亞啊鉛鋅礦床S、Pb同位素組成及對成礦物質(zhì)來源的示蹤[J];現(xiàn)代地質(zhì);2010年01期
8 李強;王曉虎;;揚子北緣震旦系鉛鋅礦床成礦地質(zhì)特征及成礦模式[J];資源環(huán)境與工程;2009年01期
9 楊弘忠;易點文;周慶磊;周瑞波;;重慶渝東南地區(qū)鉛鋅礦礦床成因淺析[J];四川地質(zhì)學報;2008年03期
10 沈能平;彭建堂;袁順達;張東亮;胡瑞忠;;湖北徐家山銻礦床鉛同位素組成與成礦物質(zhì)來源探討[J];礦物學報;2008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郝時遠;20世紀世界民族問題的消長及其對新世紀的影響[J];世界民族;2000年01期
2 劉文秀;從冷戰(zhàn)后的民族問題看“人道主義干預”[J];現(xiàn)代國際關(guān)系;2000年11期
3 張月明;《蘇聯(lián)民族問題與聯(lián)盟解體》評介[J];聊城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4 蒲躍;從實際出發(fā)充分認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民族問題[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5 肖磊;譜寫21世紀世界民族問題研究的新篇章——評介《全球民族問題大聚焦》[J];現(xiàn)代國際關(guān)系;2001年06期
6 李德洙;觀察和研究民族問題必須要有新視角[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7 趙靜;試論中國共產(chǎn)黨成功解決民族問題的道路[J];桂海論叢;2001年S1期
8 毛公寧;對當今世界民族問題和我國民族問題的若干思考[J];西北民族研究;2002年01期
9 王新剛;世紀之交世界民族問題及其對我國的影響[J];人文雜志;2002年06期
10 侯曉星;芻議民族問題概念的內(nèi)涵[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杜偉;;我國民族問題面臨的挑戰(zhàn)及對策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與轉(zhuǎn)變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10·�?�2)[C];2011年
2 熊坤新;;處理民族問題必須遵循民族發(fā)展規(guī)律[A];當代中國民族宗教問題研究(第8集)[C];2014年
3 吳宗金;;依法執(zhí)政與民族問題[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輯)[C];2006年
4 蘇鵬;;從民族與國家矛盾關(guān)系中探析我國西部地區(qū)民族問題的解決途徑[A];“新一輪西部大開發(fā)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shù)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10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葉江;;對“民族問題的實質(zhì)是階級問題”論斷的再思考——以群體認同為視角的考察[A];第九屆中國世界民族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6 關(guān)桂霞;張和平;;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民族問題理論的新發(fā)展[A];改革 求實 創(chuàng)新——青海省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20周年優(yōu)秀論文集[C];1998年
7 馬明忠;;新時期我國民族問題理論的發(fā)展[A];改革 求實 創(chuàng)新——青海省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20周年優(yōu)秀論文集[C];1998年
8 孫秋云;朱紹華;;城市民族問題:21世紀中國民族學研究的重要課題[A];民族學研究第十二輯——中國民族學學會第六屆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97年
9 王希恩;;西部大開發(fā)中的民族問題趨向淺析[A];中國民族理論學會第六屆理事會、第七次全國民族理論學術(shù)討論會暨第九次顧問座談會論文集[C];2000年
10 牟鐘鑒;;民族問題與宗教政策[A];宗教與民族(第壹輯)[C];2002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郭新;什么叫做民族問題?民族問題具有哪些特點?[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
2 鐘民研;全球化給世界民族問題注入新特點[N];中國民族報;2007年
3 青覺;民族問題的內(nèi)涵與中國當代民族問題[N];中國民族報;2008年
4 本報記者 李博 潘啟雯;民族問題:構(gòu)建現(xiàn)代國家的“一道坎”[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5 金炳鎬;民族問題概念:民族工作的理論依據(jù)(二)[N];中國民族報;2011年
6 鐘聲;東南亞民族問題不容忽視[N];人民日報;2012年
7 王希恩;發(fā)展仍是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關(guān)鍵[N];中國民族報;2013年
8 本報記者 朱羿;民族問題需多學科立體研究[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9 李德洙;觀察和研究民族問題必須要有新視角[N];貴州民族報;2013年
10 李冠杰 上海外國語大學英國研究中心;公投不是解決民族問題唯一途徑[N];東方早報;201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張麗娟;地緣政治視野下中亞民族問題對中國新疆民族關(guān)系的影響[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2 陳燁;轉(zhuǎn)型與發(fā)展:民族問題與政治穩(wěn)定[D];中央民族大學;2003年
3 裴圣愚;非洲薩赫勒地帶民族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4 孫軍;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早期進程研究(1921-1938)[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5 林鈞昌;城市化進程中的城市民族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6 李玉偉;內(nèi)蒙古實現(xiàn)民族區(qū)域自治的理論與實踐[D];內(nèi)蒙古大學;2004年
7 余建華;民族主義、國家結(jié)構(gòu)與國際化——南斯拉夫民族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杜偉;我國民族問題面臨的挑戰(zhàn)及對策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1年
2 李嬋玲;蘇聯(lián)推行民族融合的教訓對我國處理民族問題的啟示[D];云南大學;2013年
3 沈啟敏;論憲法對民族問題的回應[D];華東政法大學;2015年
4 李華興;毛澤東關(guān)于解決民族問題的思想研究[D];西藏大學;2016年
5 辛吉樂;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chǎn)黨關(guān)于民族問題理論創(chuàng)新[D];內(nèi)蒙古工業(yè)大學;2016年
6 龔軍靜;國民政府時期“西北開發(fā)”考察行記中的民族問題與國族建構(gòu)[D];北方民族大學;2016年
7 吳l,
本文編號:18123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812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