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電影檔期營銷研究
本文關鍵詞:當前中國電影檔期營銷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在當下多媒體技術迅速發(fā)展的市場環(huán)境中,電影技術不斷創(chuàng)新和進步,電影在娛樂市場中始終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電影作為一種商品性與藝術性并存的產(chǎn)品,其本身可以創(chuàng)造多重經(jīng)濟效益,并可以緊跟當下社會整體心理需求,滿足受眾對于精神產(chǎn)品的渴望。近年來,中國電影產(chǎn)業(yè)GDP不斷增長,產(chǎn)業(yè)結構不斷優(yōu)化,產(chǎn)業(yè)融合逐步推進,行業(yè)的良好發(fā)展有目共睹。電影產(chǎn)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帶動了各環(huán)節(jié)價值鏈的緊密相連,包括制作、發(fā)行、放映體系完善以及產(chǎn)品營銷推廣理念的深化。電影是一種具有商品化屬性的產(chǎn)品,將電影助推向市場的催化劑是各種營銷推廣方式的使用。伴隨著“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到來,網(wǎng)絡訂票的迅速發(fā)展以及廣電總局票房實時數(shù)據(jù)平臺的打造,國內的電影營銷更趨向于數(shù)字化、精準化、規(guī)范化。在各種營銷形式下,檔期營銷在近幾年中國電影業(yè)的發(fā)展中大放光彩,國內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檔期框架,各大黃金檔期也成為了電影產(chǎn)品的兵家必爭之地。梳理中國電影檔期的發(fā)展歷史可以看到中國電影檔期營銷經(jīng)歷了初步萌芽階段到快速發(fā)展階段,檔期營銷概念從無到有,從薄弱到強化,并在這一過程中助推了國內電影票房的節(jié)節(jié)高升。同時國內電影檔期營銷并沒有真正的進入到營銷時代,各種問題也層出不窮,例如:影片定位不準確、與受眾溝通方式錯位、產(chǎn)品質量參差不齊等。這種現(xiàn)狀下就要求對中國電影營銷運作做深入分析。本文通過對中國電影檔期的現(xiàn)狀研究和策略分析,深入找尋中國電影檔期營銷的發(fā)展途徑。本論文的主體分為兩大部分,第一大部分包括前三章,主要是論述國內外電影檔期營銷歷史及營銷價值的基礎上,通過對近幾年中國電影檔期營銷作案例分析,闡述目前中國電影營銷的現(xiàn)狀,分析其表現(xiàn)方面以及其背后的深層原因;第二大部分包括后三章,通過前一部分的現(xiàn)狀總結,對當前中國電影檔期的營銷策略進行時間、空間、方法的細致分析,并展示其效果,最后為中國電影檔期營銷做前瞻性分析。
【關鍵詞】:中國電影 檔期 檔期營銷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J943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緒論10-22
- 1.1 研究背景10-12
- 1.2 研究目的12
- 1.3 研究意義12-14
- 1.3.1 理論意義13
- 1.3.2 實踐意義13-14
- 1.4 研究現(xiàn)狀14-18
- 1.5 研究方法18-19
- 1.6 理論依據(jù)19-21
- 1.7 研究思路21-22
- 第二章 電影檔期及中外檔期營銷22-29
- 2.1 概念陳述22-25
- 2.1.1 電影檔期22-24
- 2.1.2 電影檔期營銷24-25
- 2.2 電影檔期營銷對電影的意義25-26
- 2.3 電影檔期設計歷史及營銷史26-29
- 2.3.1 國外電影檔期設計歷史及營銷史26-28
- 2.3.2 中國電影檔期設計歷史及營銷史28-29
- 第三章 當前中國電影檔期營銷的現(xiàn)狀分析29-34
- 3.1 當前中國電影檔期營銷火爆的表現(xiàn)方面29-32
- 3.1.1 票房表現(xiàn)穩(wěn)健化30
- 3.1.2 產(chǎn)業(yè)發(fā)展規(guī)范化30-31
- 3.1.3 宣傳渠道立體化31-32
- 3.2 當前中國電影檔期營銷火爆的原因分析32-34
- 3.2.1 營銷觀念增強32
- 3.2.2 行業(yè)競爭加劇32-33
- 3.2.3 綜合效益兼顧33
- 3.2.4 國際合作深化33-34
- 第四章 當前中國電影檔期的營銷策略34-48
- 4.1 檔期營銷的時間34-38
- 4.1.1 全年時間段34-37
- 4.1.2 放映時間段37-38
- 4.2 檔期營銷的空間38-42
- 4.2.1 移動空間39
- 4.2.2 固定空間39-41
- 4.2.3 虛擬空間41-42
- 4.3 檔期營銷的方法42-48
- 4.3.1 主題營銷42-44
- 4.3.2 口碑營銷44
- 4.3.3 跨界營銷44-46
- 4.3.4 粉絲營銷46-47
- 4.3.5 眾籌營銷47-48
- 第五章 當前中國電影檔期營銷的效果分析48-56
- 5.1 檔期營銷的成功原因分析48-52
- 5.1.1 轉變觀念,市場細分48-49
- 5.1.2 全面布局,整合營銷49-50
- 5.1.3 塑造品牌,提升價值50-51
- 5.1.4 創(chuàng)新服務,加強溝通51-52
- 5.2 檔期營銷的失敗原因分析52-56
- 5.2.1 檔期營銷定位不準52-53
- 5.2.2 電影產(chǎn)品質量不齊53-55
- 5.2.3 電影品牌意識淡薄55
- 5.2.4 新媒體合作不成熟55-56
- 結語中國電影檔期營銷的前瞻性分析56-58
- 參考文獻58-60
- 致謝6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珠;迎接挑戰(zhàn) 中國電影要靠智慧[J];電影藝術;2000年02期
2 王志敏;21世紀中國電影展望[J];電影評介;2001年01期
3 鄭培為;90年代中國電影新導演及其作品[J];當代電影;2001年01期
4 周星;2000年中國電影現(xiàn)象解讀分析(上)[J];電影創(chuàng)作;2001年01期
5 ;入世后中國電影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電影業(yè)內人士答問[J];電影藝術;2001年06期
6 李東;從市場看中國電影[J];電影藝術;2004年04期
7 周斌;;珍惜優(yōu)良傳統(tǒng),大膽拓展創(chuàng)新——紀念中國電影誕生一百周年[J];電影新作;2005年06期
8 趙斌;沉思歷史 展望未來 第八屆上海電影節(jié)“中國電影百年論壇”學術紀要[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9 吳迪;審查與監(jiān)督:十七年中國電影[J];電影藝術;2005年06期
10 倪駿 ,張超;三種心態(tài),三種形象——中國電影中的美國人形象[J];世界知識;2005年2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石川;;家的重建:中國電影的一種敘事策略研究[A];中國與世界影視文化多樣性的現(xiàn)實與前景——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一屆年會暨第4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6年
2 張振華;;改革開放使中國電影煥發(fā)異彩[A];求異與趨同——中國影視文化主體性追求與現(xiàn)代性建構: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二屆年會暨第五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文集[C];2008年
3 屈建平;;超越初級 與強手匹敵——漫談中國電影進入美國市場的機遇和挑戰(zhàn)[A];中國與世界影視文化多樣性的現(xiàn)實與前景——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一屆年會暨第4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6年
4 陳旭光;;“全球化”/“民族化”的二律背反與中國電影的選擇策略[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全球化背景下藝術的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藝術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4年
5 馬丁·吉澤爾曼;;探析中國電影在德國成功的因素——中國明星在國外形象的個案研究[A];沖突·和諧:全球化與亞洲影視——第二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文集[C];2002年
6 王寧;;全球化語境下中國電影的文化批判[A];沖突·和諧:全球化與亞洲影視——第二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文集[C];2002年
7 周星;;全球化空間中的中國電影生存發(fā)展和獨立品格[A];沖突·和諧:全球化與亞洲影視——第二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文集[C];2002年
8 黃式憲;;從全球化視野看中國電影的現(xiàn)代性崛起[A];和而不同——全球化視野中的影視新格局——第三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4年
9 苗偉;王桂芝;;從“東方主義”角度分析西方對中國電影的選擇性接受[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10 賈冀川;;“五四”精神與八十年代中國電影[A];2007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上)[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尹鴻;乍暖還寒:中國電影渴望升級[N];文匯報;2006年
2 韓三平;繼續(xù)鍛造中國電影產(chǎn)業(yè)化鏈條[N];中國電影報;2008年
3 本報記者 王小寧;60億后,中國電影何去何從?[N];人民政協(xié)報;2010年
4 實習記者 賀宏麗;大學生是中國電影的未來[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10年
5 本報社長代總編 王迎慶;在黨的旗幟下繁榮發(fā)展中國電影[N];中國電影報;2011年
6 本報記者 李舫;“文化折扣”阻礙中國電影遠行[N];人民日報;2012年
7 袁媛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好萊塢大片來襲,中國電影如何“走出去”[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8 趙葆華;堅守中國電影民族文化身份[N];文藝報;2012年
9 本報記者 李博;用數(shù)字存留中國電影的滄海桑田[N];中國藝術報;2012年
10 本報記者 張婷;《一次別離》:一次中國電影自省的機會[N];中國藝術報;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飛;論佛教文化對中國電影的影響[D];吉林大學;2011年
2 蔣俊;論中國電影精神之獨立[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3 李欣;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電影對女性形象的敘述與展示[D];復旦大學;2005年
4 馬瀟;世紀之交中國電影趨勢[D];蘇州大學;2007年
5 王艷云;早期中國電影中的上海影像研究[D];上海大學;2008年
6 石川;政治.影像.詩意——1949—1966年的中國電影[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1年
7 李超;現(xiàn)代進程中的空間呈現(xiàn)[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高小健;重論1930年代的中國電影[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6年
9 唐佳琳;新興電影運動:30年代中國電影的現(xiàn)代性追求[D];中國傳媒大學;2009年
10 孟君;90年代中國電影中的作者表述[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范虹;新時期中國電影里的“瘋子形象”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2 徐慶蘭;身體文化視域下中國電影中的性別不公現(xiàn)象研究(1978-2015)[D];西南大學;2015年
3 王金輝;新時期以來中國電影中的農(nóng)民工形象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4 顧家誠;歐洲三大電影節(jié)中國獲獎電影敘事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5年
5 張路;我國明星跨界轉型導演現(xiàn)象研究(2010-2015)[D];蘭州大學;2016年
6 王報芬;當前中國電影檔期營銷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6年
7 孟杰;全球化語境下的中國電影對外傳播現(xiàn)狀與策略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8 高匯涓;危機與機會:中國電影融資的私募之路[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9 鄭凌瑋;文學改編與中國電影的發(fā)展[D];河北大學;2008年
10 張效禮;90年代以來中國電影民族化理論研究[D];蘭州大學;2007年
本文關鍵詞:當前中國電影檔期營銷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525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252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