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五年:我國電視劇發(fā)展縱論
本文選題:電視劇發(fā)展 切入點:原創(chuàng)力 出處:《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7年1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2012年至2017年間,我國電視劇創(chuàng)作繁盛發(fā)展,現(xiàn)實題材劇、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革命歷史題材劇、諜戰(zhàn)劇、歷史題材劇、家族/年代劇等類型創(chuàng)作守正出新,出現(xiàn)了一批原創(chuàng)力水平較高的好作品;五年中,媒介融合迅猛發(fā)展,電視劇播出平臺與營銷模式日益豐富多樣、創(chuàng)作制作定位年輕化,網(wǎng)絡(luò)劇類型不斷推陳出新,成為類型增長的新動力;與此同時,在全球化與"一帶一路"倡議視域下,電視劇"走出去"工程建設(shè)加大了力度,有效促進了電視劇的國際化傳播與流通,提升了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與軟實力。
[Abstract]:During the period from 2012 to 2017, the creation of TV dramas in China flourished, with the creation of realistic drama, major revolutionary historical drama, revolutionary historical drama, espionage drama, historical drama, family / age drama, and so on. In the past five years, media integration has developed rapidly, TV play broadcasting platforms and marketing model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rich and diverse, creative production positioning has become younger, and the types of network plays have been constantly innovating.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and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V series "going out" has intensified, effectively promoting the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and circulation of TV dramas.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and soft power of Chinese culture.
【作者單位】: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
【基金】:2017年度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廣播影視部級社科研究項目“媒介融合業(yè)態(tài)下電視劇網(wǎng)絡(luò)劇原創(chuàng)力提升策略研究”的成果,項目編號:GD1707
【分類號】:J909.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海芹;田夷;;電視劇的創(chuàng)作、改編和市場[J];電影新作;2000年02期
2 黃蓉芳;短篇電視劇為何輝煌不再[J];電視研究;2000年02期
3 王忠玲;強化精品意識 繁榮電視劇創(chuàng)作[J];電視研究;2000年07期
4 蘇峰;注重整體結(jié)構(gòu)——電視劇走向成熟的標志[J];中國電視;2000年01期
5 仲呈祥;追求有藝術(shù)的思想與有思想的藝術(shù)的統(tǒng)一——近年來中國電視劇創(chuàng)作概觀[J];中國電視;2000年05期
6 ;2000年全國電視劇題材規(guī)劃會綜述[J];中國電視;2000年05期
7 楊新敏;論電視劇的戲劇性[J];中國電視;2000年06期
8 ;電視劇《嫂娘》研討會綜述[J];中國電視;2000年06期
9 ;唱響主旋律 多出精品劇——吉炳軒同志在2000年電視劇題材規(guī)劃會上的講話要點[J];中國電視;2000年07期
10 倪祥保;電視劇的藝術(shù)性與商業(yè)價值[J];中國電視;2000年09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興葉;;關(guān)于電視劇發(fā)展的四點想法[A];中國傳播論壇(2002)——中國電視劇傳播[C];2002年
2 張仲年;;對電視劇的本性再認識[A];中國傳播論壇(2002)——中國電視劇傳播[C];2002年
3 馬相武;;論電視劇中的日常生活[A];中國傳播論壇(2002)——中國電視劇傳播[C];2002年
4 侯洪;孫莉;譚俐莎;;論西部電視劇的命名、書寫與傳播生態(tài)及其思考[A];中國傳播論壇(2002)——中國電視劇傳播[C];2002年
5 吳秋雅;;另一種廣告媒介——重新思考電視劇的傳播行為與社會角色[A];中國傳播論壇(2002)——中國電視劇傳播[C];2002年
6 戴清;;中國電視劇的鏡語特色反思[A];求異與趨同——中國影視文化主體性追求與現(xiàn)代性建構(gòu):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二屆年會暨第五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文集[C];2008年
7 李庚;;電視劇中的性別符號體系解析[A];新世紀新十年:中國影視文化的形勢、格局與趨勢——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三屆年會暨第六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0年
8 崔銀河;;內(nèi)蒙古電視劇三十年[A];中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60年學術(shù)研討會會議手冊[C];2009年
9 唐海;;近年來電視劇創(chuàng)作的特點及有關(guān)思考[A];中國傳播論壇(2002)——中國電視劇傳播[C];2002年
10 劉大敏;;從電視劇的播出探求與受眾群體的關(guān)系[A];中國傳播論壇(2002)——中國電視劇傳播[C];2002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封莉邋記者 徐冠一;今年我省已有16部電視劇投產(chǎn)[N];吉林日報;2007年
2 記者 許維萍;省召開工業(yè)題材電視劇創(chuàng)作生產(chǎn)座談會[N];遼寧日報;2009年
3 本報記者 許維萍;工業(yè)題材電視劇如何突破與起飛[N];遼寧日報;2009年
4 趙亮;拓寬工業(yè)題材電視劇創(chuàng)作之路[N];中國藝術(shù)報;2009年
5 李慶輝;凝聚力量 促進創(chuàng)作[N];吉林日報;2011年
6 何勇海;網(wǎng)游改拍電視劇不必“一刀切”[N];文學報;2012年
7 李準;英模題材電視劇的超越和突破[N];文匯報;2012年
8 上海大學影視學院教授 聶偉;電視劇主流敘事的新嘗試[N];文匯報;2012年
9 解放軍藝術(shù)學院軍事文藝研究所副研究員 呂益都;軍旅現(xiàn)實題材電視劇創(chuàng)作的新高度[N];中國藝術(shù)報;2012年
10 中國電視藝術(shù)委員會高級編輯 陳芳;謹防電視劇創(chuàng)作的“高山仰止”[N];光明日報;201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彭流螢;中國電視劇史學研究新論[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13年
2 杜瑩杰;論中國歷史電視劇的基本美學特征[D];中國傳媒大學;2008年
3 張永峰;中國電視劇的生產(chǎn)體制與人格形象(1979-1993)[D];上海大學;2011年
4 李興亮;世紀之交的清朝題材電視劇現(xiàn)象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5 張斌;現(xiàn)代性視域里的中國家族電視劇研究[D];中國傳媒大學;2008年
6 馬琳;電視劇傳播框架中的女性:形象建構(gòu)與身份認同[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段一;類型電視劇研究:理論與實踐[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宋潔;論中國電視劇的崇高范疇[D];中國傳媒大學;2009年
9 金花子;中韓電視劇敘事文化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10 趙淑梅;論東北農(nóng)村題材電視劇[D];吉林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勁怡;都市平民題材電視劇敘事策略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8年
2 倪志媛;用戲曲理論豐富電視劇理論民族特色之探索[D];山西大學;2008年
3 周飛飛;西安現(xiàn)代城市題材電視劇研究[D];西北大學;2009年
4 咼娜;我國電視劇產(chǎn)業(yè)鏈結(jié)構(gòu)及整合研究[D];湖南大學;2008年
5 胡曉群;我國電視劇市場營銷模式分析[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10年
6 馬靜;戲說電視劇研究[D];山西大學;2010年
7 魏彥彥;康洪雷電視劇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8 方簫;我國地域文化視域中的電視劇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榮芳;大陸電視劇類型化發(fā)展[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10 沈潔;新世紀中國電視劇編劇問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6231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1623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