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號”品牌形象設計的創(chuàng)新模式探索
本文選題:“老字號” + 品牌形象設計 ; 參考:《東南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
【摘要】:“老字號”品牌是中國經濟發(fā)展的見證者,體現著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歷史淵源。其人文價值和經濟價值對于我們的國家來說都是不可估量的。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和中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宏觀上,“老字號”品牌的市場份額逐步減退,經受著國外品牌和國內新興品牌的沖擊;微觀上,每一個“老字號”品牌都或多或少的經歷著品牌發(fā)展得困頓。面臨這種局面,很多“老字號”品牌試圖“自救”,但收效甚微。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由于“老字號”品牌形象不符合當代發(fā)展的需要。因此,進行“老字號”品牌形象創(chuàng)新設計的課題顯現出極大的必要性,行之有效的創(chuàng)新模式對于“老字號”品牌形象創(chuàng)新的行為也具有較為實際的理論指導意義。“老字號”品牌形象設計的創(chuàng)新,就是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充分尊重“老字號”品牌原有的品牌文化和發(fā)展脈絡,融入新觀念、新思想,對其品牌文化進行整合,進而圍繞品牌文化,對品牌形象進行全方位的包裝和重塑。依托設計學理論的大背景,結合營銷學、心理學等多個交叉學科,論文著重討論了“品牌視覺形象”與品牌形象的從屬關系和作用,對“老字號”品牌進行形象創(chuàng)新設計模式進行了探索。論文依據現有的理論研究成果,將“老字號”品牌形象設計的創(chuàng)新模式歸結為延伸創(chuàng)新模式、顛覆創(chuàng)新模式、逆向創(chuàng)新模式和整合創(chuàng)新模式等四種,并分別探討了四種模式的運用條件、方式和利弊,以及是否適用于“老字號”品牌形象創(chuàng)新。最后,以論文研究的創(chuàng)新模式,指導江蘇南京糕點品牌“小蘇州”品牌視覺形象創(chuàng)新設計實踐作為論證,以小見大,進一步探討論文的理論成果應用于“老字號”品牌創(chuàng)新設計的可行性與適用性。
[Abstract]:The old brand is the witness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mbodies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historical origi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ts humane value and economic value are immeasurable to our country. However, with the change of the times a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the market share of the "old brand" brand gradually declines, withstanding the impact of the foreign brand and the new domestic brand. Each "old brand" brand has more or less experi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rand difficult. Faced with this situation, many old-name brands tried to save themselves, but to little effect.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is that the old brand image does not meet the needs of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the innovation design of "old brand" brand image, and the effective innovation mode is also of practical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old brand" brand image innovation behavior. The innovation of "old brand" brand image design is to fully respect the original brand culture and development context of the "old brand" bran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and integrate its brand culture with new ideas and new ideas. Then around the brand culture, brand image packaging and remodeling.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theory of design, combined with marketing, psychology and many other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ubordinate relationship and function between brand visual image and brand image.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image innovation design mode of the old brand.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theoretical research result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nnovation mode of the brand image design of "old brand" into four kinds: extended innovation mode, subversive innovation mode, reverse innovation model and integrated innovation mode. The application conditions, method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four models, and whether they are suitable for the brand image innovation of the old brand are discussed respectively. Finally, with the innovative mode of the thesis research, guiding Jiangsu Nanjing pastry brand "small Suzhou" brand visual image innovation design practice as the demonstration, through a small part to see the whole, This paper further discusses the feasibility and applicability of applying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of the thesis to the brand innovation design of the old brand.
【學位授予單位】:東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J52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于偉正;;于偉正形象設計作品[J];設計藝術;2001年03期
2 孫湘明,陳希;創(chuàng)新致勝 期刊形象設計的創(chuàng)新意識[J];裝飾;2002年02期
3 仇春霖;形象設計是塑造美的事業(yè)[J];美與時代;2003年05期
4 吳帆;我國形象設計的現狀、教育與展望[J];蘇州大學學報(工科版);2003年03期
5 高麗娜;;品牌形象設計的文化屬性[J];裝飾;2005年12期
6 孫竹梅;;21世紀的新興專業(yè)——形象設計[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11期
7 趙煒璐;;妝扮的藝術——韓國化妝與形象設計專業(yè)初探[J];設計藝術;2006年01期
8 楊秋華;;淺談人物形象設計的方法[J];美術大觀;2008年08期
9 王偉;;形象設計專業(yè)學生參加行業(yè)比賽的心理分析[J];農村.農業(yè).農民(A版);2009年03期
10 ;優(yōu)秀藝術與設計作品選[J];藝術教育;2010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秦啟文;黃希庭;;形象設計的幾點心理學思考[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2 于光遠;;我也談談“地區(qū)形象設計與建設問題”[A];中國城市形象戰(zhàn)略與城市文明建設研討會參閱文集[C];1997年
3 張占倉;楊迅周;楊延哲;;市場經濟與地區(qū)形象設計[A];海峽兩岸地理學術研討會暨2001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1年
4 康柳碩;;略論人民幣圖案的人物形象設計[A];甘肅省錢幣研究(1998-2003)年學術論文集[C];2003年
5 ;北京2008:全人類智慧成就的千年盛會——對第29屆奧運會形象設計的主題、內涵和標準的建議報告[A];2004年中國太平洋學會年會論文集[C];2004年
6 鄧楊;袁犁;;歷史小城鎮(zhèn)形象設計探究[A];中國建筑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劉琳;;“色彩診斷”在日常自我形象設計中的運用[A];紀念中國流行色協(xié)會成立三十周年:2012中國流行色協(xié)會學術年會學術論文集[C];2012年
8 胡艷麗;;流行色在形象設計中的運用[A];色彩科學應用與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9 牛太祥;;對我國幾個標志性建筑形象設計的一些看法[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10 陳金梅;;人物形象設計專業(yè)的色彩訓練與教學——《人物形象設計風格配色》課例設計[A];紀念中國流行色協(xié)會成立三十周年:2012中國流行色協(xié)會學術年會學術論文集[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嘉年;形象設計的新世紀[N];安徽日報;2003年
2 記者 周萱;女皇文化陳列館形象設計通過評審[N];廣元日報;2010年
3 吳昊;旅游形象設計與傳播手段[N];中國旅游報;2003年
4 本報記者 趙文明;長沙“官員形象設計”公司生意淡[N];法制日報;2008年
5 巨睿;2分鐘的世界[N];中國郵政報;2003年
6 記者 秦暉 通訊員 林啟詞;化妝第一課:把自己變成骷髏[N];廣州日報;2006年
7 蘇凡;都市文化消費多元化[N];亞太經濟時報;2000年
8 蘇凡;關注文化消費[N];經濟消息報;2000年
9 蘇凡;城市人文化消費多樣化[N];山西日報;2000年
10 楊淳;讓產品形象設計走向系統(tǒng)化[N];中國包裝報;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林楠;基于在微信平臺中的品牌形象應用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2 陳歧秋;成都現代職業(yè)技術學校形象設計專業(yè)課程設置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年
3 郝培琳;非物質文化視角影響下城鎮(zhèn)形象設計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年
4 李金英;“津韻”品牌形象設計應用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5年
5 王琦惠;數字風格圖形在個性化品牌形象中的設計應用[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年
6 陳霜露;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職院校人物形象設計專業(yè)教師隊伍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7 何禹霏;羊絨服飾品牌形象設計研究[D];北京服裝學院;2016年
8 周舟;兒童連線玩具“連想力”品牌形象設計[D];浙江理工大學;2016年
9 劉艷;遼河旅游帶旅游形象設計與傳播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5年
10 魏夢姣;“老字號”品牌形象設計的創(chuàng)新模式探索[D];東南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9722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1972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