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過程的模糊性及其策略模式——理解國家治理的復雜性
本文選題:模糊性 切入點:清晰性 出處:《學!2017年06期
【摘要】:政策是社會的權威性規(guī)則,也是社會的公共信息。政策過程也是信息過程,各個環(huán)節(jié)都離不開搜集、處理和利用相關信息。國家積極獲取關于社會事實的信息,以實現(xiàn)政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但與表面的條理化、清晰性和準確性相反,實際的政策過程充滿了模糊性,處于清晰與模糊光譜的某個節(jié)點上。模糊性是政策過程所難以避免的,既能產生積極的治理效應,也會帶來大量潛在問題。模糊性在政策實踐中會引致不同層級政府不同的行動策略,形成不同的政策過程模式。不同的策略嵌入在不同的政策情境中,形成了復雜的關系網絡,使政策過程呈現(xiàn)出高度的模糊性,為理解國家治理的復雜性提供了重要啟示。
[Abstract]:Policy is the authoritative rule of society, and it is also the public information of society. The policy process is also an information process. Each link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collecting, processing and utilizing relevant information. The state actively obtains information about social fact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democratization and scientization of the policy, but contrary to the apparent regularity, clarity and accuracy, the actual policy process is full of fuzziness. At a point where the spectrum is clear and fuzzy. Fuzziness is inevitable in the policy process and can have a positive governance effect. Fuzziness can lead to different action strategie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government in policy practice and form different policy process models. Different strategies are embedded in different policy situations and form a complex network of relationships. The policy process presents a high degree of fuzziness and provide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complexity of national governance.
【作者單位】: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現(xiàn)代國家的治理技術及其運作邏輯研究”(項目號:15BZZ036)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63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盛馨蓮;;網絡環(huán)境下公民參與政策過程的問題與對策[J];東南學術;2007年04期
2 朱德米;;政策過程的民主化[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3 孫發(fā)鋒;;公民社會影響政策過程的應然條件[J];云南社會科學;2010年03期
4 王禮鑫;楊濤;;當代中國政策過程中的政策否決現(xiàn)象探析[J];浙江社會科學;2010年08期
5 馬潤凡;;公民社會影響政策過程的特點[J];黨政論壇;2010年09期
6 秦建輝;;我國公民參與政策過程的障礙及對策[J];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7 周紅;;認識政策過程中的兩難:政策失靈的又一視角[J];東岳論叢;2011年07期
8 劉海波;靳宗振;;政策過程與政策質量[J];科學與社會;2011年03期
9 朱光喜;;中國“政策試驗”研究:議題、意義與展望——以政策過程為中心視角[J];廣東行政學院學報;2013年04期
10 韓博天;奧利佛·麥爾敦;石磊;;規(guī)劃:中國政策過程的核心機制[J];開放時代;2013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李慶鈞;;政策過程中公民參與的作用及其限制性因素分析[A];2007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下)[C];2007年
2 何華兵;;政策過程理論回顧與展望——文獻述評[A];“構建和諧社會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公民社會的興起對政策過程的影響研究”負責人 霍海燕;公民影響國家決策之三大趨勢[N];民主與法制時報;2011年
2 華南師大政治與行政學院講師、博士 阮思余;政府叫停應遵行什么程序[N];東莞日報;2012年
3 真言;“行政短路”助長部門不作為[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春城;倡導聯(lián)盟框架:解析和應用[D];吉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郝志杰;政策過程視角下的“實事項目”研究[D];中共上海市委黨校;2016年
2 羅夢菊;非正式主體對縣域治理的影響研究[D];湖南大學;2015年
3 董江楠;公共政策干預有效性提升的路徑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6年
4 鄧華;公共政策過程的博弈分析[D];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
5 陶瑞;網絡輿論對政策過程的影響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0年
6 楊江林;利益集團對政策過程影響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4年
7 曹媛媛;信息過程與政策過程同構研究[D];云南大學;2014年
8 蔣花;行政問責的文本分析與問題審視[D];上海交通大學;2013年
9 王麗麗;風險社會境遇中的政策風格初論[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10 彭岷舸;基于政策工具理論的攤販監(jiān)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6754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675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