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復議的基本制度_計生行政復議制度包括_完善行政復議委員會制度研究
本文關鍵詞:行政復議制度比較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山東大學》 2011年
完善行政復議委員會制度研究
國鵬
【摘要】:本文所探討的行政復議委員會是指國務院法制辦在全國開展的行政復議委員會試點,探索對行政復議制度進行改革,以期將行政復議制度進行重構的一項制度。行政復議制度作為一項重要的法律制度,不僅在實踐中起著監(jiān)督和保障行政機關依法行政,還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利予以救濟,消除和化解行政爭議,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這一重要的權利救濟制度在實踐中的效果并不理想,通過進行行政復議委員會試點,將對行政復議制度改革進行探索,這一進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通過深入分析,對行政復議委員會制度從價值定位、功能定位、配套制度等方面予以完善,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予以充分保障,從而將其重構為重要的行政救濟制度。本文運用歷史研究、比較研究等分析方法,分析開展行政復議委員會改革的背景,并針對發(fā)展模式、存在問題,重點對完善行政復議委員會制度進行論述。除引言和結語外,本文共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對開展行政復議委員會制度改革的背景進行分析。從行政復議面臨的新形勢出發(fā),在深入分析行政復議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探討了改革行政復議制度的客觀需要,從而為行政復議委員會制度改革提供了歷史和現(xiàn)實背景,揭示了行政復議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對我國各地開展的行政復議委員會試點模式進行比較研究。通過對現(xiàn)行60個試點單位具有代表性的黑龍江、北京、山東三個典型模式予以比較研究,以期對以行政復議委員會為核心重構行政復議制度的改革有借鑒意義。 第三部分在對三種模式分析的基礎上,重點從正、反兩方面來研究行政復議委員會試點工作,對其予以全面分析。從理論和實踐上,分析了行政復議委員會制度所取得的實際成效,見證試點改革符合行政復議制度的發(fā)展方向。而因為種種原因,又導致了試點中存在諸多問題,特別是法律障礙、定位不清晰等,嚴重影響了行政復議委員會制度作用的發(fā)揮。通過分析,為完善行政復議委員會制度提供參考。 第四部分通過前面對行政復議制度的解析,在此基礎上,以行政復議委員會制度核心對行政復議制度進行重構。首先對其價值和功能予以定位,為其改革奠定價值基礎。然后,對行政復議委員會的機構架設和人員構成予以設想,對其職權予以明確和劃分。核心制度的架設完成后,還需要一系列的配套制度,來保證這一新的制度架設能夠正常運轉,包括擴大受案范圍、復議前置、聽證回避制度、職業(yè)化路徑等等。通過這一系列的制度重構,對行政復議委員會制度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D922.1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胡萍;我國行政復議委員會制度研究[D];蘇州大學;2013年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楊宇,曾昕;我國行政復議法中法律責任機制的缺失與完善[J];理論觀察;2005年04期
2 王書庵;;對完善我國行政復議制度的思考[J];社科縱橫(新理論版);2010年02期
3 章志遠;論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之程序銜接[J];行政法學研究;2005年04期
4 李保臣;;以人為本 理性看待 審慎化解——憲政視角下的群體性事件[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汪玉凱;[N];學習時報;2009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述紅,黃仕紅;應對WTO挑戰(zhàn)的司法審查制度改革[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02期
2 汪銳;;行政法的和諧價值及其實現(xiàn)[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1期
3 凌小鳳;胡渠凡;梁東鵬;;論國家權力架構下的司法權與行政權獨立性及其關聯(lián)[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01期
4 章劍生;;論行政立法程序[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2年01期
5 陳彤;;管制抑或競爭:選擇權應該交給誰?——探析“州政府行為豁免原則”背后的問題意識[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1期
6 張娟;;完善地方人大常委會對規(guī)范性文件備案制度的法律思考[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9年02期
7 陳宏光;梁亮;;政府法治理論的創(chuàng)新思維——評《中國特色政府法治論研究》[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1期
8 田飛龍;;中國村民自治的研究現(xiàn)狀與理論新思路[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1年01期
9 湯儷瑾;;論政府誠信[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10 陳靜;;他者倫理視域中的當代人際和諧建設研究[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婧;;規(guī)則尊重與城市公共秩序文明的構建[A];北京精神:構建精神家園 提升文化軟實力——第五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李澤明;;人民監(jiān)督員制度研究[A];首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5年
3 白云;;和諧社會下我國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創(chuàng)新思想·科學發(fā)展·構建和諧——黑龍江省首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冊[C];2008年
4 田海平;;憲政倫理的問題意識與政治擔當[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5 楊軍劍;;公眾參與在社會穩(wěn)定中的作用——以鄭州的社會管理實踐為例[A];2011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6 戴治勇;;信息與法律[A];2005年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5年
7 黃凱南;;秩序擴展與停滯:社會結構與個體能動的交互作用[A];2006年度(第四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8 何東霞;;法經(jīng)濟學——一個法律的經(jīng)濟效率視角[A];2010年度(第八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上冊)[C];2010年
9 蔣婷;;行政執(zhí)行過程中的公民權益維護問題分析[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10 孫遠太;;從分化到合作:當代社會建設的政治意蘊[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饒傳平;論近代中國憲法中基本權利條款之演變(1908-1947)[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姜海光;國有控股企業(yè)所有權邊界與財務戰(zhàn)略取向[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3 顧遠飛;市場化環(huán)境下的大學運行邏輯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4 張偉;經(jīng)濟福利測度:理論分析與中國經(jīng)驗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5 崔傳斌;我國煙草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效率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6 張雪樵;經(jīng)濟行政權法律監(jiān)督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劉宇;從臣民到公民[D];南開大學;2010年
8 劉自學;論政治哲學范式的演進[D];南開大學;2010年
9 張富田;權力和權力博弈推動的平滑轉型[D];南開大學;2010年
10 王賀東;不確定性、能力與企業(yè)制度[D];南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志科;我國農(nóng)村集體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張兵;我國農(nóng)產(chǎn)品質(zhì)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3 殷會玲;論行政訴訟原告資格[D];河北大學;2007年
4 趙琰;組織與個體互為塑造關系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5 李菲;行政壟斷若干問題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6 喬淑惠;隱私權憲法保護問題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7 王沖;司法賠償制度要論[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8 曹楠;行政強制執(zhí)行初探[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9 楊晰策;大學生權利救濟[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10 孫會麗;論稅務行政復議制度[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同被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章志遠;;行政復議困境的解決之道[J];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8年01期
2 郭銳林;;行政復議委員會制度若干問題探析[J];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3 徐瑩;;對行政復議法修改的若干思考[J];法制博覽(中旬刊);2012年11期
4 金國坤;;行政復議委員會:行政復議困局的突破口[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5 孫峰;楊帆;;論行政復議委員會的改革路徑[J];理論月刊;2012年05期
6 黃學賢;;關于行政復議委員會的冷思考[J];南京社會科學;2012年11期
7 唐璨;;我國行政復議委員會試點的創(chuàng)新與問題[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8 高玉華;甄翔宇;;論如何提高行政復議公信力[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9 應松年;;把行政復議制度建設成為我國解決行政爭議的主渠道[J];法學論壇;2011年05期
10 莫初明;;論我國行政復議機構的法律獨立性[J];行政與法;2008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吳海苗;行政復議委員會制度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2 丁玲露;我國行政復議委員會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3 李延超;我國行政復議委員會模式建構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4 趙雯;中日韓行政復議制度比較研究——從借鑒的角度[D];山西大學;2009年
5 彭勝;論我國行政復議委員會機制的完善[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汪洋;;群體性事件處置機制和治理對策[J];法制與社會;2008年30期
2 ;2006年發(fā)生超過9萬起 群體性事件增加趨勢明顯[J];領導決策信息;2008年36期
3 劉飛;;行政復議體制改革的模式及路徑探析[J];前沿;2007年09期
4 許章潤;;多元社會利益的正當性與表達的合法化——關于“群體性事件”的一種憲政主義法權解決思路[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5 金玲;呂波;謝騰飛;朱晏辰;;大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指導方法[J];中國科技信息;2008年20期
6 陳少鋒;;關于構建我國行政公開法律救濟制度的思考[J];行政與法;2007年06期
7 范金鵬;;論我國行政復議改革中的行政化和司法化[J];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研究生學報;2006年05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行政復議委員會試點工作的通知[J];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報;2009年17期
2 謝嵐英;我國行政復議管轄體制的缺陷與重構[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3 ;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成立鄭州市行政復議委員會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J];鄭州市人民政府公報;2009年07期
4 周玉華;李延超;;論行政復議制度的改革——兼論《哈爾濱市行政復議規(guī)定》的立法特色[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5 周玉華;李延超;;論行政復議制度的改革與探索——兼論《哈爾濱市行政復議規(guī)定》的立法特色[J];行政與法;2009年10期
6 金國坤;;行政復議委員會:行政復議困局的突破口[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7 ;國土資源行政復議規(guī)定[J];國土資源通訊;2009年22期
8 石佑啟,王成明;論我國行政復議管轄體制的缺陷及其重構[J];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04年01期
9 莫初明;;論我國行政復議機構的法律獨立性[J];行政與法;2008年01期
10 吳海苗;;我國行政復議組織的缺陷及重建[J];淮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越;;修訂行政復議法正當其時[A];財產(chǎn)權與行政法保護——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鄭軍;王小紅;;英國行政裁判所的改革歷程及其啟示——兼論我國行政復議委員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第20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郝建華;;英法行政復議制度給我們的啟示[A];規(guī)劃·規(guī)范·規(guī)則——第六屆中國律師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4 李曉春;;對我國行政爭議解決機制的現(xiàn)狀評估及對策報告[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行政問責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07·理論?C];2007年
5 馬麗莉;;完善環(huán)境行政復議制度,促進生態(tài)文明[A];生態(tài)文明與環(huán)境資源法--2009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6 ;挑戰(zhàn)自我 創(chuàng)新奮進 服務大局[A];黑龍江省社科工作經(jīng)驗交流會材料匯編[C];2010年
7 占云發(fā);葉蕾;;從董必武法學思想看人民法院涉訟信訪問題的理性求解[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輯)[C];2008年
8 王克穩(wěn);;論房屋拆遷行政爭議的司法審查[A];修憲之后的中國行政法——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9 奚曉明;;在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年會上的發(fā)言[A];中國行政法之回顧與展望——“中國行政法二十年”博鰲論壇暨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10 張步洪;;當代中國行政法發(fā)展走向[A];中國行政法之回顧與展望——“中國行政法二十年”博鰲論壇暨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李立;[N];法制日報;2008年
2 記者 高加平;[N];泰州日報;2008年
3 楊婧;[N];江陰日報;2009年
4 記者 蘇小紅 實習生 葉凱嵐 通訊員 羅旭東;[N];中山日報;2009年
5 記者 高靜 實習生 呂亞茹;[N];廊坊日報;2009年
6 記者 錢蘭;[N];泰州日報;2009年
7 首席記者 蘇小紅 通訊員 羅旭東;[N];中山日報;2009年
8 傅信;[N];汕頭日報;2010年
9 ;[N];濟南日報;2011年
10 記者 孫燕;[N];濟寧日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書筍;中國選舉制度中的權利救濟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蔡文斌;行政訴訟先行程序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3 郝明金;行政行為可訴性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4 尹志強;論民事權利在私法中的救濟[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5 王韶華;民事訴訟制度和行政訴訟制度比較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6 程春華;破產(chǎn)救濟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7 于兵;私權救濟的時間限度[D];吉林大學;2005年
8 王福祥;破產(chǎn)法理念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9 賀榮;行政糾紛解決機制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10 李卓;公益訴訟與社會公正[D];吉林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國鵬;完善行政復議委員會制度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2 丁玲露;我國行政復議委員會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3 李延超;我國行政復議委員會模式建構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4 潘修文;論我國行政復議委員會制度的試點改革[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5 胡萍;我國行政復議委員會制度研究[D];蘇州大學;2013年
6 靳若男;行政復議委員會制度設計[D];黑龍江大學;2012年
7 彭勝;論我國行政復議委員會機制的完善[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8 吳海苗;行政復議委員會制度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9 周進;論我國行政復議委員會制度的構建與完善[D];西南政法大學;2012年
10 彭紅彬;我國行政復議機構的反思與重構[D];江西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關鍵詞:行政復議制度比較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041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04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