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徒模式下隱性知識共享的障礙及解決方案
本文選題:知識共享 切入點:隱性知識 出處:《預測》2006年05期
【摘要】:針對師徒模式下隱性知識的共享,本文從能力因素、經(jīng)濟因素、情感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四個方面提出了影響隱性知識共享的障礙,給出了消除和解決這些障礙的優(yōu)化方案,并提出了研究現(xiàn)狀及后續(xù)研究的問題。
[Abstract]:In view of tacit knowledge sharing in the mode of teacher and apprenti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obstacles that affect tacit knowledge sharing from four aspects: ability factor, economic factor, emotion factor and environment factor, and gives the optimization scheme to eliminate and solve these obstacles.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and the problems in the following research are also put forward.
【作者單位】: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70471068) 陜西省軟科學研究計劃資助項目(2003KR31)
【分類號】:C9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趙雪松;杜榮;焦函;;師徒模式下隱性知識共享的激勵約束分析[J];科學學研究;2006年05期
2 張軍;企業(yè)內(nèi)部知識有效轉移障礙及其對策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5年01期
3 彭燦;基于國際戰(zhàn)略聯(lián)盟的模仿創(chuàng)新:我國優(yōu)秀企業(yè)實現(xiàn)創(chuàng)新模式進化的一條捷徑[J];科研管理;2005年02期
4 杜榮,趙雪松,全小梅;論知識共享與企業(yè)績效的關系[J];情報科學;2005年09期
5 馮天學,田金信;基于企業(yè)內(nèi)知識轉移與共享的激勵模式研究[J];預測;2005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曹光祥;;知識管理與標準體系[J];國防技術基礎;2006年01期
2 樊治平;孫永洪;;知識共享研究綜述[J];管理學報;2006年03期
3 奚雷;彭燦;;戰(zhàn)略聯(lián)盟中組織間知識轉移的影響因素與對策建議[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03期
4 胡厚寶;彭燦;;知識聯(lián)盟中的知識轉移障礙與對策[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7年03期
5 蘇延云;;知識轉移的障礙及應對策略[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jīng)濟;2006年05期
6 趙雪松;杜榮;焦函;;師徒模式下隱性知識共享的激勵約束分析[J];科學學研究;2006年05期
7 張喜征;;基于科研鏈的多點反饋知識轉移模式及機制研究[J];情報雜志;2007年04期
8 林晶晶;周國華;;企業(yè)-大學合作中的知識轉移機制研究——以某轉制院所實施項目管理模式為例[J];中國軟科學;2006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費顯政;企業(yè)與環(huán)境互動關系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2 葛秋萍;知識資本的虛擬價值現(xiàn)實化研究[D];清華大學;2005年
3 王榮;基于內(nèi)生增長理論的高科技企業(yè)增長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4 隋波;基于知識共享的企業(yè)成長系統(tǒng)及其模型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召剛;企業(yè)知識管理系統(tǒng)中知識共享的激勵與約束機制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6年
2 田慧敏;研發(fā)團隊知識增長的網(wǎng)絡建模與模擬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6年
3 蔣兵;技術轉移中隱性知識轉化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4 何茂霞;圖書館知識轉移理論模型及測評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5 陸亞娟;基于知識轉移的客戶關系管理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6年
6 葛曉麗;高技術企業(yè)的模仿創(chuàng)新研究[D];河海大學;2007年
7 趙雪松;師徒模式下的知識共享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8 高明;企業(yè)隱性知識共享研究[D];鄭州大學;2007年
9 黃影;基于動機擁擠效應的個人向組織知識轉移的激勵模式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07年
10 奚雷;國際戰(zhàn)略聯(lián)盟中的組織學習機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存金,甘仞初;企業(yè)知識管理機制研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1期
2 毛道維,楊江;中國大型工業(yè)企業(yè)戰(zhàn)略性再造的兩個層面及理論基礎[J];管理世界;2000年03期
3 任佩瑜,張莉,宋勇;基于復雜性科學的管理熵、管理耗散結構理論及其在企業(yè)組織與決策中的作用[J];管理世界;2001年06期
4 應力,錢省三;企業(yè)內(nèi)部知識市場的知識交易方式與機制研究[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5 戴俊 ,朱小梅;企業(yè)內(nèi)部知識市場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4年03期
6 應力,錢省三;知識管理的內(nèi)涵[J];科學學研究;2001年01期
7 魏江,葛朝陽;組織技術能力增長軌跡研究[J];科學學研究;2001年02期
8 彭燦;區(qū)域創(chuàng)新系統(tǒng)內(nèi)部知識轉移的障礙分析與對策[J];科學學研究;2003年01期
9 王毅,吳貴生;產(chǎn)學研合作中粘滯知識的成因與轉移機制研究[J];科研管理;2001年06期
10 趙曉慶,許慶瑞;企業(yè)技術能力演化的軌跡[J];科研管理;2002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屠興勇;楊百寅;;組織自然狀態(tài)中的窘境及其出路——一種基于知識的分析框架[J];管理學家(學術版);2011年05期
2 屈維意;周海煒;姜騫;;組織間關系維度分析及其實證研究[J];情報雜志;2011年08期
3 趙文軍;謝守美;;虛擬團隊中的知識共享動因探析[J];情報雜志;2011年07期
4 李勇強;張衛(wèi)莉;;知識管理視閾下的管理工作創(chuàng)新[J];人民論壇;2011年17期
5 楊翩翩;;國外知識轉移研究綜述[J];中國科技資源導刊;2010年02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李憲印;陳萬明;;基于進化博弈論的組織知識共享分析[A];第九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劉靜琳;李桂君;;項目間知識共享:量表與模型[A];第十二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周曉華;;知識管理在項目管理中的應用研究[A];科學發(fā)展觀與系統(tǒng)工程——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第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蔡翔;李翠;馮美珊;;知識型團隊內(nèi)部知識轉移影響因素研究的若干命題[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王大剛;史艷菊;;技能傳遞過程中的主體意愿及其影響研究[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李靖華;龐學卿;;新服務開發(fā)過程中組織文化與知識轉移研究:匹配模型[A];浙商研究2011[C];2011年
7 陶厚永;卞吉華;沈曉笑;;論“四位一體”的組織學習動力學機制[A];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8 朱彬;朱祖平;;面向并行工程的知識管理應用研究初探[A];山西省科學技術情報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9 許彥;陳禹;;社會性網(wǎng)絡軟件下的個人知識管理:問題、方法和案例[A];信息經(jīng)濟與國民經(jīng)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中國信息經(jīng)濟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顧乃康;企業(yè)內(nèi)的知識共享[N];南方日報;2004年
2 記者 胡亞莉;研發(fā)企業(yè)管理的兩個核心[N];組織人事報;2005年
3 馮丹龍;企業(yè)應如何構建知識共享機制[N];中國改革報;2005年
4 馬麗;柔性管理[N];今日信息報;2004年
5 馬麗;柔性管理[N];中國花卉報;2004年
6 趙銘;知識管理:潤物細無聲[N];中國計算機報;2004年
7 李焦明;企業(yè)管理新思維——知識管理[N];中國建材報;2002年
8 王岫;淺談當前管理創(chuàng)新的特點[N];青島日報;2005年
9 吳小毛;多點柔性管理[N];中國石油報;2005年
10 從剛;知識管理應對新經(jīng)濟的企業(yè)革命[N];中國房地產(chǎn)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田雯;通過激活社會資本在虛擬社區(qū)中實現(xiàn)知識共享[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2 劉臣;組織內(nèi)部知識網(wǎng)絡的結構及知識共享博弈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3 龍飛;基于組織共享心智模型的組織知識創(chuàng)新管理研究[D];東華大學;2008年
4 石艷霞;SNS虛擬社區(qū)知識共享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山西大學;2010年
5 劉建設;組織知識共享行為及其激勵機制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0年
6 姚德明;終身學習與組織學習和組織發(fā)展的關系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7 張琳;中小企業(yè)組織學習力與企業(yè)績效關系實證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08年
8 李晨松;基于知識中介的管理咨詢公司知識經(jīng)營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玉潔;跨學科團隊知識共享影響因素實證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2 陳軍;基于實踐社群平臺的組織知識共享問題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3 陳麗雪;隱性知識顯性化與組織績效的關系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4 陳瑩;咨詢企業(yè)知識共享機制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6年
5 王兆玲;知識共享對管理咨詢公司聲譽的影響[D];浙江大學;2010年
6 陳磊;供應鏈知識管理模型及知識共享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08年
7 王新強;政府部門的知識管理[D];天津大學;2005年
8 范穎;咨詢企業(yè)知識共享機制建立與培育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9 于娛;組織間隱性知識轉移動力機制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2年
10 劉曉菁;科研人員個體人力資本與社會資本對組織績效影響實證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6881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1688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