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級與異化:“群動”下的網絡文學
本文選題:網絡文學活動 切入點:異化 出處:《東吳學術》2017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本文試圖說明在互聯網和自媒體的影響下網絡文學活動過程各環(huán)節(jié)參與主體具有多元性,而社會分層又使網絡文學作者與讀者的行為具有明顯的層級特征,"群動"之下網絡文學活動更加復雜。對于網絡文學來說互聯網并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呈現平臺,它改變了傳統的文學活動,網絡文學活動中作者與讀者互動下的協調寫作、文學文本連載形態(tài)下的即時買賣和文學商品化下的包裝營銷對于創(chuàng)作與接受的雙向影響、文學批評的民間參與等使文學活動過程由傳統的相對閉合走向開放交融。
[Abstract]: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net and self-media,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ain the diversity of the participants in the process of network literature activities. The social stratification also makes the behavior of the authors and readers of the network literature have obvious hierarch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ctivities of the network literature are more complicated under the "group movement". For the network literature, the Internet is not just a simple presentation platform. It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literary activities, the coordinated writing under the interaction of the author and the reader in the network literary activity, the immediate sale in the form of literary text serialization and the bidirectional influence of packaging marketing under the literary commercialization on the creation and acceptance. The folk participation of literary criticism makes the process of literary activity from traditional relative closure to open blending.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文學院;東北大學文法學院;
【基金】:遼寧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新時期以來遼寧網絡小說發(fā)展現狀研究”L14BZW004
【分類號】:I206.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杜傳貴;社會分層秩序變革與機制建構的理論分析[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6期
2 鄭淮;略論我國的社會分層變化及其對教育公平的影響[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2期
3 扎呷;論西藏昌都傳統的社會分層[J];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4 陳國慶;;美國社會狀況與社會分層[J];華夏文化;2006年03期
5 宗韻;吳宣德;;科舉與社會分層之相互關系[J];文化學刊;2008年02期
6 楊豪;;回顧與思考:中國近代鄉(xiāng)村社會分層與社會流動研究述評[J];民國檔案;2012年03期
7 宮浩欽;;社會分層背景下產品設計的符號暴力[J];才智;2013年19期
8 唐曉云;趙黎明;;論現代科技革命在轉型時期社會分層及流動中的特殊作用[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6年01期
9 吳沁芳;;社會分層與和諧倫理關系的構建[J];學術交流;2009年02期
10 劉揚棄;;淺析科學界的社會分層[J];滄桑;201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強;;社會分層與小康社會[A];小康社會: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2002·學術前沿論壇文集[C];2002年
2 張春婷;;社會分層對社會和諧的影響[A];“改革開放30年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甘源;;淺談社會分層對社會和諧的積極影響[A];“新一輪西部大開發(fā)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劉春杰;;毛澤東社會分層思想及其意義[A];學習 堅持 發(fā)展——青海省紀念毛澤東誕辰一百周年優(yōu)秀論文集[C];1993年
5 宮浩欽;;產品中的社會分層結構[A];2006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暨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首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李強;;社會分層與小康社會[A];前沿 創(chuàng)新 發(fā)展——學術前沿論壇十周年紀念文集(2001-2010年)[C];2011年
7 薛晶;;社會分層與多元化背景下犯罪新趨勢初探[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七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8 楊豪;;從理論構建到客觀事實:近代華北農村社會分層研析——以冀縣為中心的考察[A];燕趙歷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歷史文化論叢[C];2009年
9 呂樹庭;周洽;;當代中國大眾體育與社會分層[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4年
10 任劍波;;社會分層視角下殺人犯罪的態(tài)勢[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七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心;社會分層理論[N];哈爾濱日報;2006年
2 華東政法大學國際金融法律學院 程金華 教授;中國的社會分層與法律發(fā)展[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3 呂樹庭 周洽;當代大眾體育與社會分層[N];中國體育報;2003年
4 西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吳冬華;從教育社會分層角度透視農村普高[N];中國教育報;2007年
5 林華 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城市化進程影響拉美社會分層[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6 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 范曉光;社會分層中的邊界滲透[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7 皇甫世俊;臨時工時代[N];銀川晚報;2014年
8 李強;社會分層弊大于利嗎[N];北京日報;2003年
9 李培林;話說社會分層[N];浙江日報;2005年
10 李強;社會分層弊大于利嗎?[N];發(fā)展導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王曉紅;運動員群體社會分層論域下的文化教育研究[D];山西大學;2010年
2 李芬;社會分層影響社會福利狀況的研究[D];南京大學;2013年
3 甄華杰;現代土耳其社會分層研究[D];西北大學;2016年
4 邵曉;公共品如何影響社會分層與個人選擇[D];復旦大學;2013年
5 于仲秋;制度變遷中的“速富階層”[D];吉林大學;2006年
6 萬恒;社會分層視野中職業(yè)教育價值的再審視[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尤琛;父輩社會分層對子代教育公平的影響[D];蘇州大學;2007年
2 張?zhí)祆?社會分層對高等教育過程公平的影響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5年
3 肖禮PF;社會分層對農村居民健康影響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5年
4 陳捷;社會資本、社會分層與優(yōu)質生源競爭[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5 董群;福利政策與社會分層[D];復旦大學;2013年
6 羅丹;基于社會分層理論的上海市不同階層居民體育健身行為現狀的調查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5年
7 劉琴心;《大學面臨的挑戰(zhàn):高等教育市場和社會分層》翻譯實踐報告[D];重慶大學;2015年
8 楊開;科舉制度對宋朝社會分層與社會流動的影響[D];東北財經大學;2016年
9 古麗妮尕爾·居來提;烏魯木齊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空間結構、社會分層及居留意愿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6年
10 馬如冰;中國社會學共同體的社會分層分析[D];山東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6227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yingxiaoguanlilunwen/1622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