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接入管理的城市綜合體內外交通銜接技術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4-10 21:56
【摘要】:隨著城市化過程中土地開發(fā)程度日益增大,作為地塊的重要組成,城市綜合體對周圍道路交通的影響逐漸凸顯。城市綜合體從多個角度影響城市交通,其中以城市綜合體內外交通銜接空間為交通影響的關鍵要素。目前城市綜合體內外交通銜接空間研究尚有不足,多表現為獨立的內部空間和外部空間交通分析,鮮見內部與外部交通銜接理論。為降低城市綜合體交通影響,提高綜合體銜接空間的車流通行效率,本文基于接入管理技術,利用微觀交通分析,提出了城市綜合體內外交通銜接技術。具體研究工作如下:(1)城市綜合體出入口選址研究:本文通過實測數據,在深入分析了綜合體出入口和綜合體上下游市政道路交通流特性的基礎上,建立了綜合體內外銜接區(qū)域交通元胞自動機模型。之后通過Matlab建模仿真,繪制出入口影響下干道車流時空圖,進而標定了出入口影響區(qū)范圍。最后,綜合考慮綜合體出入口影響區(qū)和選址約束條件,提出了出入口選址方法。(2)城市綜合體出入口幾何要素設計:通過分析車輛偏移度下駕駛員感知操作行為的出入口通行能力影響,考慮駕駛員閉環(huán)反饋心理構建了出入口最小寬度計算方法,并通過研究出入口右轉車合流過程,建立了基于可插車間隙分析的出入口最大寬度算法。結合車輛轉彎軌跡分析,利用車輛穩(wěn)定性控制原理,推導綜合體出入口轉彎半徑公式;谏鲜瞿P,以延誤為指標,建立綜合體出入口寬度和轉彎半徑相關性優(yōu)化模型。(3)城市綜合體銜接干道交通協調控制方法研究:在出入口空間布局與設計的基礎上,定量分析了綜合體出入口轉彎車輛對干道車流的阻滯延誤,提出考慮出入口影響區(qū)范圍的滯留排隊算法,進而給出綜合體銜接干道的協調控制參數優(yōu)化方法。最后,通過綠波帶寬與延誤的函數關系分析,以綠波帶內通過車輛數最大為控制目標,采用遺傳算法求解目標函數。(4)實例分析:選取福州市某城市綜合體為實例,應用仿真技術分析及驗證了本文提出的城市綜合體出入口選址、幾何要素設計、銜接道路信號聯動控制算法。實例驗證結果表明:逐步優(yōu)化出入口選址、出入口幾何空間和干道信號協調控制等3個方案后,該區(qū)域延誤和停車次數逐漸降低,且相比單方案優(yōu)化,這3個方案的綜合優(yōu)化效果更好。本文研究成果可用于改善銜接區(qū)域交通組織與信號配時,有助于提高綜合體內外交通銜接區(qū)域的交通安全與運行效率,有一定的推廣應用和深入研究價值。
【圖文】:
邐;邐福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邐逡逑時信號控制H或綠波控制系統W,但較少考慮城市綜合體出入交通影響,,不能很逡逑好地實現信號控制與交通設計的一體化。逡逑本文基于接入管理技術,從接入交通的角度出發(fā),如圖1-1所示,明確城市逡逑綜合體交通銜接區(qū)域,進而提出綜合體出入口選址及設計方法,在此基礎上,研逡逑宄銜接道路的綠波協調控制技術。本文提出的城市綜合體內外交通銜接技術有助逡逑于提高該區(qū)域的交通安全水平和運行效率,進而為城市交通規(guī)劃、設計提供一定逡逑的理論支持。逡逑
圖1-2技術路線圖逡逑
【學位授予單位】:福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TU247
【圖文】:
邐;邐福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邐逡逑時信號控制H或綠波控制系統W,但較少考慮城市綜合體出入交通影響,,不能很逡逑好地實現信號控制與交通設計的一體化。逡逑本文基于接入管理技術,從接入交通的角度出發(fā),如圖1-1所示,明確城市逡逑綜合體交通銜接區(qū)域,進而提出綜合體出入口選址及設計方法,在此基礎上,研逡逑宄銜接道路的綠波協調控制技術。本文提出的城市綜合體內外交通銜接技術有助逡逑于提高該區(qū)域的交通安全水平和運行效率,進而為城市交通規(guī)劃、設計提供一定逡逑的理論支持。逡逑
圖1-2技術路線圖逡逑
【學位授予單位】:福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TU24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田曉;;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綜合體外部空間景觀設計探究——評《圖解傳統民居建筑及裝飾》[J];中國教育學刊;2018年12期
2 王筱;李磊;;我國城市綜合體演變趨勢探究[J];山西建筑;2019年03期
3 李德成;;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對城市綜合體開發(fā)的思考[J];北方經貿;2019年02期
4 譚惠云;;新時期城市綜合體建筑方案設計探究[J];四川建材;2019年03期
5 王宇沁;吳嬌蓉;;城市綜合體對社區(qū)居民出行行為影響研究[J];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2019年03期
6 黃劍平;陳e
本文編號:26227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262275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