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大學》2008年碩士論文
本文關鍵詞:組織內部信任的內涵、特點與功能,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寧波大學》 2008年
公司契約論的價值及其實現(xiàn)
王鑫
【摘要】: 自從科斯(R. H. Coase)的《企業(yè)的性質》一文發(fā)表,其獨特的研究思路啟發(fā)了后世的經(jīng)濟學家,也給法學學者的研究帶來了一股清新的空氣。公司法學者沿著科斯的思考路徑,對公司法進行認真的分析和研究,創(chuàng)立了公司契約理論。公司契約理論對公司契約這種特殊契約的性質進行研究,認為公司契約是長期契約、關系契約和多數(shù)人契約。由于這些特殊屬性,因而公司契約是一種開放的、不完備的契約,公司法是對公司契約的“縫隙”進行彌補。公司契約理論包含三個理論:“公司是一套合同規(guī)則”、“公司法是示范合同文本”和“公司法具有任意法性”。公司契約理論最大的價值便是為公司自治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支撐,它的理論重心就在于公司制度的供給與形成來自于當事方的自治。自由是企業(yè)的天性,公司自治也是公司存在的本質要求。公司契約理論在公司法的實現(xiàn)表現(xiàn)在公司法只能是權利保障法和裁判法,其功能即在導正公司自治,防止公司自治可能出現(xiàn)的異化。即使公司法規(guī)范中存在的強制性規(guī)范也并非是對公司契約、公司自治的否認,而是對公司契約的確認和保證。結合我國的立法實踐,我國的新公司法引入了契約精神,還原了公司自由的本質屬性,確立了公司自治的基本理念。在公司的進入退出機制、公司治理機制及交易行為中均體現(xiàn)了公司契約自由的精神。但是新公司法沒有區(qū)分有限責任公司與股份有限公司的區(qū)別,這兩種公司形態(tài)在公司契約理論的實現(xiàn)上有顯著不同,有限責任公司由于其人合性和封閉性,對于契約精神能夠徹底的貫徹,在此方面比股份有限公司有較大的優(yōu)勢。因此,應當將二者分開單獨立法,以便突出有限責任公司的優(yōu)勢,更好為市場經(jīng)濟服務。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寧波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D912.29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晁流;關系合同與市場違約行為——兼對關系合同的再思考[J];東南學術;2004年05期
2 薄燕娜,范小華;由掛靠問題談信用可以出資之命題[J];法律適用;2005年01期
3 宋從文;;公司章程的合同解讀[J];法律適用;2007年02期
4 甘培忠;有限責任公司小股東利益保護的法學思考——從訴訟視角考察[J];法商研究;2002年06期
5 楊忠孝;契約法視野下的公司[J];法學;2003年07期
6 范黎紅;;有限責任公司司法裁判解散的困惑及法理思考[J];法學;2007年04期
7 蔡翔;李燎原;;組織內部信任的內涵、特點與功能[J];改革與戰(zhàn)略;2006年11期
8 汪巧稚;契約正義與契約自由及其限制[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9 普麗芬;從公司法規(guī)則的分類界定公司章程的邊界[J];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10 張春普,張劍鋒;對政府規(guī)制與公司自治協(xié)調統(tǒng)一的探究[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志勇;論公司章程的內容[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華;客觀真實是訴訟證明的終極目標——訴訟證明標準之理性分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4期
2 顧承衛(wèi);楊小明;;為功利主義辯[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03期
3 王浩斌;王飛南;;試論政治倫理化的底線、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會的制度生態(tài)訴求[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4 唐青才;朱德全;;主體間性哲學視角下的德育觀[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3期
5 周云水;;從《禮儀問答寫卷》看吐蕃倫理文化與儒家倫理的關系[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6 趙天寶;;大學生新生入學教育芻議[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01期
7 韓軼;;西方國家的刑罰目的觀及其對我國刑罰目的界定的啟示——兼論懲罰犯罪應界定為我國刑罰目的[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1年00期
8 呂斌;;執(zhí)行難的法律思考及解決建議——建立我國法人人格否認制度和設立拖欠巨額債務不還罪是解決執(zhí)行難的有效方法[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1年00期
9 周世中;;西方法的合理性思想的演進[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2年02期
10 孫曉光;;從家庭本位到個人本位——古代法與近代私法主體之比較[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2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景新;麻勇愛;詹靜;;江南村落土地的產(chǎn)權分化與制度安排——基于諸葛古村落土地契約文書的研究[A];中國制度變遷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2 劉長軍;;財產(chǎn)理論與建構和諧社會[A];科學發(fā)展:社會管理與社會和諧——2011學術前沿論叢(下)[C];2011年
3 于兆波;;包容特征的法治基礎與法治保障[A];北京精神:構建精神家園 提升文化軟實力——第五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論文集[C];2011年
4 丁英華;;職務犯罪與治理的博奕均衡問題[A];第四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8年
5 王榮平;;對德國民法法人制度的借鑒與反思[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冊)[C];2010年
6 陳緒新;;“被迫現(xiàn)代性”與當代中國倫理精神重構——我們需要一種積極倫理學[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7 劉仁貴;;再論倫理與道德的關系[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8 杜早華;;論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道德危機——從自律與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9 田海平;;憲政倫理的問題意識與政治擔當[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10 鄒平林;杜早華;;在私人道德與制度倫理之間——“小悅悅事件”帶來的倫理反思[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夏雪;上市公司關聯(lián)交易法制演變的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黃挽瀾;公司并購中的關聯(lián)交易監(jiān)管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李國慶;解雇權限制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江翔宇;公司型基金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尹偉琴;民國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張東平;近代中國監(jiān)獄的感化教育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顏曉閩;美國證券法律史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張磊;外交保護國際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李俊義;非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國際法律地位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陳琦;海上人身損害賠償制度論[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邵江婷;基于社區(qū)發(fā)展的我國農業(yè)生態(tài)補償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廉靖;基于社區(qū)發(fā)展的我國農村矛盾化解機制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卜仕;股東派生訴訟制度研究[D];河北大學;2007年
4 趙小娟;企業(yè)環(huán)境責任探析[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5 劉超;論股東派生訴訟及其在我國的完善[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6 李穎;公司控制權配置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7 范園園;我國行政程序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8 周曉郁;論我國服務型政府的建構[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9 李玉玉;論檢察機關在行政公益訴訟中的原告資格[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10 陳邈;突發(fā)事件中緊急權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鄧正來;;社會秩序規(guī)則二元觀——哈耶克法律理論的研究[J];北大法律評論;1999年02期
2 王文杰;臺灣公司法律制度的變遷與發(fā)展[J];比較法研究;1999年Z1期
3 張雷,賀連博;淺析不動產(chǎn)抵押登記與抵押權設定的關系[J];當代法學;2001年09期
4 張民安;論公司法上的越權行為原則[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95年02期
5 陳瑞華;徘徊于問題與主義之間[J];讀書;2004年01期
6 馮果;也談人力資本與勞務出資[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1999年02期
7 劉俊海;論政府與人民的法律角色定位[J];法學評論;1996年01期
8 雷興虎,馮果;論股東的股權與公司的法人財產(chǎn)權[J];法學評論;1997年02期
9 雷興虎;現(xiàn)代西方國家公司法的發(fā)展趨勢與中國公司法的選擇[J];法學評論;1998年04期
10 苗連營;公民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與法治社會的生成[J];河南社會科學;2005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毓瑩;公司章程自治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劉漪;公司章程的法理研究[D];湘潭大學;2004年
2 亓蕾;論公司章程自治[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振東;法律契約論的歷史發(fā)展及當代意義[J];成人高教學刊;2004年03期
2 方紅慶;;契約論、國家與未來[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3 高懿德;;論羅爾斯契約論復興的虛假性——兼與何懷宏先生商榷[J];東岳論叢;2009年04期
4 尤春媛;;法治政府的契約理論邏輯[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5 王萍;;古典自然法的歷史演進[J];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02期
6 康菁洋;李紅麗;;論英國憲法的形成[J];法制與社會;2008年30期
7 汪建達 ,吳新民;論桑德爾對羅爾斯新社會契約論的批判——兼與姚大志先生商榷[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8 杜敏;李泉;;從本質到方法——契約論中的理性主義與批判建構[J];巢湖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9 庹永;;從社會契約論視角看孟子政治思想[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10 譚杰,邱永瓊;論羅爾斯的契約論選擇[J];道德與文明;2005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葉紅;;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視野下法本質的契約論[A];湖南省科學社會主義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帥慶;;以平等形式掩蓋不平等實質:賣淫契約[A];第18屆中國社會學年會“改革開放30年與女性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8年
3 吳杰華;;對馬克思主義法本質的再認識——兼論和諧社會構建的法理基礎[A];河北省首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07年
4 張愛秀;;契約論視角下研究生和導師關系研究[A];2005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5 陳融;;約因制度在英美契約法中的衰落[A];和諧社會 價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6年
6 馬連福;張春慶;高楠;;知情權視域下的投資者保護——基于中國公司自主性的經(jīng)濟型治理的研究[A];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組織與戰(zhàn)略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7 徐衛(wèi)紅;;教育為了國家——柏拉圖、盧梭教育思想的烏托邦色彩[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8 姚大志;;何謂正義:自由主義、社群主義和其他[A];全國外國哲學學術研討會——紀念“蕪湖會議”暨“兩學會”成立30周年論文集[C];2008年
9 斯蒂芬諾·佩去契尼;劉芳;;再思批判理論:規(guī)范性、權力與民主[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5)[C];2007年
10 郭豐秋;;英國內戰(zhàn)期間關于“君主雙重身體”的討論[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仲云;[N];法制日報;2004年
2 余日昌;[N];經(jīng)濟觀察報;2005年
3 陳薇;[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6年
4 譚平;[N];學習時報;2005年
5 張恒山;[N];學習時報;2006年
6 王冰;[N];湖北日報;2006年
7 郝菲菲;[N];發(fā)展導報;2005年
8 深圳 小舟;[N];中國房地產(chǎn)報;2005年
9 浙江大學 高靖生;[N];社會科學報;2006年
10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雷頤;[N];經(jīng)濟觀察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于立深;公法哲學意義上的契約論[D];吉林大學;2005年
2 任俊;制度辯護:問題和進路[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3 劉雪斌;代際正義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4 韓曉捷;西方近代社會契約理論研究[D];南開大學;2012年
5 丁啟明;人權契約論[D];吉林大學;2008年
6 余彬;主權和移民:從“舊約”到“新約”[D];暨南大學;2009年
7 張美中;稅收契約理論研究[D];中央財經(jīng)大學;2006年
8 朱萬潤;零值關系[D];吉林大學;2010年
9 宋志軍;刑事證據(jù)契約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10 張偉濤;權利的優(yōu)先性[D];吉林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軍;西方契約論方法初探[D];延邊大學;2010年
2 楊健瀟;契約論方法分析[D];吉林大學;2004年
3 侯超;伽桑狄三重契約論研究[D];西南大學;2014年
4 王海燕;稅收契約論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5 沙晶晶;納維森自由至上主義思想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6 譚志敏;試論“三權分立”學說的人性論基礎[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7 劉晶;《社會契約論》的倫理解讀[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8 唐松;唯物史觀視角下的西方契約論思想[D];貴州師范大學;2007年
9 路利娜;契約方法論及其中國意義[D];北方工業(yè)大學;2007年
10 任俊;契約論辯護道德原則的兩種路徑[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關鍵詞:組織內部信任的內涵、特點與功能,,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456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145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