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馬拉松運動員吳世偉2014年重慶全國馬拉松錦標賽賽前訓練安排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2-10 18:35
本文以我國優(yōu)秀男子馬拉松運動員吳世偉備戰(zhàn)2014年重慶國際馬拉松暨全國馬拉松錦標賽的賽前訓練安排為研究對象,其賽前訓練任務、內容和方法、手段,以及訓練負荷安排和機能監(jiān)控的控制具有比較重要的研究價值。為科學合理地分析吳世偉備戰(zhàn)此次比賽的賽前訓練特點,本文采用了文獻法、測試法、個案分析法和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對其進行了詳細的跟蹤研究。吳世偉在5000米、10000米項目上均為國家級健將,在這樣高水平運動成績的基礎之上,于2010年吳世偉成功轉型為全程馬拉松選手(也達到國家級健將),并且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其全程馬拉松成績保持了一個長期穩(wěn)定的高水平狀態(tài),不僅作為主力選手參加2011年的世界田徑錦標賽暨馬拉松世界杯,而且在2014年重慶國際馬拉松暨全國馬拉松錦標賽(國內A類賽事)上奪得冠軍,其成績是當年男子全程馬拉松的全國最好成績。吳世偉在馬拉松項目上的超高能力依賴于其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尤其是2014年全國錦標賽的備戰(zhàn)方案,在沒有安排高原訓練的情況下,依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其訓練計劃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借鑒意義。通過對吳世偉賽前十四個周訓練的整體安排以及身體機能狀態(tài)的分析得出如下結論:1.吳世偉作為中國...
【文章來源】:山東體育學院山東省
【文章頁數(shù)】:4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吳世偉賽前訓練期周跑量變化趨勢圖
山東體育學院碩士畢業(yè)論文男子馬拉松運動員吳世偉2014年重慶全國馬拉松錦標賽賽前訓練安排的研究20圖2吳世偉賽前訓練負荷強度百分比訓練強度安排中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一是憑以往經(jīng)驗,沒有根據(jù)每個運動員不同的訓練水平,機能狀態(tài)安排訓練強度;二是一般準備期訓練強度過高,專項訓練期訓練強度上不去;三是訓練強度在整個訓練中的比例不明確。3.3訓練過程中提高競技能力訓練的安排分析3.3.1糖脂協(xié)調供能訓練安排的分析李洪光通過對馬拉松訓練過程中主要能量代謝途徑的研究得出運動過程中呼吸商的變化與專項負荷有很大的內在聯(lián)系,而負荷的持續(xù)時間與負荷強度同樣有密切的內在相關性[44]。從而得出當機體處在呼吸商區(qū)間0.7-0.8的負荷運動過程中時,身體主要以脂肪代謝為主;呼吸商區(qū)間在0.9-1之間時,身體主要以碳水化合物氧化供能為主[45]。可以界定為機體在負荷運動過程中,呼吸商的區(qū)間在0.7-1時,身體就是以糖和脂肪兩種能量協(xié)調代謝供能來滿足機體的能量消耗,即是運動訓練學中所講的糖脂協(xié)調供能,訓練中機體在這一呼吸商區(qū)間進行負荷運動時或進行訓練時,即為糖脂協(xié)調供能訓練。吳世偉的訓練強度區(qū)間大部分有意安排在無氧閾速度3分40秒/公里-3分00秒/公里之間,從而盡可能在訓練過程中的能源供應主要由糖和脂肪提供。表6是吳世偉三次最大攝氧量、無氧閾心率、呼吸商等指標的測試結果可以看出除呼吸商變化不明顯外,VO2max絕對值、無氧閾心率(AT)的生理指標均有上升
山東體育學院碩士畢業(yè)論文男子馬拉松運動員吳世偉2014年重慶全國馬拉松錦標賽賽前訓練安排的研究24可達到1000U/L以上。如果運動員的血清肌酸激酶長期處于較低水平,該運動員在訓練中也會出現(xiàn)低迷狀態(tài);如果長期處于高水平血清肌酸激酶狀態(tài)下,該運動員也會出現(xiàn)較高的運動表現(xiàn)。在訓練中,血清肌酸激酶恢復快慢取決于訓練運動員比訓練程度的高低。血清肌酸激酶恢復慢的隊員,其專項能力也難以提高。優(yōu)秀運動員在較高血清肌酸激酶狀態(tài)下恢復能力較快,如果長時間高肌酸激酶的狀態(tài)下,機體素質下降較快,容易出現(xiàn)傷病風險。圖3吳世偉血清肌酸激酶變化趨勢圖在為期十四周的賽前訓練中,對血清肌酸激酶進行定期檢測。在前四周的訓練中,訓練負荷逐漸增加,因此血清肌酸激酶也在不斷增加,在第四周時血清肌酸激酶出現(xiàn)下降的現(xiàn)象,是機體逐漸適應該訓練負荷,因此血清CK有所下降。在第五周和第九周,出現(xiàn)波谷,表示訓練強度較小,因為長時間高強度訓練會導致高CK的停留,容易造成運動損傷,為了更好地提高訓練水平,第五周、第九周安排較小強度。在第八周和第十二周中,血清肌酸激酶出現(xiàn)峰值,分別為1005U/L和1100U/L,血清肌酸激酶出現(xiàn)顯著提高,如此高強度訓練才能發(fā)掘運動潛力,提高運動水平。在最后兩周為賽前準備周,訓練強度和血清肌酸激酶逐漸下降,到比賽前恢復到最佳狀態(tài)。血清肌酸激酶可以體現(xiàn)出運動員的疲勞程度,在訓練監(jiān)控下,如果單一憑借肌酸激酶指標進行判斷,很難客觀評價運動員在訓練強度。因此,需要同時采用多種生化指標進行綜合評定,才能在多角度考慮訓練狀態(tài),減少誤差。3.4.2血紅蛋白變化的分析圖4是吳世偉在賽前十四周的血紅蛋白趨勢圖。血紅蛋白存在于血液的紅細胞中,是一種雙向載體,通過血紅蛋白把氧運輸?shù)浇M織中,又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運動性疲勞及恢復手段的探究[J]. 邊新博.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 2019(10)
[2]運動性疲勞的研究進展[J]. 閆東旭,于晶. 當代體育科技. 2019(11)
[3]運動員過度訓練的影響及應對——評《中國教練員培訓教材·競技運動訓練前沿理論與實踐創(chuàng)新叢書:運動員過度訓練》[J]. 周健. 大學教育科學. 2018(02)
[4]“運動訓練適應性理論”舊論新說[J]. 孔祥寧. 湖北體育科技. 2017(11)
[5]馬拉松運動員賽前訓練方式的研究[J]. 周智娟,張建化,張冰. 運動. 2016(08)
[6]傳統(tǒng)周期訓練理論的現(xiàn)代適用性及其發(fā)展[J]. 龍斌,李丹陽.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16(04)
[7]傳統(tǒng)周期訓練理論與板塊周期訓練理論的分野與整合[J]. 何飛霞,李端英. 當代體育科技. 2015(36)
[8]項群訓練理論研究平臺的構筑及平臺效應的多維統(tǒng)計分析[J]. 陳亮,田麥久.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16(01)
[9]血尿素與運動負荷量的評定[J]. 林文弢,郭曉征. 中國體育教練員. 2014(04)
[10]血清肌酸激酶與運動訓練控制[J]. 陳瑤,郭子淵. 冰雪運動. 2014(04)
博士論文
[1]馬拉松訓練方法的演變及其運動訓練方法體系的構建[D]. 何慶忠.北京體育大學 2010
碩士論文
[1]女子馬拉松選手白雪備戰(zhàn)柏林世錦賽賽前安排特點研究[D]. 白雪.北京體育大學 2018
[2]糖脂協(xié)調供能在馬拉松運動項目中的應用研究[D]. 李紅光.吉林體育學院 2017
[3]女子1500米跑運動員劉芳仁川亞運會賽前訓練安排的研究[D]. 段然.北京體育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027810
【文章來源】:山東體育學院山東省
【文章頁數(shù)】:4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吳世偉賽前訓練期周跑量變化趨勢圖
山東體育學院碩士畢業(yè)論文男子馬拉松運動員吳世偉2014年重慶全國馬拉松錦標賽賽前訓練安排的研究20圖2吳世偉賽前訓練負荷強度百分比訓練強度安排中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一是憑以往經(jīng)驗,沒有根據(jù)每個運動員不同的訓練水平,機能狀態(tài)安排訓練強度;二是一般準備期訓練強度過高,專項訓練期訓練強度上不去;三是訓練強度在整個訓練中的比例不明確。3.3訓練過程中提高競技能力訓練的安排分析3.3.1糖脂協(xié)調供能訓練安排的分析李洪光通過對馬拉松訓練過程中主要能量代謝途徑的研究得出運動過程中呼吸商的變化與專項負荷有很大的內在聯(lián)系,而負荷的持續(xù)時間與負荷強度同樣有密切的內在相關性[44]。從而得出當機體處在呼吸商區(qū)間0.7-0.8的負荷運動過程中時,身體主要以脂肪代謝為主;呼吸商區(qū)間在0.9-1之間時,身體主要以碳水化合物氧化供能為主[45]。可以界定為機體在負荷運動過程中,呼吸商的區(qū)間在0.7-1時,身體就是以糖和脂肪兩種能量協(xié)調代謝供能來滿足機體的能量消耗,即是運動訓練學中所講的糖脂協(xié)調供能,訓練中機體在這一呼吸商區(qū)間進行負荷運動時或進行訓練時,即為糖脂協(xié)調供能訓練。吳世偉的訓練強度區(qū)間大部分有意安排在無氧閾速度3分40秒/公里-3分00秒/公里之間,從而盡可能在訓練過程中的能源供應主要由糖和脂肪提供。表6是吳世偉三次最大攝氧量、無氧閾心率、呼吸商等指標的測試結果可以看出除呼吸商變化不明顯外,VO2max絕對值、無氧閾心率(AT)的生理指標均有上升
山東體育學院碩士畢業(yè)論文男子馬拉松運動員吳世偉2014年重慶全國馬拉松錦標賽賽前訓練安排的研究24可達到1000U/L以上。如果運動員的血清肌酸激酶長期處于較低水平,該運動員在訓練中也會出現(xiàn)低迷狀態(tài);如果長期處于高水平血清肌酸激酶狀態(tài)下,該運動員也會出現(xiàn)較高的運動表現(xiàn)。在訓練中,血清肌酸激酶恢復快慢取決于訓練運動員比訓練程度的高低。血清肌酸激酶恢復慢的隊員,其專項能力也難以提高。優(yōu)秀運動員在較高血清肌酸激酶狀態(tài)下恢復能力較快,如果長時間高肌酸激酶的狀態(tài)下,機體素質下降較快,容易出現(xiàn)傷病風險。圖3吳世偉血清肌酸激酶變化趨勢圖在為期十四周的賽前訓練中,對血清肌酸激酶進行定期檢測。在前四周的訓練中,訓練負荷逐漸增加,因此血清肌酸激酶也在不斷增加,在第四周時血清肌酸激酶出現(xiàn)下降的現(xiàn)象,是機體逐漸適應該訓練負荷,因此血清CK有所下降。在第五周和第九周,出現(xiàn)波谷,表示訓練強度較小,因為長時間高強度訓練會導致高CK的停留,容易造成運動損傷,為了更好地提高訓練水平,第五周、第九周安排較小強度。在第八周和第十二周中,血清肌酸激酶出現(xiàn)峰值,分別為1005U/L和1100U/L,血清肌酸激酶出現(xiàn)顯著提高,如此高強度訓練才能發(fā)掘運動潛力,提高運動水平。在最后兩周為賽前準備周,訓練強度和血清肌酸激酶逐漸下降,到比賽前恢復到最佳狀態(tài)。血清肌酸激酶可以體現(xiàn)出運動員的疲勞程度,在訓練監(jiān)控下,如果單一憑借肌酸激酶指標進行判斷,很難客觀評價運動員在訓練強度。因此,需要同時采用多種生化指標進行綜合評定,才能在多角度考慮訓練狀態(tài),減少誤差。3.4.2血紅蛋白變化的分析圖4是吳世偉在賽前十四周的血紅蛋白趨勢圖。血紅蛋白存在于血液的紅細胞中,是一種雙向載體,通過血紅蛋白把氧運輸?shù)浇M織中,又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運動性疲勞及恢復手段的探究[J]. 邊新博.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 2019(10)
[2]運動性疲勞的研究進展[J]. 閆東旭,于晶. 當代體育科技. 2019(11)
[3]運動員過度訓練的影響及應對——評《中國教練員培訓教材·競技運動訓練前沿理論與實踐創(chuàng)新叢書:運動員過度訓練》[J]. 周健. 大學教育科學. 2018(02)
[4]“運動訓練適應性理論”舊論新說[J]. 孔祥寧. 湖北體育科技. 2017(11)
[5]馬拉松運動員賽前訓練方式的研究[J]. 周智娟,張建化,張冰. 運動. 2016(08)
[6]傳統(tǒng)周期訓練理論的現(xiàn)代適用性及其發(fā)展[J]. 龍斌,李丹陽.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16(04)
[7]傳統(tǒng)周期訓練理論與板塊周期訓練理論的分野與整合[J]. 何飛霞,李端英. 當代體育科技. 2015(36)
[8]項群訓練理論研究平臺的構筑及平臺效應的多維統(tǒng)計分析[J]. 陳亮,田麥久.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16(01)
[9]血尿素與運動負荷量的評定[J]. 林文弢,郭曉征. 中國體育教練員. 2014(04)
[10]血清肌酸激酶與運動訓練控制[J]. 陳瑤,郭子淵. 冰雪運動. 2014(04)
博士論文
[1]馬拉松訓練方法的演變及其運動訓練方法體系的構建[D]. 何慶忠.北京體育大學 2010
碩士論文
[1]女子馬拉松選手白雪備戰(zhàn)柏林世錦賽賽前安排特點研究[D]. 白雪.北京體育大學 2018
[2]糖脂協(xié)調供能在馬拉松運動項目中的應用研究[D]. 李紅光.吉林體育學院 2017
[3]女子1500米跑運動員劉芳仁川亞運會賽前訓練安排的研究[D]. 段然.北京體育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0278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3027810.html
教材專著